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冲破四平 (第1/2页)
民国十七年,十二月十二日,拂晓。
李桂林麾下叛军旅长赵保原,裹着厚厚的貂皮大氅,焦躁地在四平城头踱步。
他的五千人马依托城墙和城外匆忙挖掘的冻土工事,构成了第一条防线。
装备是清一色的老式辽十三步枪和寥寥几挺重机枪,士兵们蜷缩在战壕里,靠着怀里揣着的硬邦邦的玉米饼子和对 “攻入奉天,共享富贵” 的空头许诺取暖。
“旅座,这鬼天气,东北军怕是不会来了吧?” 副官搓着冻僵的手,哈着白气。
赵保原冷哼一声,强作镇定:“来了更好!咱们以逸待劳,凭城固守!东北军又不是三头六臂!只要撑到张海鹏大帅和于镇守使率领‘五镇联军’拿下长春,咱们就是头功!”
他话音未落,南方地平线上,一种低沉而富有压迫感的轰鸣声压过了风声,由远及近,如同大地的心跳。
“什么声音?!” 赵保原猛地举起望远镜,心头一紧。
只见南方,一道钢铁与意志混合的洪流正滚滚而来!
十二辆德制军用卡车打头,车顶架着的马克沁重机枪枪口森然,引擎咆哮着,碾过冻土,速度惊人。
卡车之后,是排着严整攻击队形的步兵队列,灰蓝色的军装、德式钢盔在晨曦中连成一片肃杀的寒光。
他们肩上的刺刀如林,更令人心悸的是每个班那挺昂着枪口的捷克式轻机枪,以及突击排士兵手中那短小凶悍的 MP18 冲锋枪!
队伍两侧,骑兵侦察连如同灵活的猎豹,毛瑟马枪斜背,警惕地扫视着两翼。
队伍核心,六门克虏伯 75mm 山炮由骡马拖拽,炮班士兵小跑跟随,步伐铿锵!
六门 81mm 迫击炮的底座被壮实的士兵扛在肩上,行动迅捷如风!
这支部队,不仅装备精良,更透着一股百战精锐才有的杀伐之气和令人窒息的行进速度!
“他娘的…… 来了!准备战斗!” 赵保原声嘶力竭地吼叫起来,城头顿时一片慌乱,枪栓拉动的哗啦声此起彼伏。
————————————
混成第二旅旅长董英斌上校,站在一辆加装了无线电天线的指挥卡车旁,举着望远镜,面色冷峻。
他深知,拿下四平不仅是打通铁路,更是解长春之围的关键第一步!必须快!
“炮营!目标,敌军城外前沿工事群,一号区域,急速射!给我把他们的乌龟壳砸开!” 董英斌对着有线话筒,声音沉稳有力,随着几个通信班的行动传向各部。
“嗵嗵嗵 ——!”
六门克虏伯山炮率先发出怒吼,炮弹划破寒冷的空气,带着死亡的尖啸狠狠砸在叛军的野战工事上。
“轰!轰!轰!”
剧烈的爆炸声震耳欲聋,冻土混合着木屑、残肢断臂冲天而起。
叛军简陋的工事在 75mm 炮弹的精准打击下剧烈颤抖,惨叫声瞬间被爆炸声淹没。
炮火刚一开始延伸,董英斌的第二道命令已然下达:“一营、二营!攻击前进!机枪连,左翼高地,火力掩护!工兵排,前出侦察爆破点!”
“杀!”
冲锋号角撕裂长空!
一营、二营的士兵如同决堤的洪水,呐喊着发起了冲锋。
他们并非一窝蜂地乱冲,而是以班排为单位,轻机枪和冲锋枪手交替掩护,战术动作娴熟老练,利用弹坑和地形快速跃进。
叛军从炮击的震撼中回过神来,依靠工事残骸和城墙垛口,用步枪和零星的重机枪疯狂射击,子弹嗖嗖地打在进攻队伍的前方,溅起一片片雪泥。
“噗嗤!” 一名冲在前面的东北军士兵胸部中弹,一声不吭地栽倒在地。
“机枪!压制那个火力点!” 带队冲锋的连长红着眼睛嘶吼。
一挺捷克式轻机枪迅速架起,“哒哒哒!哒哒哒!” 几个精准的点射,城墙垛口冒烟的重机枪顿时哑火。
战斗瞬间进入白热化!
MP18 冲锋枪手利用其近战优势,猛冲到叛军战壕前,一片弹雨泼洒进去,近距离的厮杀惨烈无比。
手榴弹的爆炸声、步枪的射击声、士兵的怒吼与惨叫声响成一片。
————————————
叛军凭借人数和地利的顽抗,让东北军的推进并非一帆风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