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830下乡

830下乡

  830下乡 (第1/2页)
  
  唐钢来到屋内,扑面而来的是一股血腥味。
  
  作为巡山队的小队长,唐钢对这种味道并不陌生,以前在巡山时没少打到猎物后就地放血、剥皮,但这种味道出现在自己屋内还是头一回。
  
  唐钢快步走到床前,别说抱儿子,连看都没看,弯下腰查看起靳玉梅的情况:“没事吧?”
  
  “没事,看咱孩子多像你。”靳玉梅还很虚弱,汗水打湿了头发,脸色、嘴唇都呈现出一种失血过度的白色,但看向儿子的目光里满是柔情。
  
  “嗯,你先闭上眼歇歇。”唐钢这才瞅了一眼儿子,刚出生的小家伙皱巴巴的,头发还有些湿,看上去小小一只,有些丑,压根看不出哪儿像自己。
  
  “钢子真疼媳妇,我还是头一回见不抱儿子的。”老牛婆在旁边跟唐田氏说笑一句,不待她回答,就朝着唐钢说道:“母子平安,你就放心吧,快出去,我们收拾一下,你等会再进来。”
  
  收拾肯定是要收拾的,不仅屋里要收拾,外面也要开始着手挖坑,用来埋胎盘。
  
  东北这边有个说法,男孩子的胎盘要埋在大门左边,寓意“顶门立户”,以后会人丁兴旺,家族昌盛;如果是女孩子的话则埋在果树下面,象征“多子多福”。
  
  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胎盘的开口都要朝上,这样以后母亲的奶水才会充盈。
  
  唐文邦指了个方位,让唐钢在大门内侧挖坑,自己则进门端了盆水出来。
  
  林场这边也有日子没下雨了,地面本来就硬,再加上经年累月的踩踏,地面不是一般的结实。
  
  唐钢刨上两镢头,唐文邦就朝里面倒一点水,待水往下洇一洇,再让唐钢接着刨。
  
  老牛婆和唐田氏将产房稍作收拾,出来的时候就看到爷俩在忙活,张口想说什么,最终却什么都没说。
  
  眼下各种定量都少了,不少人已经抛弃了传统。
  
  胎盘好歹也是块肉,即便自家不吃,也能在洗净、蒸煮、晾干后当成中药材售卖,好歹能换两个钱。
  
  唐田氏将老牛婆的表情看在眼里,回屋里给她用报纸包了一包棒子面,额外又准备了两块钱的谢礼钱。
  
  老牛婆不仅提供了技术及心理支持,粗草纸也是她带来的,眼下这种东西是稀缺的,若不是老牛婆带来的粗草纸,炕上还不知道会糊抹成什么样呢。
  
  老牛婆收拾了一下自己的家伙事,拿上棒子面和钱,说了些吉祥话就欢天喜地的走了。
  
  唐钢这边则将胎盘小心翼翼的放进刚挖出来的土坑里,再用土给埋上。
  
  唐文邦则将两条猎犬牵到了门口,告诫它们不能挖出来吃。
  
  在东北这边,一旦发现有狗刨食埋在土里的胎盘,那这只狗就不能要了,最终只有一个归宿:铁锅。
  
  埋好胎盘后,唐文邦就拉着儿子进厢房去看孙子。
  
  唐文邦抱着孙子,心满意足。
  
  刚出生的孩子觉多,孩子被爷爷抱在怀里,没给出什么特别的反应,反而是唐钢在一旁开口道:“也不知道桉子收到信没有,早知道就晚些日子给他回信了,他上一回来信还问孩子出生了没呢。”
  
  “回头再写,这事不着急。”此刻唐文邦眼里只有大孙子,一张长满褶子的脸上笑出了菊花。
  
  但孙子却不怎么给爷爷面子,哼哼唧唧的哭了出来。
  
  “毛手毛脚的,都出去,该给孩子喂奶了。”恰逢唐田氏给儿媳妇端来一碗小米粥,见状就开始往外赶人。
  
  其实主要是赶老伴,儿子对儿媳已经非常熟悉了,在这方面是不用避讳的,弄不好待会不下奶,还得儿子帮着疏通疏通……
  
  唐植桐收到信的时候已是星期天的下午,若不是还惦记着今天下午还要从高师傅处取盐,唐植桐肯定的卡着点到单位。
  
  “唐科长,昨儿一忙给忘了,你的信。”押运科不少人去农场劳动,孔一勤这次被留在押运处值班,在见到唐植桐的时候从兜里掏出来一封信。
  
  “好嘞,谢谢孔哥,每次都劳你单独给我留下,费心了。”唐植桐接过信,从兜里掏出烟来给孔一勤散烟,大伯那边过来的东西和信件都能第一时间到达自己手里,得记人家这份情。
  
  “捎带手的事。”孔一勤接过烟,从兜里掏出火柴划了一根点着,点着后甩两下将火柴甩灭,也没问唐植桐抽不抽,现在押运处基本都知道唐科长戒烟了。
  
  “嘿,我听说最近线路上不怎么安生,孔哥还帮我留意信件,我得支情。这一路怎么样?没出什么岔子吧?”唐植桐跟孔一勤客套道。
  
  “客运车辆还好点,货运那边情况挺多的,我听那边车站的同志说,每一趟车次都有人扒车。”孔一勤眯起眼,喷出了一口烟。
  
  “唉,总归日子能比余英老家那边好一点。”现在捅破饥荒就差一层窗户纸了,只要再等上个把月,麦子的产量统计上来,到时候就是想装鸵鸟都装不了了。
  
  “我听说北大荒那边五个窝头就能换一个媳妇,像余英似的,出来总比在老家强。”说道余英,孔一勤又吸了一口烟,感叹道。
  
  “树挪死,人挪活。不被逼到份上,谁又愿意背井离乡呢?”唐家当初就是老家遭了灾出来讨生活的,老太太一辈子都没能再和大儿子、女儿见上一面,对于灾荒,唐植桐感同身受。
  
  “这帮狗娘养的,只要自己帽子能保住,就不拿人当人!”孔一勤骂了一句,将烟头扔在地上,狠狠地踩上了一脚。
  
  “孔哥,祸从口出啊,以后可得慎言。”唐植桐认同孔一勤的话,也能体会他的心情,有时候自己也想骂上几句,但眼下的风向真的不好琢磨,保不齐一句话就成为日后的祸患。
  
  “唉,我也知道骂没用,可心里不是滋味。你去忙吧,我回去了。”孔一勤叹口气,摆摆手走了。
  
  唐植桐没有继续劝,叹口气去找高立德,昨儿约好了今天取盐。
  
  说是一袋盐,其实只有小半麻袋,三十来斤的模样。
  
  按照每人每天25克计算,这些盐足够押运处去农场劳动的职工吃十天,在加上市局那边食堂带的,应该用不了。
  
  最近街道又在做饮食科普,跟居民说吃盐多了对身体不好,想要身体健康就得吃淡一点云云。
  
  有人不以为然,但唐植桐知道,这是食盐的供给受到了压力,估计离为四九城居民制定食盐定量不远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