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财政统计(下) (第1/2页)
东北经济发展改革委员会会议室内,沉重的红木桌面上,《1930年度东北财政支出预算图》如同一幅展开的决战沙盘,每一个数字都仿佛带着千钧重量。
张汉钦指尖无意识地轻叩桌面,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全场。
总收入八千万美元的振奋尚未散去,更严峻的考验已然降临——这笔足以撼动国运的巨款,该如何化作护国的钢铁长城?
“开始吧。”
他声音沉稳,打破了室内的寂静,
“荫槐,从军费开始。我要听听,咱们这八千万美元,是怎么变成保家卫国的铁拳的。”
————————————
常荫槐应声而起,手中厚重的预算书“咚”的一声落在桌面上。
他深吸一口气,声若洪钟:
“少帅,诸位!1930年度,军事开支预算 4500万美元,占全年总支出 62.4%!”
“此乃我东北存亡之基,钢浇铁铸,分文不能减!”
他话音未落,主管民政的刘尚清便扶了扶眼镜,忍不住插话:
“荫槐,四千五百万?这已近总收入六成!是否过于骇人?”
“行政、教育、民生皆需用钱,如此厚此薄彼,恐非长久之道啊!”
于学忠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杯哐当作响:
“刘老!此言差矣!如今强敌环伺,没有枪杆子,你我皆是他人俎上鱼肉!行政、教育?城破了,啥都没了!”
“学忠!刘老!”
张汉钦沉声制止,目光转向常荫槐,
“荫槐,你继续说。告诉刘老,这钱为什么要花,花在了哪里。”
————————————
常荫槐重重点头,声调再扬:
“军饷与维持费:1875万美元!”
“我三十万官兵,五万王牌野战月均饷15现大洋,十万精锐野战月均响13现大洋,十五万普通卫戍屯垦部队月均饷8现大洋!年军饷支出近千万美元!”
“然,饷高仅为一面!”
他环视众人,“因少帅严令,平日训练标准极高,实弹演习消耗对标甚至超过日本关东军!”
“此项维持费,年需九百万美元!”
“诸位可知,”他目光扫过于学忠,
“我军士卒饷银,已是阎锡山部之近两倍,较南京中央军亦高出五成!兵精粮足,方有死战之心!”
————————————
“装备采购与研发:1800万美元!”
“此乃强军之魂!今年乃我军全面换装之年!”
常荫槐语气激昂,“向外采购飞机、坦克生产线;奉天兵工厂自主研发新式步枪、重炮!”
“除装甲力量,从辽十三式步枪到辽十九式重炮,轻武器、重火力全面对标奉天甲种师!预计至年底,全军主力换装将全面完成!”
“国防工事与弹药储备:700万美元!”
“沿南满铁路、苏朝边境修筑永久性国防工事;囤积足以应对长期大战的弹药。”
“特别行动与情报经费:125万美元!”
“针对日、苏的深度情报网络与特殊行动。”
杨宇霆微微颔首,指尖轻点桌面:
“军饷高,可凝聚军心,减少克扣,实则为省了暗中的损耗。装备投入虽巨,然一旦自成体系,日后可免于受制于人。荫槐,这笔账算得明白。”
张作相抚须沉吟:“四千五百万…近乎倾尽所有矣。汉钦,此乃孤注一掷之举,须确保每一块大洋都听到响动。”
————————————
袁金凯起身展开东北项目地图:
“少帅,工程建设投资,预算 600万美元,占比 8.3%。此乃为强省奠定百年根基!”
“重工业基地:300万美元!”
“保障奉天兵工厂扩建、机械制造厂等完全自主的核心项目!”
“交通网络:200万美元!”
“优先保障战略铁路干线,以及连接军工基地的柏油公路。”
“‘生产股池’担保与贴息:100万美元!”
“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小水电、农机厂。”
北宁铁路局局长葛泉立刻补充:
“少帅,铁路乃命脉!只要资金不断,我保证三年内,主要矿区、兵工厂与港口必由铁路贯通!”
苗剑秋忍不住插话:“袁厅长,这钱是否可再向兵工厂倾斜些?早一日造出咱们自己的重炮,早一日安心!”
张汉钦抬手制止:“剑秋,建设要统筹兼顾。下一项,继续。”
————————————
刘尚清扶了扶眼镜,语气沉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