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唐宫药香遇 > 第十六章 梨香漫巷传薪火

第十六章 梨香漫巷传薪火

  第十六章 梨香漫巷传薪火 (第2/2页)
  
  这日午后,铺里刚卖完最后一罐秋桂膏,林晚正收拾柜台,就听见门口传来拐杖“笃笃”点地的声音。抬头一看,门口站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穿着一身浆洗得平整的素色绸缎,领口绣着朵小小的白梅,虽有些褪色,却依旧看得出做工精致。她手里提着个枣红色的旧木盒,盒角包着铜片,磨得锃亮。老妇人没有立刻进门,而是站在铺外的梨树下,闭着眼睛深吸了口气,随即眼眶就红了,颤巍巍地走进来,目光死死盯着墙上“四季养生膏”的杏色招牌:“这膏子的香气……跟我年轻时在太极宫御膳房里闻的一模一样,连那股梨香裹着桂甜的清润劲儿都分毫不差。”林晚连忙放下手里的账本,搬了把铺着棉垫的椅子过来,扶她坐下:“老夫人,您说的御膳房?难道您尝过宫里的梨香膏?”老妇人缓缓打开木盒,里面铺着明黄色的锦缎,托着个巴掌大的鎏金小罐,罐身上用錾刻工艺雕着缠枝梨花纹,罐口还系着根红绳,绳结已经有些发白。她轻轻摩挲着罐身:“这是当年宫里的御制梨香膏罐,刻着‘苏’字款,是专门给苏姓才人用的。”林晚凑近一看,罐底果然刻着个极小的“苏”字,与苏婉绢册里的落款笔迹如出一辙。
  
  “我是当年宫里的掌事宫女,负责打理御膳房的养生膏品。”老妇人摩挲着鎏金罐,缓缓道来,“当年有位苏姓才人,最擅长熬梨香膏,后来不知为何突然失踪了。我出宫后一直想找这膏子的配方,没想到在这里找到了。”林晚心头一震,苏婉的绢册里确实提过她在宫中的经历,没想到竟能遇到认识她的人。沈砚适时递上一杯梨香姜茶:“老夫人,那位苏才人,是不是有块刻着星图的玉佩?”
  
  老妇人喝了口姜茶,眼神一亮:“正是!苏才人视若珍宝,说那是她的传家宝。当年她失踪前,曾跟我说过‘双星合璧,归期可待’,我一直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林晚与沈砚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了然——苏婉当年是想靠玉佩穿越回去,只是未能成功。林晚轻声道:“老夫人,苏才人或许是回到了她的家乡。这膏子的配方,我们愿意传给您,也算是了却她的一桩心愿。”
  
  老妇人闻言,激动得握住林晚的手:“多谢姑娘!我这把年纪了,也不求别的,就想把这手艺传下去,让更多人知道当年苏才人的才情。”沈砚笑着说:“不如这样,我们‘晚砚堂’下个月要开个养生膏技艺培训班,邀请街坊里有兴趣的人来学,老夫人您经验丰富,要是愿意,就当我们的客座师傅,如何?”老妇人连连点头,眼里闪着泪光:“愿意!当然愿意!”
  
  傍晚时分,小墨跟着阿力学完挑水,悄悄走到林晚身边,手里捧着个小瓷罐:“林姐姐,这是我按照你教的方子,熬的小份梨膏,给你和沈医官尝尝。”林晚打开罐子,一股浓郁的梨香扑面而来,膏体细腻光滑,正是她教的手法。她舀了一勺尝了尝,甜而不腻,带着淡淡的回甘:“做得真好!比我第一次熬的强多了。”
  
  沈砚走过来,看着小墨期待的眼神,笑道:“从明日起,你就跟着晚晚学熬制‘四季养生膏’,学会了,将来就是‘晚砚堂’的得力帮手。”小墨的眼睛瞬间亮了,用力点头:“我一定好好学!将来要把‘晚砚堂’的手艺传得更远,让所有人都知道梨香膏的味道!”
  
  夜色渐深,西市的灯笼一盏盏亮起,“晚砚堂”的烛火也透着窗纸映出来,暖融融的。林晚靠在沈砚肩上,透过窗棂看着院里的景象:小墨和阿力正围着石桌摆弄木勺,阿力拿着自己雕的梨形木勺给小墨演示,小墨听得格外认真,不时点头提问;灶房里传来王婆和老妇人的笑声,王婆正拿着林晚画的图纸,跟老妇人讨论改良熬膏的陶罐,老妇人手里拿着支炭笔,在纸上画着御膳房用的双层陶罐样式。林晚心里满是熨帖的暖意,想起刚穿越到盛唐时,攥着半块干硬的饼子站在西市街头的惶恐,那时的她从未想过,自己能在这个时代扎根,有了爱人的陪伴,有了街坊的扶持,还能把现代的养生理念和古法熬膏手艺结合起来。沈砚握紧她的手,指尖摩挲着她无名指上的银戒指,轻声道:“下个月培训班开课,咱们再研发些适合孩童的养生膏,就叫‘稚子膏’,放些山楂和麦芽,开胃消食。再编本《熬膏入门》的小册子,把辨识药材、控制火候的诀窍都写进去,让更多人能学会这门手艺。”
  
  林晚笑着点头,鼻尖萦绕着淡淡的梨香和姜茶的暖意。她知道,“晚砚堂”的故事,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传奇,而是一群人的坚守与传承。这梨香,会伴着西市的烟火气,在岁月里慢慢流淌,传给一代又一代的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