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圣裔心思 (第2/2页)
抱着这般念头,孔胤植刚重新安排行程返回曲阜,却被从北京疾驰而来的信使追上。
信中,钱龙锡以恳切口吻,要求他这位衍圣公即刻动身前往北京,以衍圣公的身份面圣,力陈种窍丸分配应交由士大夫掌理。
“真是胡闹!”
孔胤植感到无比失望。
怎么连东林党的清流君子们,也跟着皇帝一块发癫?
如此搞下去,岂非要害了大明江山?
当然,孔胤植转念一想:
大明江山倾覆与否,说到底,与他曲阜孔氏干系不大。
千百年来,孔家见的改朝换代还少吗?
前元取代赵宋时,他的先祖率全族恭迎蒙古铁骑,上表劝进,被元世祖忽必烈依旧封为衍圣公,礼遇有加。
待到本朝太祖朱元璋北伐驱除蒙元,孔家不也及时转向,获得了新朝的承认和尊崇?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是假的。
“圣道永续,世家长存”才是真。
若真有一日,大明国祚断绝,他孔胤植只需携全族恭迎新主,献劝进表章便是。
新朝为稳定天下士人之心,非但不会为难孔家,反而要对他这位衍圣公更加礼遇,赐予更多尊荣。
毕竟,儒家正统的金字招牌,哪个皇帝不需要?
想通此节,孔胤植心中那点对国事的忧虑烟消云散。
只是,在加封太子少保一事上,他到底承了东林党的人情;
此番对方明确提出要求,也不好断然拒绝。
于是,孔胤植只得改变目的地,往北京而来。
又因对此事兴趣缺缺,甚至觉得荒谬,他这一路走得并不快,恰好卡在钱龙锡信中约定的最后期限——
今日,也就是除夕,抵达北京。
望着车外浓浓的年节气象,孔胤植多少提起了点欣赏的兴致。
他一面安心在车内等待,一面心中盘算:
崇祯皇帝年纪轻轻,自称得道成仙,心性必然虚浮,最好糊弄。
待会儿面圣,只需搬出“微言大义”、“礼乐教化”、“垂拱而治”等一番大道理,加上东林君子的从旁附和,想必能让年轻帝王不得不听从劝谏。
反倒是钱龙锡那帮官员比较难应付。
见面之后,少不得要言笑晏晏,互相吹捧一番,绝不能将自己心中的不以为然流露出来……
思绪纷飞之际,宫门开启,三名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走了出来。
为首者气度沉凝,正是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养性。
“衍圣公,陛下宣召,请随我入宫。”
骆养性言语简洁,并无多少热情。
孔胤植下了马车,对骆养性礼貌性地拱了拱手。
他整了整衣冠,心中那份属于圣裔的矜持与优越感升起,随骆养性向宫内去。
‘只是不知,皇帝用了什么手段,竟让东林党那帮人精陪他唱大戏,阵仗搞得如此惊人……’
‘种窍丸又是何物?当真存在么?’
念及于此,行走于宫内的孔胤植不经意地抬起头,目光越过宫殿飞檐,望向天空。
孔胤植脚步停顿,面上从容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极致惊愕与茫然。
‘我……我看见了什么?’
永寿宫上空。
一座银光流转、霞辉隐隐的倒悬山峰,静浮于苍穹之下,违背孔胤植此生所知的全部常理。
‘这、这是人间应有之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