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团结湖 (第2/2页)
注意了,这还是人均,是你和马云的人均,是潘长江和姚明的人均,实际情况还有可能比一年800更少。
因此,这160套房,卖了整整半年才全卖掉。
而且就在这次之后,商品房形式在京城就给叫停了,改为了公房销售为主的模式。
啥叫公房销售为主呢?
就是让公房的居住者把房子买下来,工龄房龄什么都可以折算,一套房万把块钱吧。
然后拿着这笔回笼的钱再去盖房,分给各单位员工。
“瞧瞧这小区。”
江国庆打量着四周,“这环境,这楼盖得,多现代化?当初要是来这儿买房多好?”
“有啥好的,鸽子笼。”江弦说。
80年的他,尚且囊中羞涩,在商品房和四合院之间先选择了四合院。
不过要说居住舒适程度,那还是商品房更佳,有了江年年以后,江弦这个想法就更加强烈,觉得还是住在楼房里头方便。
虎坊路15号那房子央视和作协还撕得火热呢,他当然弄不到手里,目光就盯上了全京城唯一的商品房。
江国庆给他找了这么久,这才找着这么一家愿意出手的,这房子虽然贵,但房屋产权这一块儿,那绝对是安全的。
从二单元进去,上到三楼,敲开房门,一个戴眼镜身材有点儿矮胖的男人开的门,看着约莫四十来岁。
“来看房子的吧?”
“对。”
江弦递过去手,“同志,怎么称呼?”
“唐哲。”
“哦,我姓江,您叫我江先生就行。”
江弦一边说一边上下打量唐哲。
他打量唐哲的同时,唐哲也同样上下打量着他。
见江弦气度不凡,穿着还不简单,身旁还跟着个看似秘书的小年轻,便明白这个姓江的人有点实力,身份一定比较尊贵。
于是把门敞开。
“快进来吧,先进来看看。”
“行,我们看看房子。”
江弦进了屋子,四下打量看了一遍。
三室一厅带一厨房一卫生间,尽管卧室布局较为紧凑,但基本满足普通人居住需求。
而且作为全国最早的商品房,房屋结构设计的相当不错,南北通透,采光充足。
“当时卖的时候一共三个户型,我们家这是大户型,一共90平米。”唐哲在旁边儿介绍说,“我们家一共九口人,一块儿住着都不挤。”
“当年能买得起这套房子,你们家经济条件不错啊。”江弦说。
“我们家正式工多,五口人都领工资,老爷子也攒了点儿积蓄,又找朋友借了点儿,紧紧巴巴算是凑齐了,三万六,借的钱这些年才刚还完。”
“那怎么想卖了呢?”江弦问。
“害。”
唐哲叹一口气,“这不都是为了孩子么,我闺女明年就大学毕业,前段时间跟我说,她毕业以后不想留在国内,想出国。
我去了解了一下,这出国可不是一笔小花销,跟她妈说了,她妈说不同意,孩子就在家里闹,说我们不支持她的梦想,不配当她父母。
眼瞅着孩子成宿成宿的掉眼泪,我一想,算了,这钱攒着又能干啥?
你说我们这些当家长的,奋斗一辈子,那不就为了孩子么?包括这房子,以后还不是给她留的么?
孩子现在想出国,我们当家长的,必须得支持啊。
我就跟她妈商量,干脆给房子卖了,我们再搬回宿舍里住,在哪儿不是住啊。”
“.”
江弦默默听完,感叹一声。
可怜天下父母心!
再一琢磨。
唐哲这一家子,那不妥妥的地狱笑话么?
孩子哭着闹着要出国,爹妈把房子卖了支持,等孩子出国归来成了海龟,一家六口人齐心协力奋斗30年,终于又把卖掉的房子给买回来了。
“您打算卖个什么价儿?”
唐哲看他一眼,“您瞧六万成不?”
“.”
话音未落,江弦扭头就走。
“哎哎哎?”
唐哲赶紧去追,“这是干啥啊,您要觉着不合适咱再谈么。”
“您这太黑了。”
江弦回过头来,一脸的义愤填膺,“您那会儿多少钱买的?三万六!您这房子都住几年了?五年了!
怎么着啊?合着您住了五年的房子,卖给我,还能涨上三万?”
“瞧您这话。”
唐哲着急道:“那我这三万六,他就是存银行里,存个五年存个定期,那都存多少了?”
“那您倒是去存啊。”
江弦双手掐腰,“那钱存银行里赚利息合情合理,那你这是啥啊?您这是房子!怎么着啊?这房子您住着点儿还得涨着点儿啊?”
他这话说的理直气壮。
因为这会儿房子的属性还是住人,还不是商品。
这会儿连“炒房”这个概念都没有!
“炒房”那都是90年代的事儿了。
所以他说这话,在江国庆、徐晨辉包括唐哲听来,完全没任何问题。
房子你住了。
你还要涨价?
这不既要又要么?!
好事儿全让你占了!
“那您觉着多少合适?”唐哲看向江弦。
“四万吧。”
江弦琢磨半天,给了唐哲一个他觉着还算可以的报价。
“这哪行啊?”
唐哲着急,“这么大的房子,您全京城上哪儿4万去买一套啊?”
“那您自个儿琢磨吧。”江弦道。
这房子他不急着住,反倒是唐哲急着用钱,所以现在着急的是唐哲不是他江弦。
“我们先告辞了,您自己个儿好好想想,要是有主意了,咱们再联系。”
喝完唐哲给倒得热茶,江弦拉着江国庆、徐晨辉离开。
坐到伏尔加上,徐晨辉饶有兴致的打听:
“江哥,您买这么多房子干啥啊?这也住不过来啊。”
“买来存信的。”
江弦笑道:“读者给我的来信太多了,没地儿搁,干脆多买几套房子一并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