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教授的魔力 (第2/2页)
戴高乐虽已退休,但影响力如巨影般笼罩法兰西政坛。
他住在巴黎近郊的私人宅邸,一座古典的石头建筑。
林燃的轿车在夕阳中抵达,戴高乐亲自在门口迎接,高大的身影裹在灰色大衣中,声音洪亮:“教授,来,来!我要亲眼见证数学家如何解开世界的谜题!”
戴高乐是最早和华国建立正式外交国家的西方政治家,1964年,那可不是一个容易做出这样决定的时间点。
无论是对华国历史文化的尊重、反对阿美莉卡霸道行事风格还是说对冷战格局的多极化追求,这些都足以让林燃尊重这位已步入生命最后阶段的老人。
80岁,风中残烛,可能奥尔德林有话要说,我这个年龄还能登月呢!
官邸客厅里,戴高乐递上雪茄,谈起二战回忆:“我见过华国,那是CHANG的时代。
但现在,燕京才是现实。
我们法兰西承认它,你们阿美莉卡何时跟上?”
林燃本想简短回应,却被戴高乐的滔滔不绝吸引:从二战风云到冷战战略,老人分享了对“多极世界”的愿景和畅想。
会面本该一刻钟,却延长到晚餐,戴高乐坚持留他用餐,讨论科技发展,林燃所提出的技术奇点与外交的不确定性。
林燃看着窗外渐暗的天色,内心很是无奈:看来今天是到不了尼斯了。
巴黎的这些大人物会面,如一连串意外变量,耽误了林燃整整一天。
林燃在戴高乐别墅的客房里心想:数学大会是幌子没错,但法兰西政要们是不是对华国-阿美莉卡转折有点太敏感了?
其实不是他们敏感,是因为教授本人,换基辛格来,法兰西的这些政要绝对不可能这么热情。
除了政界人士外,还有一些法兰西企业界人士约林燃。
这些林燃就都婉拒了,哪怕他想见识一下法兰西美女的热情。
次日清晨,他终于登上飞往尼斯的飞机。
林燃入住尼斯的海滨酒店,房间窗外是蔚蓝的海岸线。
他调整时差,翻开大会日程:从8月19日开幕,到8月30日闭幕,汇聚了来自5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数学家。
苏俄的庞特里亚金、霓虹的小平邦彦、英格兰的阿蒂亚、法兰西的格罗滕迪克等等。
当然还包括阿美莉卡和华国的数学家。
哪怕在群星之中,林燃也是坐在最前面,被安排坐在让·勒雷和格罗滕迪克的中间。
让·勒雷是法兰西的数学家,是这次大会的组织方,同时会在大会开始的时候被选为会议主席。
而林燃是荣誉主席。
林燃入座后,让·勒雷感慨道:“教授,我们都是群星,你是太阳,你到了法兰西之后,我看巴黎大大小小的报纸全在报道你。
又是和这个见面,又是和那个见面,有幸和你见面的政要大谈从你那汲取了智慧,没能和你见面的政要,也要提及你。”
事后,每一位和林燃见过面的法兰西政要,都要在法兰西媒体前大肆宣传自己和教授探讨了很多有意义的话题,我们之间很有共鸣等等,诸如此类的话。
林燃解释道:“我不是被评为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吗?
当然我自己并不这么认为。
这些和我见面的政要们也未必就这么认为。
但他们觉得民众会这么认为,因此和世界上最有智慧的男人见面,他们也会因此在选民心目中沾染上智慧的属性。”
让·勒雷还没有回答,格罗滕迪克已经在鼓掌了:“精辟,教授,你被认为是最有智慧的人名副其实,我也这么认为。”
三人交谈甚欢。
搞的坐在后面的数学家们心痒痒的,尤其是能看到这三个人后脑勺的数学家,大家都很想知道他们在聊什么。
随后皮埃尔先凑过去,围着三人的圈越来越大。
因为林燃的到来,尼斯会充当华国和阿美莉卡谈判的所在地,这次尼斯的安保空前严格,严格到不像是法兰西的水平。
联邦调查局和NASA负责林燃安全的办公室携手提前一周抵达尼斯,负责指导安保工作。
为的就是避免,这种成百上千人的大会,万一从后面来个手枪,给林燃来上一枪,这种真的防不胜防。
华国和阿美莉卡谈判,指不定就有魔怔人,要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让·皮埃尔调侃道:“教授,我一直觉得你对国际数学家大会不是很重视,在纽约也好,在哥廷根也罢,你都拿出了重量级的成果。
虽说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也有展示成果,论文放其他数学家身上,绝对算得上是生涯巅峰之作。
但对你而言,只能算是平平无奇的敷衍之作。”
林燃指了指自己的大脑:“数学和创作一样,都需要灵感,我本来准备了一篇论文,但我觉得它太普通了,所以就把在主会场做报告给推托了。
昨天我在和蓬皮杜总统聊的时候,他提到了庞加莱,这让我想到了庞加莱猜想,我昨天想了一晚上,有了一点灵感。
我想四年之后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也许我就找到了解法。”
在场一片哗然。
这话太狂了。
什么叫一晚上就有了灵感,庞加莱猜想可不是什么随随便便的猜想,这是不亚于哥德巴赫猜想的世纪问题。
后排的数学家都在往前涌,想知道发生了什么。
一传十,十传百,一时间,与会的数学家们都知道发生了什么。
大家先是觉得震惊,随后想到说这话的是林燃,又觉得很正常,和哥廷根神迹比起来,四年解决庞加莱猜想,都有点低调了。
不少做相关方向的数学家都已经开始期待起来。
期待林燃证明庞加莱猜想能给他们的研究带来什么新的灵感和突破。
1970年在法兰西尼斯举办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开幕,不是在一片祥和之中开始的,而是在菜市场般、乱哄哄嘈杂的环境下开始。
担任组织方负责人的让·勒雷甚至要组织会场秩序,让大家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这就是教授的魔力,从阿美莉卡到法兰西,从巴黎到尼斯,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