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 第243章 绰绰有余

第243章 绰绰有余

  第243章 绰绰有余 (第1/2页)
  
  只是借鉴了邢窑的部分工艺,那剩下的那部分,又借鉴的是哪?
  
  毕竟涉及到后续的研究方向,如果从学术的角度而言,双方属于竞争关系。即便问了,林思成也不一定会说。
  
  但万一呢?
  
  姚主任转着念头:“林老师,能不能再请教几个问题?”
  
  林思成点头:“可以!”
  
  咦,这么爽快?
  
  霎时间,所有人打起精神,竖起耳朵。
  
  “谢谢林老师!”
  
  姚建新郑重其事的道了一声谢,拿起水即生面前的几份报告,“这两份也是白瓷釉,看釉面折射率、釉浆及瓷胎成份,和邢窑白瓷的区别好像不是很大,是不是也和北午芹唐瓷的工艺有关?”
  
  “不是有关,而是本来就是!前一份是永济民间征集的白瓷残器,属宋末金初。后一份是蒲州古城废墟(永济)收集到的瓷片,属金末元初。
  
  所以这两份报告,都是河津白瓷在不同时期的成份数据……你再和北午匠唐白瓷做对比,就能看出三者之间的区别……”
  
  林思成直接了当:“姚主任,你先看电脑上一份,也就是北午芹唐瓷:釉料成份数据中,钙含量是不是极高?你再看器物特征:胎厚、质粗、易吸水,且釉色透青,底足为玉壁底。其实这几点,都是同一原因所导致:高钙釉。”
  
  “成因并不复杂:河津瓷土本就是高钙土,又借鉴邢窑的烧造工艺,在釉料中添加了相当数量的石灰石,导致釉浆中的钙含量达到极其夸张的数值:18%及以上。
  
  而钙本就是助熔剂,河津窑又是高温窑,两相一结合,釉浆流动性极高。烧出的白瓷极具特色:釉面清澈,玻质化强,近似透明,就像水总工的那只碗。
  
  缺点是必然会导致流釉,同一炉烧一千只,出炉时完好的成品可能还不足百分之一。
  
  但唐代并不知道什么钙不钙的问题,为解决流釉现象,瓷胎必然会加厚、质粗,且吸水,为了方便挂釉,甚至会将胎唇加厚……就像水总工的那只碗。”
  
  “但胎一粗,铁含量必然高,所以釉色泛青。多余的釉必然会流向底部,这也就导致足底会形成极厚的釉层,所以才叫玉壁底。”
  
  一群人不住点头,在心里默默的加了一句:又比如,水总工的那只碗。
  
  林思成又起第二份报告:“但到宋金时期,河津白瓷的胎体已然很薄,胎质相对细腻,釉色更白,且玉壁底已然绝迹。
  
  原因不复杂:减钙,加碱。将釉浆中的石灰石减少,加入钾、纳长石,即从钙系釉过渡到钙碱釉。
  
  优点是高温黏度大,釉层不易流淌,可厚挂形成乳浊质感。缺点也有:透明度、玻璃质感降低,釉色白中透黄,呈月白色……”
  
  “再看第三份,也就是蒲州古城的样本数据:钾、钠含量超过钙,形成碱钙釉。如此一来,挂釉效果更好,釉色更白。但缺点更明显:形成失透效果,玻璃感弱之又弱,透光性极差……”
  
  “这种釉质,更接于德化白瓷早期的‘干白瓷’,而非卵白玉……如果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其实这三种,都和卵白玉不沾边,至多和卵白玉工艺相近……”
  
  “那林老师,什么才算是卵白玉?”
  
  “半润半透,似冻似脂!”林思成转动鼠标,找出从永济收到的那只白釉碗的图片,“说直白点:宋瓷!”
  
  姚建新恍然大悟:所以,北午芹遗址的级别不可谓不高,但林思成只是挂个名。因为他的最终目的,是找到宋窑。
  
  两人一问一答,问的直指中心,答的简明扼要。
  
  其余人默不作声。
  
  乍一听,好简单?
  
  就一个钙,再加一个碱,三份报告一对比,一目了然。
  
  但要搞清楚一点:发现北午芹遗址到现在,不过一周过一点。林思成的实验团队得下多大功夫,才能研究的这么清楚?
  
  再打个比方:这三份报告中的钙、碱含量,是来源于天然瓷土,还是后期添加,添加来源是哪一种:是石灰石,是草木灰,还是瓷石(钾、纳长石)。
  
  想弄清楚,只能逐一化验,挨个排除,每一种都得经过上百或几百次的实验,再经过总结、分析等等才能得出的最终结论。
  
  不好确定来源还是其次,关键是其中的平衡值:原料不同,其中含有其它微量元素就不同,对结釉、呈色的影响就不同。少一种或多一种,或是差一个百分点,结果就会差十万八千里。
  
  所以谁都没有想到,林思成竟然研究的这么快?
  
  更没想到,姚建新一问,他竟然一点都没含糊,更没半点隐瞒?
  
  等于陶研所和文遗院完全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建模,而不是从头开始研究。算少一点,至少顶得上三到四个月的进度。
  
  姚建新脸上堆笑,不停的说谢谢,水即生目光闪动,心中五味杂陈:
  
  进实验室之前,他仅仅只是想和林思成探讨一下邢窑,真没想过他会讲这么多,讲这么透彻。
  
  客气了好一阵,一群人簇拥着水即生离开。门刚一关,几双眼睛盯了过来。
  
  就挺想不通:既然双方是竞争关系,林思成为什么还要讲这么多?
  
  看到这些人的表情,王齐志和赵修能暗暗叹气:你们看林思成做什么?
  
  有这个功夫,你们还不如看看黄智峰黄教授。
  
  实验室一直都是他负责,这些数据真那么重要,黄智峰能摆在桌子上,能随随便便的就让外人看到?
  
  估计顶多算是皮毛,甚至可能连皮毛都算不上。而且有很大的可能,是黄智峰故意摆在这里,让外人看的……
  
  一看就知道他们想歪了,林思成摇了摇头:“不至于故意误导,我说的那些,也确实是研究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研究河津白瓷哪一时期的工艺,不管是唐,还是宋,更或是之后的金元,必然绕不开。”
  
  但要说有多重要,也就那样。
  
  因为卵白玉的工艺核心并不在于钙多钙少,或是碱多碱少,又需要多高的炉温。
  
  而是高温环境下釉面结晶的还原过程。
  
  多少度的时候供多少氧,或是不给氧,持续多久,需要产生多少一氧化碳和氢气。又需要产生多少游离元素,导致化学还原的是其中的哪几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