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占田析户 (第2/2页)
“故假使建宁郡中有华豪计口占田五十顷,若子嗣滋生繁衍,欲广占民田,唯有拆户别立。二人虽说同出一族,但官府却可遥迁百里之外立户,长久以往,纵有同姓之情,但日久则恩情淡泊。”
钟繇在基层摸爬滚打十余年,对民间之事,可谓了如指掌。在得知张虞为交、凉、贵、辽等边州豪强势大问题时,钟繇便着手思考方略,经几月下来,钟繇终于有适宜政策。
“繁衍百年,诸田已被侵占,陛下便能令其迁至宽乡居住,如从建宁迁至云南。云南郡中有邪龙县,其有昆明池,土地肥沃,适宜耕作。贵州中肥沃者,无非昆明、滇池二泽,二泽如能被官府所有,稻谷累积,百姓怡然,则蛮夷难以为乱!”
张虞露出欣赏之色,虽说钟繇年岁愈大,但在政治上愈发老练,能看出贵州最重要的据点为昆明池与滇池。
南中地区在历史上最重要的两个政权,其一为南诏,其二为滇国。
滇国作为南中政权,其以滇池为中心,通过周边河流,向四方辐射而建立的国家;南诏与滇国不同,他以昆明池(洱海)为中心,先统一洱海周边蛮夷,继而控制了南中。
故朝廷如能在滇池与昆明池立足,南中蛮夷将难以统一,反而会在华夏文明的传播下,渐渐被汉化。除非说再次出现爨氏主动追求夷化的割据政权,而爨氏之所以会追求夷化,无非众多南中豪强在厮杀中衰弱,唯独爨氏一家势大。
若是诸豪并存,为了笼络汉民,保证自己统治,大概率会保境安民,成为士燮、公孙度般的角色。
张虞微微颔首,说道:“占田析户令可行,不仅能在贵州施行,更能在营州、朔上、交州施行,甚至稍微修改,更能在凉州、扬州施行。人少而地广,可行占田令,鼓励民众生育,劝民远徙边郡。”
说着,张虞看向荀攸,说道:“卿看能否拣选出五千户,徙至滇池军屯。”
荀攸沉吟少许,说道:“陛下,滇池远离中原,除非罪人流放,否则将寡有兵民愿往,陛下不如迁鲜卑或羌、氐至滇池。”
“南中水热,关西蛮夷难以适应,倒是看能否拣选关西蛮夷远迁淮南。”张虞考虑片刻,说道:“扬州山越隐匿山林,看能否征灭越民,将其远迁南中。”
“诺!”
“陛下,贵中蛮夷颇多,今既要征讨,又要册封。故以臣之见,陛下不如效五溪郡之事,在南中册封世袭郡守,令其听民于州刺史。”荀攸建议道。
张虞将奏疏搁下,说道:“朱提、建安、云南不宜设世袭郡守,但在越嶲、永昌、牂柯、兴古四郡可设世袭郡守。尤其永昌郡几为蛮人,寡有华民居住,朝廷欲治唯靠君长臣服。”
“诺!”
ps:今天三更不了了,肚子不舒服,老上厕所,现在又要去~,容我明天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