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九百六十一章 “穷”的具象化 (第2/2页)
“在条件这么艰苦的情况下能把工作做得如此扎实,前辈的作风不能不佩服。”周至心悦诚服地说道:“当时怕是也吃了不少苦吧?”
“那是太多苦了。”阮教授说起来就直摇头:“我们都是南方人,去到那里首先就是水土不服,当地都是面食,往往还不是正经面食,六七分属于杂粮,诸如荞麦、高粱这些,饮食就是个大问题。当地老乡教了我们一招,多吃当地生产的醋,诶,别说,这样大家的情况才变得好了一点。”
“除了水土不服,当地老城因为下水道老化,拥塞严重,导致蝇患、虱患也很可怕,我们所有成员才到一个星期不到,就全都得了细菌性痢疾,拉得都没法正常工作了!”阮教授说起当年的艰苦来,只当做笑话讲:“我又不得不跑去省城医学院找援助,请他们支援医生和药物。”
“虽然困难很多,但我们当时更多的是兴奋,毕竟平遥本身就太让人震撼和兴奋了!”
的确可以想象,当时的十二人工作组见到平遥古城的热情,多半和自己见到六朝四大家遗作一样,一心只想着赶快将画作修复出来,至于人累不累,完全不在考虑范围内。
“八七年这次考察就做得非常细致了,结果也是非常可喜的,以明清两代建筑为主体的建筑群,许多建筑的状态十分完好,整体保存得相当不错。”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平遥在清代中期后作为票号中心,富裕人家修建和翻新了不少房屋,这些房屋的质量非常高,因此保存得不错。”
“阮教授,好像有个问题呀……”周至听过了阮教授的介绍,发现这里边有一段对不上。
“什么问题?”
“你说你们的方案做好以后,是从八五年到两千年,”周至说道:“然后到了八七年还在做详细规划,也就是说,古城的保护工程其实也没有开始几年?”
“开始几年四个字都可以暂时去掉。”阮教授叹了一口气:“当地的地方财政相当的困难,我们的规划其实只是将针对古城的拆迁停止了而已,将新区规划到了河对岸。至于修复……我们现在能够把城墙维修完善,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不说别的了,建设部曾经委托我们学校规划办专门举办过几次规划系统人才培训班,各省市都有参加,因为平遥的情况和我们学校的关特殊系,我们也邀请了他们规划的同志过来参加学习。”
“结果你猜怎么着?他们回复说财政困难,三个月的培训,他们给不起三个同志的出差费,最后是我申请学校,免除了这几个同志的学习经费,解决他们的住房食宿,这样才派得出来。”
周至不由得啼笑皆非,前两年在报告里看到说国家已经在大部分地区基本解决温饱,但是还有八千万人的这个问题依然存在,还需要继续努力攻坚,这下深刻感受到了。
有这样珍贵的进修机会,结果地方财政连派三个人到沪上出差三个月都承担不起,“穷”这个字,一下子就具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