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141章 建设苏禄

第141章 建设苏禄

  第141章 建设苏禄 (第1/2页)
  
  汪雨廷思考一番后,就找一些襄人连长、科长过来,他们都是骆瓯族群的精英人物,可以跟他们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汪雨廷说:“这里的情况大家也看到了,仍然比较原始落后,靠他们很难将此地发展起来,但是这里的自然条件不错,非常适合骆瓯人生存,本官想搞一些优惠政策,吸引骆瓯人过来安家置业,特别是你们的家属、族人都可以接过来,一起把日子过得好起来。”
  
  一个连长首先说:“汪大人,我们也想把家属和族人接过来,但是这里太落后了,我们怕他们不愿来。”
  
  汪雨廷说:“这里落后是因为原来的土著人不懂生产,浪费了这么好的自然条件,骆瓯人勤劳能干,肯定能在这块土地上发展的很好。”
  
  一个科长说:“说实在的,我也想把家属接过来,但是一想着过来要受苦,又打了退堂鼓,汪大人总要给我们几颗定心丸。”
  
  汪雨廷说:“按照朝廷的政策,襄人在夷人地区赋税减半,本官认为,苏禄郡情况特殊,准备向上奏请这里在前五年襄人赋税全免。你们作为公职人员,长期单着也不是个事,家属族人过来务农经商都可以,后面建城建房都需要人,只要骆瓯人愿意过来,郡里可以高价聘请他们。”
  
  另一个科长说:“汪大人说的办法好,如果赋税全免,这里自然条件好,就算是种地、打渔也不错。”
  
  汪雨廷说:“朝廷给我们郡和襄人团配了一些船,本官可以一并申请,免费到安桂道接骆瓯人过来,来了以后,每家都可以免费分配一些土地。”
  
  汪雨廷这么一说,这些科长、连长们就更加心动了,热情的探讨起来,回去以后又跟其他骆瓯人提起此事,大家都很积极,就等朝廷的政策下来。
  
  汪雨廷干脆趁热打铁,立即写出申请,派船送到古晋。冯庆业收到汪雨廷的申请后,正发愁怎么搞好巽他路的经济,觉得汪雨廷的这个建议很好,可以先把襄人吸引过来,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开发的速度自然就快多了。
  
  冯庆业认为,一下子给襄人免税五年,幅度有点大,但是如果幅度小,吸引力又不够。冯庆业思考一番后决定,可以先在苏禄、苏威、百屿三个比较落后的地方试点一年,不至于失控,后面根据政策的吸引力再决定是否继续推行这个政策。
  
  冯庆业想好以后,就立即写出奏折,派快船送到朝廷。李纯收到奏折后,觉得南洋有些地区确实非常落后,必须采取非常规之法,批复同意在三个郡试点一年该政策。
  
  汪雨廷送出申请后,就带着属员们搭建起一些木头茅草房,先住了下来,并让几个懂得烧砖的襄人士兵,垒了一个砖窑,开始烧砖,准备以后建一些砖瓦房。其他人闲暇之余,就去捕鱼、采果子改善生活,还有人开始围地种菜、种庄稼。
  
  等了近一个月,朝廷的批复终于下来,苏禄郡欢声一片,有几个科长、连长主动请缨,要带头回乡招募家乡的人过来。这些襄人主要来自于安桂道的廉州(今广西北海)、党州(今广西玉林)一带,汪雨廷干脆挑了二十几个人,带着三艘大船,直接开到廉州的合浦港,让他们回乡招徕人员后,再开回来。
  
  这二十几个骆瓯人都是各地的代表人物,还带着其他骆瓯人的信件回去,到了合浦港以后,就纷纷回到自己的家乡,将同乡人的信件给他们的亲人。
  
  这些骆瓯人不仅动员自己的家属、族人,还动员其他同乡也去苏禄发展,那些骆瓯公职人员和襄人团的家属和族人大部分愿意第一批过去,其他人则心存观望,准备后面看形势再决定是否过去。
  
  那些愿意去苏禄郡的襄人,有的把自己的地卖掉,有的则是先委托给亲友照看,然后带着大包小包的随身物品,先后到合浦码头聚集。
  
  大概花了一个月,终于装满三船人,船队起锚返回宿务岛。汪雨廷看到第一次运来了五六百人,感觉非常高兴,当即给这些人分配土地,并号召其他人帮他们建房。第一批成功后,又有其他襄人报名,要求回乡招募家属和同乡过来,这次汪雨廷派了5艘船。
  
  随着源源不断的襄人到来,宿务岛逐渐热闹起来,大家忙着建房、开荒、打渔,忙的是不亦乐乎。
  
  苏禄郡虽然荒蛮,但是朝廷拨付了不少开发的资金,汪雨廷拿着这些钱,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是个郡,就应该有个城,汪雨廷就组织人员开始建城,既然城在宿务岛上,干脆就叫宿务城。
  
  初期来宿务的襄人们,襄人团占了大多数,为了稳定这些襄兵,汪雨廷在第一批襄兵退役时,凡是愿意留下来的,全部招为公职人员。
  
  公职人员毕竟是铁饭碗,待遇不错,绝大部分人当然愿意留下来,这些人留下来后,自然又赶紧回乡将家属接过来,甚至动员一些族人一起过来,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刚开始,岛上的土著人比较畏惧唐朝来的人,不敢靠近,只敢远远观望。汪雨廷觉得自己刚来时,就占了夷人的地盘,还把他们赶走,感觉有些不好意思,就派人送了一些食品和铁器给周围的土著人。
  
  一来二往,这些土著人发现唐人也没有太多的恶意,就逐渐与宿务的唐人交往起来,有时候互相换一些东西,有时候就是跑来看看热闹。
  
  人多了,就形成了一个集市,唐人和土著人可以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换取物品,后面土著人也逐步接收了唐朝的钱币。有些土著人发现唐人种地、捕鱼都比他们更厉害,原来是工具更好、技术也更好,所以都纷纷过来学习效仿。
  
  土著人非常喜欢唐人的铁器和工具,觉得非常好用,经常拿他们的土特产来换,用久了也熟练了,土著人的捕鱼、种地水平也逐渐提高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