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出巡东南 (第1/2页)
  
  李纯道:“朕上次就跟你们提过,要逐步放开商业,你们还是没有完全理解,只是一味在盐铁上想办法,盐铁是军事和百姓必需的物资,不能再加税了,新的都城划几个大型的商业区,只要不在官府限制区域内,其他的地方可以根据老百姓自己的选择位置开店,全部都让他们自己建,只要是合法经营,政府可以管的宽松一些,按月收税就好。”
  
  李巽说:“这个微臣也能理解,商业搞活了,买卖就会兴旺起来,税收自然会增加,只是以前确实保守了些,没敢放开。”
  
  李纯道:“以后要给商业松绑,搞活贸易,这样起码可以增加上千万贯收入,你们户部要保护商贩合法利益,打击强买强卖,让商人能够安心经商,百姓的权益也能够得到保障。”
  
  李巽说:“自古以来重农抑商,臣怕这些商人富起来后,会引起不好的影响,很多人都去靠买卖获利,士农工都会效仿去追金逐利,败坏社会风气。”
  
  李纯道:“你的想法代表了很多人的立场,所言有其道理,但是迁都要钱,给官员加薪要钱,后面对外打仗也要钱,只有人们赚的钱多了,我们才能多征税,朝廷才有钱办事。既要保护合法商贩,也要打击不法商贩售卖伪劣商品和投机倒把的行为,如果商人是合法赚钱,士农工商各有自己选择职业的自由,当然后续朝廷也会采取一些平抑政策,想办法让富商多缴税,稳定一下其他阶层的情绪。”
  
  柳晟说:“陛下所说的发明大会,臣建议在中秋节后的几天举行,这是否也是陛下强国的办法?”
  
  李纯道:“说的好,发明创造被很多人视为奇技淫巧,被很多士大夫不屑一顾,你们想想,靠农业,全国就那么多土地,即使风调雨顺,产出也是有限度的,搞活商业,可以增加一些收入,但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买卖的东西就那么多,也会有个尽头,后面就需要工业,也就是制造出更多老百姓需要的东西,这样才能创造更多财富。”
  
  柳晟说:“我们工部一直是花钱的部门,没想到也可以帮助朝廷创收,当前老百姓在衣食住行方面需求确实很多。”
  
  李纯道:“就比如从长安到岭南,舟车步行,用好几个月,如果能制造出快船、快车,只要价钱合理,是不是大家争着乘坐?还有目前的手工织布速度太慢,布料的价格贵,大部分人的衣服不够穿。”
  
  柳晟说:“跟陛下聊一聊,臣下的思路打开很多,也想在任上好好干出一番事业,为振兴大唐做贡献。”
  
  李纯道:“嗯,这样的精神状态才好,你明天让那个艾笛声进宫一下,朕会跟他交代一下器物如何制作,后面朕会出巡一下,挑选查看一下新都的位置,柳爱卿跟朕一起去,带几个懂行的官员,那个发明大会可中秋节后在洛阳举办,你让工部侍郎刘元景负责筹办此事。”
  
  第二天,工部的虞部司郎中艾笛声,进宫面圣,李纯便跟他谈起如何制造那个器物,没想到此人的慧根不错,沟通了一阵,他就理解了。
  
  原来艾笛声这个人也爱捣鼓物件,推崇三国时期的马钧,但是一直不受重视,跟李纯聊了一阵,兴致大起,也要在发明大会搞出一个自己的物件。李纯让他在八月初之前搞出来,弄到洛阳,自己到时要先看一下。
  
  随后,李纯又举行了一次朝会,大家知道了李纯迁都的决心,没人再反对迁都,但是各种意见还是很多,支持洛阳的最多,其次是汴州,然后是扬州、襄州,还有提成都、邺城、武昌的,各摆各的理,争论不休。
  
  李纯总结道:
  
  “众爱卿为了迁都的事,积极献言献策,这都很好,长安地处西北,物产贫乏,又被吐蕃威胁,从江南运送粮赋来长安的成本太高,不适合继续作为全国的中心,至于洛阳,比长安稍好,也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洛阳周边都是山,水陆运输的成本也高,也不是最佳地点。自我朝以来,经济和人口逐渐向东南发展,长安、洛阳距离太近,朕想继续使用两京制,但要分出一个靠近东南方向,加强对全国的管理。”
  
  众人一听,发现自己理解有误,都住在长安,当然不希望搬长安,于是纷纷支持迁东都。那些原本支持汴州、襄州、成都等地的不吭气了,很多人转而支持扬州。
  
  李纯却另有一番想法:
  
  “扬州经济发达,水运便利,是个好地方,但是离江海太近,水上安全也是问题,毕竟全国的重心还是在黄淮一带,朕要综合考虑。朕即位有五年了,除了长安周围,还没到其他地方看一看,这次朕要出行一趟,一是选择东都的新址,二是顺道查访民情。朕将三日后出发,工部尚书柳晟、枢密使崔群随行,御林军护驾,经洛阳,最终到扬州。朕离开前,重要事项可迅速禀报处理,朕走后,由中书省主持日常事务,一般重要事项可派使者与崔群联系,需众臣参与的重大事项可由朕回长安再处理。”
  
  李纯认为,前面是藩镇割据,出行不方便,而且还有很多事要处理,没时间。
  
  在发明大会之前还有四五个月的时间,自己到东南方向走一走,既可以现地查看东都新址,也可以认真看看自己所统治的国家,看看基层百姓的官员的状态,为下步治理的方向提供思路。
  
  带上柳晟,自然是为了选择新都的需要,新都的选址和建造均由工部负责,他们必须要参与。带上崔群,自然是为了方便处理出巡的各项事务,他相当于皇帝的大秘书,很多事都需要他来去办。
  
  既然是皇帝出巡,还是要有些阵势,安全保卫工作也要做,于是让郭钊带领三千御林军护驾。
  
  但是李纯也知道,这样去巡查也看不到真实情况,老百姓被吓跑了,官员会搞些表面现象。所以李纯早就在枢密院成立了察访司,为的就是能够替自己收集到一些真实情况。
  
  对于自己看到的有疑惑的、需要核实的地方,可以让吕元膺通过正式渠道去调查,如果发现有大的问题,可以联络让御史台介入,由御史台深入调查。
  
  纪奎出身于底层小官,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人比较聪明能干,被李纯选中为察访司员外郎后,非常珍惜机会,平时干活格外卖力。
  
  这次可以让他带人以民间身份,从侧面打探消息,了解一些隐藏的情况和内幕,使李纯对形势作出更加客观全面的判断。
  
  当年秦始皇、隋炀帝巡游带着大批随行人员,沿途负担极重,隋炀帝甚至带了几十万人出行,消耗了太多的财力,加速了隋朝的灭亡,李纯深以为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