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节 临穗交流会(一) (第2/2页)
好在天可怜见,一声炮响,澳洲人进了广州,行院被封,青若又恢复了自由身。可是身虽自由,却无处可去。爹娘赛似虎狼,根本不是可倚靠的人;若说嫁人,自己曾深陷行院,名节有亏,嫁不了什么上等人家;她又不肯“屈尊纡贵”,嫁个普通百姓。正彷徨间,听闻紫明楼招收“女招待”,言明是否领黄票做生意悉听尊便,心想着自个虽然不打算再做生意,但是这行当也算熟悉,便投了进来。
待得进了这紫明楼,才知道世上行院还有这般做生意的!这紫明楼不仅奢华壮丽,令人炫目,对楼里姑娘的指派安置也另有一套规矩:根据业务不同,楼里分两组——洗浴组和餐饮组,每组内根据工作性质不同,又分成不同的工种,薪酬各有不同。青若做的,名唤侍应。干的则是端茶倒水布菜、迎来送往引路的活计,若是行院中,便是丫鬟妈姐之类的角色。不过紫明楼里管这个叫“服务员”。
做服务员,最关键的还是眼明手快,懂人情看眼色,青若出身乐户,自己又当过老举,,十几年养成的察言观色,投其所好的本事,加上人长得漂亮,很快就升到了“副领班”,主管几个包间的酒食布送。没多久,她就作为“业务骨干”,被选拔到了临高紫明楼工作。
紫明楼的总店是在广州,临高只是分号,但是这家分号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在紫明楼体系中十分重要。因此被选到临高分号去的,可以说都是业务上有培养价值的“骨干”。
青若能被调去,除了业务出色,很大程度上还因为她的语言能力。乐户家女子做得是迎来送往的生意,朝夕相处各地人士。她不仅能说官话,还能说省内的主要方言,闽南话亦可应对。有这样的基础,到了紫明楼不久,“新话”掌握起来也很快。
临高如今已经是一座商业城市,商旅云集。负责招待服务的人,自然要能使用各种语言。
没想到,她来临高紫明楼不久,就赶上了个“大活”。
这个大活就是紫明楼承担了“第一届临穗进步士绅经验交流大会”的接待工作。自从兵不刃血进入广州以来,如何进一步团结广州城乡的大小士绅,令其为己所用减轻改革消化的阻力就一直是临高所关注的重要工作。若想让士绅归心,单纯靠恐吓是不行的——尊敬的文区长就曾指出过“如果我们只是用鞭子和刺刀去镇压他们,必然会将其推到我们的对立面,当形势一旦有变,他们就将是我们卧榻之侧最危险的敌人。”——真正从根本上着手的方法应是让士绅意识到归附澳宋这个强大的统治者,将会给自己带来多么巨大的利益,让他们真正打心眼儿里拥护澳宋。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最行之有效的手段莫过于让已从澳宋身上获利的既得利益者现身说法,在此背景下,“第一届临穗进步士绅经验交流大会”的召开也就顺理成章了。
大会的主要目的就是让临高、广州两地士绅见见面、通通气。提高双方对元老院的信心。正像熊卜佑所说:“他们不是很羡慕临高能挣大钱吗?那么我们就主动送他们去看看!”
于是熊卜佑组了个“广州士绅访问团”,将广州目前“积极争取进步的士绅”和“进步绅士”各选了二十多个,组合打包送往临高“参观学习”。
临高方面对此次交流大会极为重视,连续两天繁重的会议、交流及参观后,这天晚上在紫明楼安排了盛宴款待临穗两地士绅。这场夜宴安排颇费了临高众人的心思。现在临高的高档场所不少,但是要么太过“正式”,要么又“档次”不够――这个档次还不仅仅是装修豪华之类,而是“含澳量”必须十足才能体现出对参观团的重视。另外,今天的夜宴不是正式的“招待”,更多带有娱乐休闲的性质。综合起来,再考虑接待规格的高级和服务人员的优质,紫明楼自然是更胜一筹。
原本一楼大堂无疑是极为合适的选择,地方敞亮阔大,便于主客两方沟通,可是大堂毕竟不够“私密”。商议再三,最后还是钱市长拍了板将宴请场所定在二楼的包间,临穗两地士绅交替落座,便于沟通感情,而主人们就暂且委屈点,端着酒杯多跑跑,四处赶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