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 第244章 一步到位

第244章 一步到位

  第244章 一步到位 (第1/2页)
  
  雾色笼罩着涧溪,半腿深的野草郁郁葱葱。
  
  几辆车开进村委会,下来了七八位,有男有女。
  
  看到任新波,田杰迎了上去。
  
  “田所,这位是省局文管处(文物管理)的史处长,这位是文化遗产中心的张主任……国家文物局专家组估计下午就到,我们先来打个前站!”
  
  “你好,你好……”
  
  介绍了一下,任新波左右一瞅:“林老师呢!”
  
  田杰转过身,往后指了指:“在那!”
  
  几个人顺着田杰手指的方向:不远,离村委会约摸百来米,立着一座教堂。旁边的台地上,隐约站着一个身影。
  
  “这么早?”任新波感慨了一下,“林老师在观察地形吧?”
  
  田杰顿了一下:“差不多!”
  
  其实是有些郁闷,跑那瞎琢磨去了。
  
  不止是林思成,包括田杰、高章义,乃至王齐志、赵修能、商妍,都有些郁闷:
  
  从起初,也就是请庄子敬庄总征集文物开始,林思成的目的就是宋窑或金窑。
  
  但用时近一个多月,瓷窑遗址倒是找到了,也就是下化乡的老窑头。但喰一点:是清代遗址,离宋、金时期差好几百年。
  
  没事,咱继续找。
  
  又找了半个月,基本没什么头绪。好在运气不错,遇到了水总工,确定了第二座窑址地点:北午芹。
  
  之后又是洽谈,又是合作,又是建分中心。差不多过了一个月,遗址倒是找到了,但并不是什么宋代金代,而是更早时期的唐代。
  
  但没关系,相比较起来,至少唐代比离宋金两代更近一点。
  
  至此,林思成的把握更大,目标更为明确:有唐窑,有清窑,且工艺一脉相承,不可能没有宋、金、元、明时期的遗址留存。
  
  甚至他能把范围圈定到更小:老窑头遗址为河津窑的晚期锚点,那北午芹遗址就是河津窑的早期锚点,甚至是发源地。
  
  再加上四座瓷土矿(干涧、北午芹、固镇、尹村),三条河流(遮马峪、瓜峪、神峪),不管是宋金窑,还是元明窑,绝对跑不出这方圆十公里之内。
  
  范围这么小,目标这么明确,肯定不难找。
  
  但然并卵,谁都没想到,宋代金代的瓷窑没找到,却先找到了几座新石器时代的陶窑遗址?
  
  新石器是什么时候?
  
  即便以最晚的龙山文化(黄河流域)算,至少也在公元前两千年,距今四千年左右。
  
  不夸张,当时,谈武笑的后槽牙都呲出来了。
  
  要问为啥:这是迄今为止,山西发现的第二座相对完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
  
  地图再缩小点,运城第一。
  
  水即生、蒋副市长、省文物局的郑副局长挨个给林思成打电话,河津市的领导更是杀到了现场。
  
  一是求证,二是道贺。
  
  林思成强颜欢笑,心情却一团糟。
  
  用赵修能的话说:林师弟,你又没想过跳槽,在山西找到的遗址再多,作用也有限。
  
  况且已经发现了北午芹唐窑焦炭遗址,级别已算是顶高,再是新石器的遗址,也就是锦上添花。
  
  要只是这样,倒也无所谓,就像北午芹的唐窑,他顶多挂个名,当地文物部门该组织组织,该计划计划,该发掘发掘。
  
  但好死不死的,林思成一钎子下去,又钎出了一枚陶雕蚕蛹。
  
  长这样:
  
  要问有什么用?
  
  就说三点:修正丝绸起源的时空框架,重构中华农桑文明的发展脉络,乃至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及路径。
  
  课题够不够大,级别够不够高?
  
