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552章 立场问题

第552章 立场问题

  第552章 立场问题 (第2/2页)
  
  真要让刘濞再苟二十年发育,那还了得?
  
  事实上,在吴楚之乱爆发之前,吴国强大起来的异常速度,已经引起长安朝堂的注意力。
  
  ——和后世,吸走整个蜀地的天府之城一样,刘濞在位时期的吴国,同样在虹吸周边郡国的人口!
  
  人人都想成为吴国子民,过上不弄缴纳税赋,甚至可以铸钱、煮盐得利的轻松生活。
  
  所以,哪怕是按照最保守的估计,若是放任刘濞继续苟二十年发育,那别说吴楚七国——单就是一个吴国,都可能发育成长安朝堂中央不敢轻举妄动,至少不该逼反的强大实力。
  
  到那时,再加上楚、赵,以及齐系、淮南系各路诸侯,那汉家就真的要变天了。
  
  万幸!
  
  万幸当年,吴王刘濞已经六十二岁;
  
  万幸当年,已经六十二岁的刘濞,自认为时日无多,再不起事就没有机会在有生之年,为死去的王太子刘贤报仇。
  
  如若不然——若刘濞也是第二个赵佗那样的老乌龟,那汉家的未来,还真就不好说了。
  
  所以,刘荣一直都坚定的认为:先帝推动《削藩策》,推得好!
  
  通过一手《削藩策》,来逼迫刘濞在‘捏着鼻子认输’和‘在没有太大把握的当时孤注一掷’——在这两个选择中强制选一个,是先帝无比明智的选择。
  
  先帝也没办法了!
  
  尤其是从事后,吴楚七国之乱的叛乱规模来看,叛乱爆发之前的汉家,已经到了那个份儿上了。
  
  要么,通过政策手段,剔除宗亲诸侯的爪牙。
  
  要么,逼反关东宗亲诸侯,然后刺刀见红,血腥镇压。
  
  《削藩策》可谓是一举两得,直接把这两个选择,摆在了关东宗亲诸侯的面前。
  
  至于实际——刘荣也曾稍稍迟疑过:当时,太宗皇帝刚驾崩不几年,先帝会不会太着急了些?
  
  但从事后来看,当年的先帝,半点都算不上着急。
  
  ——火烧眉毛了!
  
  ——人家大后期英雄,越拖越对敌人有利,还不快刀斩乱麻?
  
  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先帝当年推行《削藩策》,为汉家带来的国家利益,是显而易见的。
  
  在越拖,越不利于长安朝堂中央的前提下,提前引爆那场几乎必然会发生的吴楚七国之乱!
  
  在剪出尾大不掉的宗亲诸侯之爪牙的同时,顺带着,把关东各家宗亲诸侯心中,那一缕因为太宗皇帝‘人在晋阳王宫坐,天子之位天上来’的不忿给打散。
  
  至于对先帝自己,那更不用提。
  
  吴王太子刘贤!
  
  作为先帝人生中,诸多污点当中最显眼的一个,吴王太子刘贤之死,无疑是先帝最刺人的一块心病。
  
  若是没有吴楚七国之乱,先帝在位时期的政治威望,甚至于身后哀荣,都可能因为‘逼死吴太子刘贤’这个污点,而受到不容磨灭的影响。
  
  远的不说——就说和先帝同朝共事的百官公卿们!
  
  谁不怕啊?!
  
  一言不合就是抡起棋盘,把自家堂弟开瓢,还把人弄死了!
  
  就这么个喜怒无常,输个棋就能杀亲戚的狠人,谁敢跟这么个人共事?
  
  就算勉强共事,谁又敢提反对意见,谁又敢‘忠言直谏’?
  
  而这一切,在《削藩策》引发吴楚七国之乱,且判断得以平定之后,就都不是问题了。
  
  在那之前,先帝在天下人,尤其是满朝公卿眼中,是一个喜怒无常,一言不合就要抡棋盘杀亲戚的疯子!
  
  但在吴楚七国之乱平定后,先帝就有能为自己辩解的说辞了。
  
  ——朕早就看那吴太子刘贤,脑后生反骨,不似人臣,早晚叛逆!
  
  ——你看看你看看!
  
  ——他爹刘濞不就反了?!
  
  ——有其父必有其子!!
  
  ——若吴太子刘贤活着,必然是第二个刘濞!!!
  
  ——至少也是刘濞反叛过程中的左膀右臂!!!
  
  这个说法,虽然有些本末倒置、因果导致之嫌,但终归只是‘嫌’,也就是嫌疑、可能性。
  
  总好过在那之前,先帝洗都没法洗的‘残害宗亲’,而且还是那么暴力的手段、那么莫名其妙的原因残害宗亲。
  
  再者说,当年吴楚七国之乱,参与叛乱的齐国,以及‘准叛乱’‘叛乱未遂’的齐系、淮南系各国当中,以‘上阵父子兵’的模式参加叛乱者,也不再少数。
  
  这些王叛,太子从之的案例,也同样能为先帝提供鲜活的案例和佐证。
  
  所以说,《削藩策》虽对国家稳定不利,但能同时为国家和先帝带来利益,故而能得到先帝的认同。
  
  也就是说,在先帝老爷子眼中,某件事能不能做、该不该避免,就看是否损害以下这三条。
  
  第一条:国家稳定。
  
  第二条:国家利益。
  
  第三条:先帝的个人利益。
  
  其中,第一条为首要因素,二、三条为并列次要因素。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荣和先帝老爷子相处,其实还是比较轻松的。
  
  因为在这些方面,刘荣和先帝老爷子的利益一致,目标一致。
  
  父子都需要宗庙、社稷稳定,也都会自发的维护汉家的国家利益。
  
  至于先帝的个人利益——先帝会自己争取,刘荣也会为了讨好先帝,而为先帝争取。
  
  这就使得当时,刘荣与先帝坦诚相待,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因为在先帝眼里,刘荣就没有坏心思!
  
  做事情是为了宗庙、社稷,以及皇帝老爹;
  
  甚至就连做太子,也是为了宗庙、社稷的安稳。
  
  但到了窦老太后这里,情况就不同了。
  
  如果说,先帝老爷子的立场,是国家稳定为先,国家利益、自己的个人利益在其次;
  
  刘荣的立场,是国家稳定、国家利益并列为先,自己的个人利益在其次;
  
  那么,窦老太后的立场则是:国家稳定,与太宗皇帝遗德为先。
  
  自己的个人利益,以及窦氏一族的利益其次。
  
  国家利益则排在最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