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殿试(三) (第1/2页)
通过这严格得近乎挑剔、连袜底都不放过的查验后,贡士们被面色肃穆的内侍引至靠近紫宸殿的一处宽敞、但陈设极其简单、甚至显得有些空旷的偏殿内稍作休整,等待那最终决定命运的传召。
殿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落针可闻。
无人交谈,连眼神交流都极少,未来的天子门生们各自寻了个位置。
或闭目养神,试图平复激荡的心绪,或嘴唇微动,默默回想可能出现的策问题目以及自己准备的腹稿,或眼观鼻、鼻观心,努力进入物我两忘之境。
更有那心思活络的,看似平静,实则眼风悄悄扫过殿内众人,暗自观察、评估着这些未来可能同朝为官,也可能是仕途上最直接竞争对手的同年们。
稍许,前方又来了一批身着更为正式、纹饰繁复的深色礼部官服的官员,他们神色庄重,步履沉稳,依次走到每位贡士面前,停下脚步,用不高却异常清晰、确保只有当事人能听清的音量,低声而准确地交代进入紫宸殿广场后的序列、站位、行进路线以及觐见天子时必须严格遵守的基本礼仪,包括如何趋步、如何叩拜、何时起身、目光应垂敛至何处等等,事无巨细,不容有失。
轮到盛长权时,他神色平静地递上名帖。
那官员约莫四十岁年纪,面容原本绷得像块铁板,目光一扫名帖上“盛长权”三字,眼皮几不可察地跳了一下,脸上那严肃的表情瞬间如同春冰遇阳般化开了一丝缝隙,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异与了然。
随即,他的态度肉眼可见地变得恭敬了十分,不仅仔细核对了画像与本人,甚至微微躬了躬身,声音都下意识地放低、放柔了些,伸手指引道:“盛会元,请由此门入,依序前行即可,前方自有内侍接引。”
他似乎觉得还不够,又特意补充了一句,带着明显的示好意味:“您的位置在丹陛之下最前排正中,乃是陛下御座正前方,视野最佳之处。到时自有引礼官详细指引,您只需按吩咐行事便可,无需紧张。”
“有劳大人费心指引。”盛长权依旧平静地道了声谢,脸上并无半分得色与倨傲。
他再次深吸一口气,将那象征着无上荣耀与责任的沉重名帖收入怀中,随即迈开沉稳的步伐,一步跨过了那道高高的大理石门槛,正式踏入了这座象征着天下权力中枢、无数士人皓首穷经、梦寐以求方能一窥真容的皇宫内苑。
宫内甬道深远,仿佛没有尽头。
脚下是以巨大青石板铺就的御道,光洁如镜,几乎能清晰地倒映出人影以及两侧那高耸入云、压抑感十足的朱红宫墙、还有巍峨殿宇那气势恢宏、仿佛要凌空飞去的重檐斗拱。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了数百年历史厚重沉淀与当下无上威权意志的独特气息,沉重而肃穆,如同实质般压在每个人的胸口,让人喘不过气。
所有贡士皆屏息静气,不由自主地低下头,严格遵循着“眼观鼻,鼻观心”的训诫,依着前方引路太监那沉默却精准无比的指引,小心翼翼地、近乎蹑手蹑脚地沉默向前行走。
空旷深邃的甬道内,只听得见众人极力压抑的呼吸声和那略显杂乱、却又都极力想保持规律与安静的脚步声在四壁间空洞地回响,这声音非但不能驱散寂静,反而更添几分令人心悸的凝重与对未知的敬畏。
盛长权目光平视前方,虽亦恪守规矩,不敢随意左顾右盼,失了仪态,但他眼角的余光仍能敏锐地捕捉到这座皇家禁地无处不在的磅礴气势与森严等级。
朱墙金瓦,甲士林立,每一处细节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权力的至高无上。
然而,他心中并无多少新科举子常见的惶恐不安,反而在最初的适应后,渐渐升起一股欲在这天下最高的殿堂之上,一展平生所学、实现经世济民抱负的豪情与坚定。
穿过数重戒备森严、需反复核验身份的宫门,绕过几处恢弘壮丽、功能各异、令人望之生畏的宫殿,引路的太监终于在一座气象万千、堪称建筑艺术巅峰的宏伟宫殿前停下了步伐。
殿前广场以巨大的汉白玉石铺就,宽阔无比,视野极佳,仿佛足以容纳数千人肃立集会。
眼前的殿宇采用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覆盖着耀眼的明黄色琉璃瓦,在初升朝阳毫无保留的照射下流光溢彩,金碧辉煌,灼灼其华,宛若神话中的天宫琼楼,凡夫俗子只需望上一眼,便自惭形秽。
檐下斗拱层迭交错,结构精巧绝伦,其上彩绘绚丽斑斓,雕刻着栩栩如生、象征着皇权独尊的龙凤和玺图案,无一不在彰显着皇家至高无上、不容置疑的威严。
殿前左右矗立着巨大的铜龟、铜鹤,形态逼真,静默中传递着江山永固、国祚绵长的祈愿。
正中高高悬挂的巨匾上,是本朝太宗皇帝御笔亲书的三个铁画银钩、雄浑有力、仿佛蕴含着无尽帝王意志的鎏金大字——“紫宸殿”。
此地,便是今日殿试之所,大洪天子临轩策士、为国家选拔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的终极圣地!
此时,殿前那汉白玉铺就的广阔广场上,已按照会试名次,由鸿胪寺官员提前排好了整齐划一的队列。
贡士们依照低沉而清晰的唱名,鱼贯进入广场,在礼官和引礼官精准无比的指引下,于殿前那高高的、雕刻着精美龙纹的丹陛之下,依照预设的位置肃然而立。
所有人都微微垂首,躬身,双手敛于身前,保持着最恭敬、最标准的姿态,如同庙宇里的泥塑木雕。
盛长权作为会元,位置被毫无悬念地安排在了最前排,居中之位,可谓万众瞩目,极为醒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