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脱离险境 (第1/2页)
陈弘岭认为,如果是骑兵回巴士拉,一天多就可以到达,完全可以从巴士拉护送一批粮食弹药过来,如果继续全部抱团出发,半路上再无大的城镇,唐军将会面临绝境。
李愬考虑了一下,认为陈弘岭说的有理,只有让骑兵突围出去,才是一条生路。李愬当即让陈弘岭挑选八千最好的骑兵,带上粮食和弹药,从东门冲出去,自己和孔文侃带领剩下的部队守城。
大食军和拜占庭军已经把库伊马拉围了起来,没想到唐军的骑兵突然从东门冲出来,两军紧急堵截。唐军骑兵猛烈射击,击杀敢于挡路的敌军,终于杀出一条血路,向东疾驰而去。
拜占庭军统领安条克与大食军统领阿拉哈比,经过一番商讨,也猜出了唐军的用意,命令两军将库伊马拉死死围住,彻底断绝唐军的外援,并派出部队布防,企图堵住可能回援的唐军。
李愬带领剩下的唐军只能困守孤城,李愬命人将城内发现的百姓全部驱赶出去,只留下一千多大食俘虏,准备应急之用。由于给骑兵部队带走了一些粮食弹药,剩下的粮食弹药更加捉襟见肘,仅用一天就将剩余的粮食吃尽。
李愬发了狠,将一些大食俘虏绑到城上,对城外的大食军喊话,要用俘虏换粮食,如果不给粮食就将这些俘虏杀掉。安条克与阿拉哈比认为,唐军正在紧要关头,宁愿唐军杀掉所有俘虏,也绝对不能给他们粮食。
两军拒绝用粮食换俘虏,李愬大怒,当即命令唐军刺杀十几个大食俘虏,以儆效尤。李愬声称,如果大食人不肯用粮食换俘虏,就将这些俘虏分批杀掉,作为军粮。
没想到,李愬的狠话没吓到城外的敌军,却把那些俘虏吓坏了。原来守城的大食将领,赶紧找到李愬,声称有粮食可以提供。
原来,守城将领出身于当地的富豪家庭,家里有一个秘密的地窖,里面还存储了不少粮食,而且城内应该还有其他一些秘密地窖,只要能找到,还可以找到一些粮食。
李愬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立即命唐军跟着这个将领去找,果然在一个地窖里找到不少粮食。但是城内毕竟有两万多唐军,消耗量极大,这些肯定不够。
李愬当场让这个将领吃饱饭,并换个单间关他,算是改善环境,并声称如果其他俘虏能够找到粮食,也可以给予优待。其他俘虏都已经一天多没吃饭,早就饿得要命,就算不杀,也会饿死,纷纷主动请缨去找粮食。
这些俘虏毕竟熟悉本地环境,知道哪里可能有地窖,又找到一些粮食。对于找到粮食的俘虏,李愬履行诺言,给他们吃饱饭,并单独关押,大部分没能找到粮食的,就只能饿着。
李愬不得已,又将剩余的一些战马杀掉,充作军粮,期待陈弘岭能够赶快带着弹药和粮食过来支援。靠着新找到的一些粮食和宰杀战马,唐军又支撑了四天,大部分俘虏都饿死了,被唐军扔到城外,只有那些少量找到粮食的俘虏有饭吃,得以幸存。
唐军眼看粮食即将耗尽,战马也没几匹了,城**然响起激烈的枪声。李愬赶紧登上城头,发现果然是陈弘岭率军护送粮食弹药杀过来了,大食军正拼命阻击。唐军早已提前准备好接应的五千精锐,带上剩余的大部分弹药,从东门冲出去,接应回援的唐军。
守在城门附近的拜占庭军赶紧阻拦,也发生了激烈的交火。陈弘岭看到城内的唐军出来接应,攻势更猛,护送着一队辎重车辆向东门杀来。
出城的唐军毕竟手中弹药不多,不敢冲出去太远,怕有去无回。但是陈弘岭的回援部队弹药充足,大杀四方,将敢于阻挡的大食军纷纷撂倒,终于突到东门附近,顺利掩护辎重车队进城。
陈弘岭这次带来了不少粮食弹药,李愬觉得事不宜迟,赶紧分发弹药,让将士们饱餐一顿,将剩余少量俘虏释放,准备休整一晚,第二天就向东朝巴士拉方向进发。
第二天一早,唐军从东门出来时,仍有大量的大食军和拜占庭军仍聚集在前面,企图阻挡唐军撤走。李愬早就憋坏了,命令炮兵架炮,对着前方就是猛轰一通,炸的前方的敌军死伤一片,四下逃散。
第六路军继续由骑兵打先锋,抱团缓缓向东行进,但凡有敌军敢靠近,唐军就猛烈射击过去。大食军和拜占庭军发现唐军火力猛了很多,知道已经拦不住他们了,只得向两边散开,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第六路军脱离了大食军和拜占庭军的包围,就开始加快行军速度,一路向巴士拉方向快速前进。三天后,部队行军到古尔奈,就算到了唐军完全控制的范围,李愬总算松了一口气,带着部队又走了几个时辰,返回巴士拉。
第六路军回到巴士拉以后,开始进行休整,力图尽快恢复元气,李愬与两个副将商议部队的行动方向。
李愬说:“巴格达之战,让我感觉像是闯了一趟鬼门关,是平生以来遇到的最险恶的时刻,没想到遇到了两大帝国的联手,差点回不来。”
陈弘岭说:“我们以前有点过于迷信火力优势,在绝对的敌人数量面前,一旦产生较大的伤亡,我们就承受不起。”
孔文侃说:“当时我们困在库伊马拉,粮食眼看就要没了,真是差点就要吃俘虏了。”
李愬说:“那几天太难熬了,尽管我们省着吃,可是眼看着粮食就要耗尽,人要是被饿红了眼,真是会吃人,如果陈副将再晚来两天,那些剩下的俘虏可能就要被吃掉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