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教授的魔力 (第1/2页)
当尼克松的话音落下后,信号传遍全球。
台北一间办公室内,陷入了死寂的沉默。
沈昌焕脸色煞白,心想:“他,他没说服,反而成了特使?”
会议室里,茶几贴到拐杖上,瓷杯碎裂一地,茶水飞溅,打破了沉默。
“混蛋!尼克松这个叛徒!”咆哮声随之响起:“出卖我们?用我们换他们的和平?林燃这个华裔狗腿子,我们给了他颜真卿的真迹,他却成了他们的走狗!阿美莉卡人以为我们是棋子?告诉他们,我们不会屈服!”
幕僚们噤若寒蝉,有人低声劝:“息怒.”
“息怒?二十年的盟友,就这么扔了?从现在起,加强戒备!联络国会的鹰派,我们要让尼克松付出代价!”
“另外我们有没有办法暗杀林燃?什么教授,他就是横亘在我们和华盛顿之间的最大阻碍,我看他是彻头彻尾的FD分子!
帮我制定一个计划,能够一击致命的计划!”
幕僚们交换着不安的眼神,感觉他已经疯了。
房间外,卫兵听到咆哮声,同样感到不安。
没人知道,这将会是他们孤立的开始,亚细亚孤儿称谓的开端。
法兰西尼斯,这座历史上默默无闻的小城。
也许在法兰西排名第五的城市不算小城,但放眼全球,他无疑是小城。
唯一的优势就是地处地中海沿岸,风景宜人。
海风带着地中海的咸味吹过海边两侧的棕榈树。
当林燃从巴黎转机抵达尼斯机场时,已是第二天了。
因为转机巴黎的行程远比预想中复杂。
林燃的专机从华盛顿特区起飞,原本计划在戴高乐机场短暂停留一小时,转乘尼斯的国内航班。
然而,刚下飞机,他就察觉到不对劲。
机场贵宾通道外,一队法兰西外交官和安保人员等候着,领头的是法兰西外交部的一位秘书。
“教授,欢迎来到巴黎。
总统先生希望见您一面。”
林燃疑惑道:“我只是转机。”
秘书耸肩:“法兰西政界对您的数学成就仰慕已久。
蓬皮杜总统亲自邀请,不会耽误太久。”
你都去过唐宁街十号,去过西柏林,在访问哥廷根,哥廷根神迹前,到过西柏林,独独没有来过巴黎。
巴黎的政界早已等候多时。
第一站是爱丽舍宫,时任总统乔治·蓬皮杜的官邸。
林燃被雪铁龙接走,在临时交通管制中,畅通无阻地穿越塞纳河畔的交通高峰。
抵达时,宫殿的花园里阳光斑驳。
蓬皮杜亲自在书房迎接。
他握手时力道十足:“教授,数学实在太过复杂,我看不懂,但你关于系统性压迫的理论阐述我深以为然。
要不是阿美莉卡不允许高官接受来自海外的勋章,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在这里向你颁发法兰西的军团勋章了。”
寒暄很快结束,蓬皮杜提及法兰西数学家庞加莱的遗产,林燃礼貌回应,心想庞加莱猜想的证明我还没掏出来呢。
但很快,话题就转向了外交:“阿美莉卡与华国,这是非常难解的方程,需要平衡解。
如果是尼克松总统,我不认为他能顺利解开这个方程。
但有你不一样,你作为享誉全球的华裔大人物,能起到关键作用。”
林燃点头,却心知肚明:蓬皮杜在试探谈判的风向,作为欧洲的中立者,法兰西当然希望从中渔利。
10亿人的市场,不仅仅阿美莉卡垂涎不已,法兰西同样垂涎。
过去法兰西和华国有贸易,但受限于一些条款,这不能卖那也不能卖,这不能买那也不能买。
以计算机为例,深红计算机法兰西想要买,阿美莉卡各种施压。
结果阿美莉卡自己哐哐买。
会面本该半小时,却拖到一小时,蓬皮杜坚持分享一杯香槟。
蓬皮杜想和这位白宫的不倒翁、阿美莉卡不仅是现在而且看起来未来很多年都会持续的实权人物,讨论讨论冷战中的多极平衡。
离开爱丽舍宫,林燃本想赶往机场,却接到下一个邀请:之前的临时总统阿兰·波埃希望与他喝下午茶。
波埃,1969年戴高乐辞职后的过渡领袖,现任参议院议长,在巴黎郊外的一座古典茶室等候。
轿车疾驰而去,林燃看着窗外埃菲尔铁塔的剪影,叹气:“这转机要成巴黎游了。”
茶室里,波埃已备好马卡龙和伯爵茶。
“教授,我听说你要去尼斯大会,法兰西数学界为你骄傲。”
寒暄结束后,类似的话题又开始了:“我想知道阿美莉卡的亚洲政策是否要转向,罗斯福的设计是否要回归,以及你如何看待华国?”
下午茶本是轻松闲聊,却演变为波埃的“私人咨询”。
这里罗斯福的设计是指,罗斯福对联合国的设计。
罗斯福最早对联合国的设计就是每个常任理事国,管自己势力范围的事情。
而不像后来的阿美莉卡,什么他都要管。
这有点类似于周天子的分封制,这也是为什么罗斯福硬要把华国拉上开开罗会议。
为华国站台,把亚洲事务交给华国。
阿美莉卡只干预最核心的问题,类似核裁军这种。
其实这是一套非常高明的体系,可惜罗斯福死太早,被丘吉尔植入了冷战概念,导致世界走向了不同的发展走向。
波埃的潜台词就是,阿美莉卡是不是要放弃亚洲。
恢复罗斯福的设想,对法兰西来说无疑是好事。
如果是1960初来乍到的林燃,那肯定听不懂波埃在说什么。
但现在,已经是政治老油条的林燃,一下就知道对方在说什么:“抱歉,我不清楚尼克松总统的想法。”
波埃分享对越战的担忧,同样暗示法兰西能作为华国和阿美利肯之间的桥梁。
林燃礼貌回避,但波埃的热情让时间溜走,从下午三点到五点,话题从里曼猜想到华国和苏俄的分歧,耽误了整整两个小时。
最意外的是最后一个邀请:前任总统夏尔·戴高乐希望邀请他到总统官邸坐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