  河津分管文化的领导嘴都快笑歪了,当天就向市里、省里汇报。第二天,省文物局订了机票,准备拿着蚕蛹去京城,一为汇报,二为检测。
  
  不出意外,国家文物局肯定会实地考察,同步派人指导,并成立发掘团队。
  
  对林思成而言,确实只能算是锦上添花,但他再是觉得无所谓,这也是国家级的项目。
  
  所以,不管是王齐志,还是学校,乃至西京市文物局,都有些犹豫:怎么说,遗址也是林思成发现的,要不要趁机把他弄进去渡渡金?
  
  其它不说,至少王齐志敢保证,林思成进了组,至少也能负责一个分组:或是现场发掘,或是实验分析。
  
  问题是,一旦进组,发掘周期至少也是一年以上,更说不好得两三年。而且是国家级的项目组,不可能还由着林思成逍遥浪荡,十天半月见不到人。
  
  找什么瓷窑是别想了,甚至于西大的修复中心,他都得遥控指挥。
  
  如果不进,就等于错失了一次顶好的机会。
  
  林思成倒是很淡定,说都还没毕业,没必要凑这个热闹。
  
  他踌躇的是:项目级别这么高,当地肯定会集中力量,配合上级部门的发掘计划,也肯定会影响到河津古窑后续的勘察和发掘。
  
  换种说法:后面再找什么瓷窑,他只能单干。不可能像之前一样,省文物局高度重视,市、县两级无条件配合。
  
  但王齐志劝他,先别把话说死,他先去京城探探口风,然后就陪着郑副局长去了京城。
  
  算算时间,这都半个月了……
  
  转念间,任新波领着那几位出了村委会。
  
  临近台地,对讲机“呲”的响了一声,林思成回过神,迎了下去。
  
  越走越近,随行的那几位的神情渐渐古怪。
  
  可以这么说:如今在山西文物界、考古界,林思成的名字颇有那么点儿“如雷灌耳”的意味。
  
  先找到老窑头遗址,填补“山西无完整性、系统性工艺遗迹型陶瓷遗址”的历史空白。又找到了北午芹遗址,将山西的制瓷历史从金代推进到了唐代。
  
  特别是焦炭遗址,可谓在山西史学界引起了地震一般的轰动。
  
  然后还没一个月,他又勘探出一座能排进省内前三的新石器石器遗址?
  
  而不管是哪一处,都能称得上改写历史的重大发现,何况还是三处?
  
  再算算时间,从前到后不过三个月左右。
  
  说他一个人顶得上一个省的文物系统,这话可能有些夸张。但他用三个月的时间,给整个省的考古部门找到了可能十年都干不完的活,这话一点儿都不过份。
  
  所以,他们对林思成不是一般的好奇。
  
  闻名不如见面,哪怕有心里准备,但见到真人的时候,一群人依旧惊了一下:这么年轻?
  
  嘴上连胡子都没有几根,摆明就是个学生。
  
  暗暗转念,双方走到一块,任新波居中介绍。
  
  年轻归年轻,但该有的尊重一点都不少,不管是处长还是主任,握手都是双手,称呼“老师”。
  
  好一阵寒喧,一群人上了台地。
  
  离他们最近的,就是林思成最先发现的那处陶窑。
  
  圆形的那个圈就是窑室,窟窿为火膛,中间分岔的两个洞则为环型火道。
  
  不深,大致地表以下一米左右。面积也不大,不到四个平方。
  
  来的时候带了相机,张主任围着栏绳,“咔咔咔”的一顿拍。
  
  史处长一脸唏嘘:“林老师,地面没有任何遗迹留存,你当时是怎么发现的?”
  
  林思成仰着头回忆了一下:怎么发现的?
  
  总不能说,怪他手闲?
  
  当时,田杰领着人找古涧河(遮马峪)的古河道,林思成闲不住,就拿根探钎四周乱转。
  
  戳着戳着,一钎子带出来一截一指长的石灰。
  
  林思成以为运气爆棚,戳到了窑址,当即让队员刮面(一层一层的刮土,寻找遗迹层和文化层)。
  
  十多个人用时半天,在地表一米左右,刮出来了一处面积一平方左右,高度仅剩十公分的陶窑窑室。
  
  也就是那个环型的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