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 第243章 绰绰有余

第243章 绰绰有余

  第243章 绰绰有余 (第2/2页)
  
  看那三份报告:氮、硅、铬、锰等微量元素几十种,含量各有不同,天知道起了作用的是哪几种,标准剂量又是多少。
  
  就好比买彩票,只是三十来个数字,却能排出上千万个组合。只有找到最准确的那一组,才能搞明白卵白玉为什么半润半透。为什么放一千年,还跟新的一样。
  
  说直白点:那几份报告只是研究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如果想最终复原工艺,基本用不上。
  
  所以黄智峰才那么随便。
  
  林思成一解释,所有人就明白了,再想想刚才:等于林思成做了个空头人情,却将一群陶瓷所和文遗所的研究员感动的稀里哗啦。
  
  暗暗感慨,王齐志左右瞅了瞅,看没外人,他又瞄了一眼黄智峰和林思成:“那咱们,现在研究到哪个阶段了?”
  
  林思成刚要说话,黄智峰咳嗽了一声:“才刚开始,基本没什么进展!”
  
  不可能。
  
  我不了解你黄教授,我还不了解林思成?
  
  真要没什么进展,林思成早一头扎进实验室了,而不是铆着劲的找宋窑。
  
  正因为实验室的进展极快,很可能已经到了关键时期,所以才急需实验样本,化验对比……
  
  王齐志盯着林思成,林思成只是笑,却不说话。
  
  进度确实挺快。
  
  如果比作买彩票:从头开始研究的难度,不亚于用两块中五百万双。
  
  但恰好,他在故宫研究过卵白玉的进化工艺:德化白瓷、成化蛋壳杯,以及大名鼎鼎的成化斗彩。
  
  等于概率从一千多万分之一降低到了十多万分之一,难度低了一百倍还有余。
  
  又经过两个多月的实验分析,以及唐瓷窑的发掘,概率又降了十倍左右。现阶段,差不多算是排列五,万中找一。
  
  如果能找到宋窑,至少能降到排列三。
  
  千分之一的概率,工艺复原不过是迟早的问题。前提是找到宋窑,发掘出足够多的试验样本。
  
  所以,刚才他讲的那些,压根就没有隐瞒的必要,林思成也没想过感动谁,只是实话实说。
  
  再者,涉及到地域,以及荣誉,哪怕真感动到了谁,顶多下次见了再客气一点,尊重一点。
  
  该抢的照样抢,该争的照样争。
  
  ……
  
  一周多的时间,也就刚够把设备运过来。技工在调试机器,几个实习生在整理样本和试剂。
  
  七八个研究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确实挺意外,也挺感动。
  
  一是没想到林思成的团队研究的这么快:钙系釉—钙碱釉—碱钙釉……乍一看,就九个字?
  
  如果从头研究,即便样本足够,即便运气好到爆棚,实验数据不会出现任何偏差,想得出这九个字的结论,少说也得三到四个月的时间。
  
  更意外的是,林思成坦诚布公,毫无保留:就好比高考,林思成考了满分,又把所有的答案和解题过程写在了考场的黑板上。
  
  但感动归感动,该干的还是得干。
  
  思忖了一阵,姚建新开始安排:“郑工,先建模吧,现在就建……”
  
  “老何,你们准备物料,开始试验。结论应该是准的,林老师既然敢讲,不致于误导我们,但安全起见,先反向论证一下……”
  
  “小董,文物要尽快征集,特别是宋、金时期的白瓷,实在不行就去一趟永济,出高价……”
  
  “另外,林老师和田所这边跟紧一点,一旦发现宋窑,尽快汇报。然后请任处长和林老师协调一下,尽量多弄点试验样本……”
  
  姚建新挨个交待,负责试验的何工一脸狐疑:“主任,分析出釉型,这怎么也算是重大进展,咱们要不要先发几篇论文,试试水?”
  
  姚建新怔了一下,瞪了他一眼。
  
  竞争归竞争,你吃相也不能太难看:人家刚刚才无偿把辛苦数月的研究成果分享给你,你转头就抄人家老窝?
  
  就算不讲道义,也得要点脸吧?
  
  你就算连脸都不想要了,能不能在私下里,或者是人少的时候说?
  
  不看老师还得这坐着呢……
  
  他正准备训两句,水即生“呵”的一声。
  
  姚建新又瞪了何工一眼,连忙赔笑:“老师你放心,我们肯定不会抢顶刊。即便发,也肯定会提前和林老师沟通。”
  
  水即生又一声冷笑。
  
  一群烂泥糊不上墙,没出息的东西:本事没几分,抢功劳摘果子一个比一个积极。
  
  半个多月前,刚知道自己的那只碗是从北午芹挖出来的时候,林思成就已经派人到北午芹采集原矿,包括瓷土、瓷石、石灰石。说明那时候,他们已经开始尝试调配胎釉配方。
  
  进一步表明,林思成已经掌握了卵白玉胎土和釉浆的基本配比。剩下的,无非就是精细化,精准化。
  
  以难易程度而言:如果把分析釉型,也就所谓的钙釉、碱釉比作北午芹北的龙门山,那釉浆的基本配比就是吕梁山,前者的难度连后者的十分之一都达不到。
  
  这些蠢货甚至还没搞明白:林思成为什么这么着急,放着最少也能达到国家级保护遗址的北午芹唐窑不发掘,却跑去找宋窑?
  
  因为掌握釉浆和胎体配比之后的窑炉复建、工艺验证,才是整个复原工工艺中的关键和核心。想实现这一步,就必须要海量的实验样本。
  
  与之相比,这一步就像登昆仑,分析出釉型的难度与这个比,小的像是一粒沙。
  
  还抢头刊?
  
  你能抢到几篇普刊,老子做梦都能笑醒。说难听点,吃屎都赶不上泡热的……
  
  水即生又叹了口气:扪心自问,林思成已经做的够多了,完全对得起文物局颁给他的那几本聘书,多发的那几份工资。
  
  只是北午芹唐窑、五代焦炭遗址,顶运城给他的那三项失传工艺,绰绰有余。
  
  后面还要找宋窑,以及金窑、元窑,再拿什么当酬劳?
  
  转念间,他顿了一下拐杖:“给任新波打电话,往局里打份报告,把平定砂器、黑白釉刻花的资料复印一份……”
  
  姚建新怔了一下,连忙点头:“好的老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