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给孔雀国一点小小的大秦震撼 (第2/2页)
他们拿得出手就佛陀、大雄这些圣贤,可与秦国诸子一比,不说质量如何,在数量上就不及,何况秦国诸子的质量并不比佛陀、大雄逊色。
佛陀于世间留下度人之法让世人修习,可秦国也有诸子留下让秦人修身养性之法,佛陀言说极乐净土、安乐国,使人向往,秦国诸子也有大同世界之说。
摩叶上师又继续讲道:“儒道之外,还有墨家、法家、兵家、阴阳家、纵横家、名家等诸子,其等亦各有智慧。墨家创始者墨子,也是以为同儒家孔孟、道家老庄,毫不逊色的大贤。可惜我对墨家典籍了解不深,不能为诸位讲说太多。”
在大秦时,他们的确观阅过不少百家经典,但观阅不等于都读懂理解,反而有很多是他们没能理解的。
但能理解的,都震惊到了他们,像儒家的《大道之行也》,庄子的《齐物论》和《说剑》。
一人听到摩叶上师提到“兵家”这个词,心中一动,问道:“请问上师,这‘兵家’莫非是讲用兵之道的秦国百家?”
听闻这话,其他人也反应过来,秦国居然连带兵征战都有专门的百家学派?秦人到底有多尚武?
在众人的目光中,摩叶上师缓缓点头:“正是!‘兵家’最为杰出的诸子被称为‘孙子’,其著有兵家经典《孙子兵法》,便是教授如何领兵征战,赢取战争之胜。”
一名官吏急声问道:“那上师可将那《孙子兵法》带回?”
摩叶上师还未说话,另外一人道:“《孙子兵法》教授领兵征战,秦人恐不会轻易让上师带回。”
想想也是,秦人领兵征战的秘诀,怎可能轻易让他人拿到?必会严防死守,不让他人得到。
摩叶上师明白他们的意思,无非是想得到《孙子兵法》,看能否为他们孔雀国所用。
摩叶上师道:“《孙子兵法》,我等也有带回,然诸位若想以之为吾国所用,恐难做到。”
首先便是他们的文化思想和秦人不同,同样的一件事,秦人的想法和观点和他们大不一样,理解这《孙子兵法》的内容,于他们便很不容易,更遑论将之转化成对他们孔雀国有用。
这需要有很多人钻研,将之解析,然后化为适用于他们孔雀国国情的《孙子兵法》。
其次是以他们那松弛的武备,只怕也没法执行好《孙子兵法》中记述的种种道理方法。
摩叶上师早就想明白了这点,难怪秦人并不在意让他们带回《孙子兵法》:给你,你难道就能用?
那名问摩叶上师是否将《孙子兵法》带回的官员又道:“上师,这是为何?”
摩叶上师不答反问:“诸位认为秦人真会那般好心让我等带回他们的诸子百家经典?”
用脚趾头想也知道,秦人必不可能这么好心,要是不坏目的将自家的好东西送给别人,那得称一声“秦大善人”,可秦人怎么看也不像是善人,虽说他们见过的秦人都挺有礼,并不凶恶。
但有时,有礼貌的人比那些在明面上凶恶的人更可怕,因为这些人凶猛起来是有组织有纪律的凶。
摩叶上师叹了口气,又道:“秦人是想借我等之手将诸子百家经典传入吾国,以此惑乱吾国人心。然我等虽明白此事,却又无可奈何。”
众人明白摩叶上师说的“无可奈何”是何意。
秦人太强,他们不带回这些东西,无法向他们彰显证实秦国之强,可带回,又会如了秦人的意。
虽说他们还未看过秦人的诸子百家经典,可刚刚听摩叶上师讲说的那几家诸子,已经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已经开始让他们的人心出现了变动。
耽摩栗底城市长道:“上师之意,我等已知,上师是想让我等了解秦国之强在吾国之上,可上师……”
耽摩栗底城市长停顿了,终于还是问了出来:“上师认为秦国会在日后会对吾国不利?”
房内众人早就明白了这点,摩叶上师给他们讲这么多关于秦国的事,来向他们彰显秦国的强大优秀,实则是在告诉他们,秦国会对他们孔雀国造成威胁,要为应对秦国做准备。
摩叶上师道:“秦国如今已平定东胡国、月氏国之患,其在今后必会更加强大,而以我等观之,秦国更为强盛后,恐会危及吾国。虽今日与秦国相距甚远,路途不易,可日后却未必。”
“秦人连火炮、蒸汽机都能制出,日后制出能翻山越岭之器,也并非无这可能。到得那时,吾国必会被秦国视为盘中餐食!”
一名贵族听了摩叶上师之言后,张了张嘴,却又没说,他本想说的是:秦国如此强,他们孔雀国要怎样才能应对?
如果摩叶上师所讲的关于秦国的消息属实,那秦国胜他们太多,要完成和秦人对抗,那根本不可能做到!
虽未表现出来,但悲观、沮丧、甚至有些绝望的情绪在一些人心头中蔓延,与那等强大的秦国对抗,赢不了,根本赢不了。
这正是让摩叶上师等人回返孔雀国的主要原因,给他们带去一点小小的大秦震撼,让这些孔雀国人人心浮动,为大秦日后进入孔雀国打基础。
当然,这个操作也有可能会让孔雀国人人心团结起来,集中力量与大秦对抗,但据李念的判断,这些人会团结、集中?
这帮人在得知大秦强大后,保准会有很多人暗里想着等大秦到来,怎么给大秦带路:我要现在就学好秦国话,好更方便找出秦国的弱点(好更方便给伟大的大秦带路)。
摩叶上师道:“我等会与阿育王孙使者一同归来,也是为此。在秦国时,诸位使者也和我等一同被秦人严格看管,同样感到秦人对吾国的威胁。大使邀请我等到华氏城,为他们证实其言!”
耽摩栗底城市长看向摩叶上师:“你们要去华氏城,将秦国的消息告知阿育王孙和众位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