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洗牌(2) (第1/2页)
权力场上的试探与博弈,甚至是交锋,往往隐藏着深不可测的动机与策略,处在任何位置的个体,都必须具备洞察力与应变能力,如此方能在错综复杂的局势中,找到对自己最有利的立足点。
一朝有一朝的特点,适应的,能走的更远。
这看似无情,实则却是现实。
毕竟最高统治者换了,新的游戏规则随之改变,再加上所处大局、环境、挑战都在不断演变,不把体系从中枢到地方换一遍,就难以应对新时代下的变局。
只可惜有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矛盾、冲突就会在权力场上出现,人嘛,总是希望有利的一面,是朝着自己的。
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权力的天平不会轻易倾斜。
选择是大于努力的。
而在选择之上,时运就显得更重要了,只是这个看似玄妙的因素,却不是谁都可以拥有的。
“殿下,您可要三思而行啊。”
宗正寺,正堂。
刘谌面露焦急,看着举盏饮茶的楚徽,眉头紧皱道:“陈王霸,庆王嫡次子尚未有所交待下,宗正寺贸然抓齐王待审,就眼下虞都及京畿的态势,这闹不好是会起新的风波的。”
“仅凭一封信,无法定罪啊。”
“更别提这封信,在陈王邸还没有找到,这要传出去,宗正寺也好,殿下也罢,恐会置于旋涡之下啊。”
“当然,臣不是怀疑锦衣卫啊,既然查到了这封信,那肯定是有的,但是……”
“姑父,您多虑了。”
楚徽放下茶盏,笑着看向刘谌,“现在不是旋涡找侄儿,而是侄儿想找旋涡,侄儿这样讲,姑父能明白吗?”
这……
刘谌愣住了。
显然这超出了刘谌的预料。
“哎…”
楚徽深吸一口气,长叹一声,“看看这段时日下,中枢层面闹出多少事,多少风波,当真是人间百态啊,什么嘴脸都能看到。”
“姑父,侄儿想问您一句。”
“就这样的中枢,您觉得皇兄的意志与决断,不打折扣的向下贯彻吗?这还是有北伐大捷压着啊!!”
“侄儿都不敢想下去,如果皇祖母薨逝后,皇兄没有筹划对外之战,还是对北虏这等强敌,您说,那样的大虞中枢,还有地方,又会是怎样的呢?”
刘谌:“……”
楚徽这话,他连敢接都不敢接。
在权力场上,最不该有的就是假设。
可偏偏在很多时候,却又是很需要假设的。
处在特殊的时局下,就是会有无数选择,可每个选择带来的利弊,却又是不一样的,如何找寻到最优的,对社稷产生影响最小的,就是基于一个个假设进行的。
当然在实际情况下,还会有各种变数与别的,这又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经历眼下的事,让楚徽想了很多。
“不聊这些虚无的了。”
楚徽笑笑,摆摆手道:“说些实际的,那份名录,姑父也看了,涉及到的人何其多,如何把他们给揪出来定罪,是廉政总署、榷关总署、锦衣卫等有司都要面对的。”
“这可不是什么小事啊。”
“没有十足的把握,就贸然出手的话,就眼下因徐黜这一死,而被架起来的时局,是会再产生新的风波及影响的。”
“所以殿下是想借着抓齐王一事,叫一些人彻底坐不住?”刘谌想到了什么,探身对楚徽说道。
“不错。”
楚徽点头道:“既然他们做了,那有鬼的就是他们,先前时局没有朝这方面演变,故而没有什么,但现在有变化了,那只要有鬼的,就一定会坐不住的。”
这次洗牌,不止涉及徐黜一系啊。
也会涉及到别的啊。
刘谌表面没有变化,心里却生出唏嘘与感慨。
对于这样的事,刘谌是理解的。
一朝天子一朝臣嘛。
这在哪朝哪代都是有过的。
正统朝也免不了俗。
过去是逮捕与处决不少人,但这一切都是基于一点,即天子为了掌权,紧密围绕吏治而展开的。
这些蛀虫、败类是因为特殊时局而滋生的,他们之中是有不少是投机取巧之辈,这些清洗与处决,没有涉及到更深层次的。
可现在却是在涉及更深层次的。
这要抓的,不止是在位置上的人,还有他们背后的利益群体,只有做到这一步,属于正统朝的风向,才能真正从中枢延伸到地方去,而不是很浅薄的延伸。
那种延伸,是有些许风波,就会出现动摇的。
甚至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
“时间过得真快啊,正统六年都过去一半了,大虞所辖各道的选拔,也快开始了。”在刘谌思绪万千之际,楚徽带有感慨的声音响起。
“等到此事结束,就会有学子陆陆续续赴都,以备考明岁的会试与殿试,姑父,您说这日子快不快。”
“上一次会试与殿试,侄儿还觉得没过去多久呢,细细算下来,这都过去一年多了,真是不敢想啊。”
咯噔。
刘谌心下一紧,他的眼睛微张,一件他没有考虑到的事,经楚徽这样隐晦的讲明,被他留意到了。
也是在这一刹,他才算彻底明白楚徽为何这样了。
最重要的一环居然被他给忽略了!!
别看现在风暴在环绕中枢,但这场风暴必须尽快结束,或许在这过程中,会有少数是被冤枉的,这也是刘谌劝楚徽的原因,别因为急躁,就把事情做的太急,可现在想想,他这一想法是何其可笑。
在大势面前,一些人即便被冤枉,那又算得了什么?
中枢的人被清走一批,地方上才能晋升一批。
地方上晋升一批了,地方官场才能跟着动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一批进入天子视线的官吏,向上到他们该去的位置,这样正统朝的秩序才能安稳。
这还不算完呢。
上述涉及到的,还都是官场上的老人以及半老不新的。
那向下呢?
必然需要有一批新鲜血液进来才行。
这个缺额不搞大一些,待到接下来的选拔,如何能叫员额增多些?
抡才的本质是什么?
不就是向下选拔人才吗?
规模不扩大,如何把人才都选上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