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554章 玄之又玄?

第554章 玄之又玄?

  第554章 玄之又玄? (第1/2页)
  
  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便是当年,吴楚七国之乱爆发之时,先帝刘启、当今刘荣,以及窦老太后三人的反应。
  
  ——作为汉家当时的实际掌控者,先孝景皇帝震怒也好,惊惧也罢,总归是把平定叛乱放在第一位。
  
  为了平定叛乱,当时的先帝几乎可以牺牲一切!
  
  包括但不限于:老师晁错的性命;
  
  和弟弟,梁孝王刘武之间的兄弟情谊;
  
  乃至于,对绛侯周勃家族的过往过错暂时性忽视,给予平叛主将周亚夫最大限度的战时自主权。
  
  就一句话;
  
  只要能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当时的先帝,可以牺牲除了汉家和天子之位以外的一切!
  
  刘荣毫不怀疑当时,如果自己的性命有助于平定叛乱,先帝也同样会毫不怀疑的选择牺牲刘荣。
  
  后世有人说,这是汉景帝慌不择路,关心则乱,被骤然爆发且声势浩大的吴楚七国之乱,给吓得乱了阵脚。
  
  但只要了解这位孝景皇帝,就必然会明白,这就是孝景皇帝。
  
  无论是吴楚七国之乱,还是其他任何时候,孝景皇帝刘启都是这个模样。
  
  ——为了国家,可以牺牲除了自己,以及国家本身之外的一切!
  
  那刘荣呢?
  
  当时还不是天子荣,甚至连太子荣都不是的刘荣,又是如何看待吴楚七国之乱的?
  
  现在回过头去看过往,刘荣自然是明白:吴楚七国之乱的爆发是必然。
  
  而且,对于当时的汉室而言,这场遍及大半个关东的叛乱,必然是越早爆发越好,越早爆发越好处理、越好平定;
  
  反之,越晚爆发,引发的后果就会越严重,就会越棘手、越不好处理。
  
  但在当时的刘荣看来,这场吴楚七国之乱,就是威胁汉家朝堂中央的一场武装叛乱。
  
  这场叛乱的最终结果,非但会对汉家,乃至华夏历史的走向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也同样会对先帝刘启、当今刘荣父子的身家性命,造成最为直接且彻底的威胁。
  
  所以,无论是‘为了宗庙社稷’,为了诸夏,还是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当时的刘荣,都无比希望叛乱可以平定。
  
  只是相较于略显慌乱的先帝,熟知历史走向的刘荣,对平定叛乱有着几乎完全的把握。
  
  于是,刘荣便抽出精力,从那场必定可以平定的叛乱当中,为自己谋取了相当庞大的政治利益。
  
  也就是在刘荣以‘犒军使者’的身份前往梁都睢阳,并向睢阳守军将士亮明自己皇长子、准储君的身份,还参与到睢阳保卫战之后,刘荣获封为储一事才水到渠成。
  
  反观当时的窦老太后,是个什么反应?
  
  ——叛乱爆发的第一时间,老太后的第一反应,是召见先帝刘启询问情况。
  
  说是询问,其实已然称得上是责问了。
  
  责问什么?
  
  责问先帝刘启:局面为什么会发展到这个地步,究竟是如何闹到这个地步的?
  
  先帝又是否有办法,在当时的情况下收拾残局、掌控局面?
  
  而后,窦老太后的第二个反应,就是向先帝举荐——或者说是硬塞过去一个外戚大将军窦婴。
  
  对于这一点,无论如今汉室,还是后世人,都有一个较为统一的意见。
  
  ——以窦婴为外戚大将军,即是现实的必要,也是孝景皇帝刘启通过这种方式,来将自己的母族外戚窦氏,进一步绑紧在自己,以及汉家的战车之上。
  
  刘荣也同样不反对这一看法。
  
  但问题的关键,也就在于此了。
  
  先帝,怎会需要通过任命窦婴为外戚大将军,来进一步拉拢、安抚窦氏,并将窦氏进一步绑紧于自己,以及汉家的马车之上呢?
  
  作为先帝的母族外戚,窦氏难道不是天然与先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吗?
  
  理论上,确实如此。
  
  从理论上讲,窦老太后,及其背后的窦氏外戚一族,与当时的梁孝王刘武一样,和先帝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如果吴楚七国之乱,最终闹成‘吴楚七国举义’的局面,那死无葬身之地的不止先帝;
  
  也同样包括身为先帝手足的梁孝王刘武、馆陶公主刘嫖,作为先帝子女的当今刘荣等皇子,以及先帝的外戚助力:窦氏一族。
  
  窦老太后或许能苟活,却也必然会被‘新君刘濞’幽禁深宫,一如唐祖李源。
  
  说是苟活,实则却是生不如死。
  
  既然如此,先帝又为何要这么做?
  
  明明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先帝为何要以外戚大将军窦婴,来拉拢、安抚窦氏,甚至还要拿出天子之位,来带动弟弟刘武镇压吴楚之乱的积极性?
  
  若是换做旁的封建帝王,刘荣倒还能将其理解为:毫无意义的多此一举。
  
  但先帝不会。
  
  汉孝景皇帝刘启不会。
  
  汉景帝刘启,或许没有继承父亲:太宗孝文皇帝的高超政治手腕、卓越政治天赋;
  
  甚至未必学到了父亲的帝王心术。
  
  但在‘放矢必有的’这一点上,先帝刘启相较于太宗皇帝,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华夏封建帝王群体当中,先帝是极为典型、极具代表性的,不见兔子不撒鹰——甚至是不见大兔子,就绝对不撒鹰的主。
  
  若非有必要,先帝绝不会通过外戚大将军,甚至‘皇太弟’这种震惊古今中外的承诺,来拉拢、安抚本没必要拉拢的人。
  
  既然先帝做了,那就说明这件事,必然有做的必要。
  
  换而言之:既然先帝拿出了外戚大将军这个萝卜,那就说明没有这个萝卜,窦氏,乃至窦老太后这边就要出问题。
  
  至于具体会出什么问题——倒戈刘濞倒是不至于。
  
  但至少在平定叛乱的积极性上,必然会出现出工不出力,甚至是连工都不出的情况。
  
  更有甚者——本就有此意愿的窦老太后,未必就不会拿‘《削藩策》导致吴楚七国之乱’为借口,强行废除先帝的天子位,扶立梁王刘武!
  
  为了避免这样的隐患,为了避免后院失火,并最大限度争取自己的母族外戚,还有嫡母太后的支持,先帝才拿出了外戚大将军这个萝卜。
  
  同样的道理——哪怕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先帝也不得不将‘皇太弟’这个史诗级大饼画出来,以确保梁王刘武的平叛积极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