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第1/2页)
傍晚风凉,院里灶火渐歇。
孟鸢从那片“白雾超市”里退出来,低头看了眼掌心——一只小木匣,匣内三包调料安安静静躺着,封口干净,隐隐有香意透出来,像三缕细线,牵着她的心火。
“娘,我把案板再收拾一回。”她将木匣放在灶旁阴影里,笑着对柳氏道。
“早收拾了。”柳氏忙把抹布搁下,眼神在那木匣上一扫而过,什么也没问,只轻声叮嘱,“今儿累了一天,歇歇。”
“歇。”孟鸢应着,手却没停。她先起一小团面,摊成巴掌大小的薄饼,炉火只留巴掌大的火心,铁锅温着。她将猪肉再细剁几刀,拌入葱姜水,少许盐,指尖搓开一粒八角粉末,花椒碾得更细,桂皮只取一点末,慎之又慎——不让香料抡拳头,只让它们在后头托一把。
“这是什么香?”周玉明嗅了嗅,眼睛亮亮的。
“别凑太近。”孟鸢将他按到一旁,“试试就知道。”她合拢饼皮两侧,收口,平按,入锅。油花一炸,“呲啦”作响,香像被热气擎上去,一圈圈荡开,到院外又轻轻绕回来。
第一只起锅,切一口递给柳氏。柳氏不说话,慢慢嚼,半晌才点头,“不冲,不呛,比先前更……暖一口。”
“就用这么一点。”孟鸢笑,心里把分量记牢。她又烙了两只,分给临安和玉明,各吃一小块,其余留作明晨“起锅香”。
夜更深,三人各自散去。孟鸢收好调料匣,系紧系带,仰头看了一眼屋梁,心里把明天的秤盘又过了一遍:面七十只的量再添十只,素馅两大盆,肉馅一大盆半,韭菜鸡蛋错时段上;李府二十只先起锅,保“稳”;若西街来挑衅,不理嘴,先守火候。
未明天,家里早动。
“娘,盐和油都备了。”柳氏把竹篾放下,递过小油壶。
“好。”孟鸢将昨夜调好的“起锅香油”沿锅面抹一圈,锅面立时像被一层看不见的手抚顺了。她将第一炉入锅——薄脆的边缘才一冒泡,花椒、八角、桂皮被热油轻轻唤醒,香意不抢戏,却把肉香往上一托,面香往后送,像把三股味道拧了一绺。
周玉明在门口探头,“嫂子,今儿的香……更馋人。”
“少说话,多提东西。”孟鸢将炉、面、馅、油一一装上,系牢,嘱咐,“记得先排队,别跟人拌嘴。”
牛车“得儿、得儿”进镇。王铁柱眯着眼抽鼻,“这味儿——跟昨天不一样,像……多了一点劲儿。”
“是多了一点。”孟鸢笑,“等会儿给你留两只。”
东巷口今日比往常更早就立了人影。门柱上昨日那首小词又被拓了两张,风一吹,纸角轻颤。
李福按时而至,一身干净短衣,远远拱手,“小娘子。”
“管家早。”孟鸢把先烙的一篓递过去,“二十只,热的。”
李福接过,鼻翼微动,眼睛像被什么轻点了一下,“香更稳了。”他话不多,笑意已到眼底,“我在旁守一会儿。”
纱布一揭,热气扑面。第一锅下去,“呲啦——”声里,香就“站起来”了。
“还是三文、两文?”
“没涨价。”
“良心摊!”
队伍很快拉齐。昨日没买上的脚夫今日一早就到了,“给我四个,两个肉两个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