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44章 三项谋划

第44章 三项谋划

  第44章 三项谋划 (第1/2页)
  
  韩愈说:“这些没问题,臣觉得还要树立一种正面导向,就是做官不能为了发财,我等读圣贤书,做官就是要秉承清廉为民的宗旨。当然,对于家中有困难的官员,我们吏部也会进行摸底,调查核实后,申请朝廷进行补助和慰问。”
  
  李纯道:“为朝廷做官,心怀正念,廉洁奉公是首要条件,吏部在选拔官员时,要坚持这一原则。我们打击贪腐,压缩权力寻租空间,也要给官员予以适当照顾,生活上要留有体面,对于经济有困难的,当然要给予适当救济。朕自即位以来,崇尚简朴,也是在和诸位臣僚共度时艰,只有臣僚和百姓过上好日子,朕才有心情过好日子。”
  
  裴度说:“陛下即位以来,志向远大,做成了好几件大事,我们都坚信跟着陛下会有好日子,大唐会迎来新的盛世。”
  
  李纯道:“我朝在太宗年间,何曾辉煌,四方来朝,号称“天可汗”,安史之乱后,外族趁机入侵,安西、北庭都丢了,河西、陇右的大部分也被吐蕃占领了,朕每每想起此事,就夜不能寐,时刻想着重振我大唐雄风。朕即位的前几年,我朝是千疮百孔,为了解决藩镇问题,我对其他方面是一再隐忍,但心里也是很着急,现在天下稳定了,就想把很多事做起来,进一步增强国力。”
  
  韩愈说:“皇上的苦心,我们都能感觉得到,只是振兴大唐也非一日之功,陛下也不能一个人担太多,我们做臣子的更要尽心竭力,帮陛下分担一些。”
  
  李纯道:“反腐倡廉是个大工程,需要持续努力,今天讨论的这些办法都很好,你们回去和两位宰相再议一下,确定以后就下旨实行,后面有好的办法、措施再进一步补充。”
  
  韩愈等人走后,把和李纯商讨的办法,又和中书省讨论了一番,进一步细化,最后形成措施,由李纯审定后下旨实行。
  
  朝廷实施的几个措施深得官心、民心,人们觉得确实从制度上比以前更加完善一些,堵住了不少漏洞。
  
  特别是增加官员俸禄一条,让很多官员很感动,认为朝廷在整治官员贪污腐败的同时,也在增加官员的合法收入,还关心他们的困难,减少了后顾之忧。
  
  反腐工作取得成效以后,李纯认真思考一番,感觉还是有很多其他事情要做,重点的有三项。
  
  首先是教育的问题,以前的科举取士,比起魏晋的门阀制度虽有进步,但是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选取的人才严重偏科,重文史,轻其他,经济、司法相对薄弱,数理基本是空白,这对于发展经济和科技是非常不利的,社会难有大的进步,远征欧洲就是在做梦。
  
  其次,李纯想搞一次发明大会,发动群众智慧,搞出一些创新,通过一些实用的发明创造,扭转人们对科学认识的偏差,形成一种导向,调动人们学习和应用科学的积极性,这和教育改革也是相辅相成的,都是富国强兵的必要手段。
  
  再次,李纯考虑迁都,长安地处西北,关山阻隔,南边是秦岭,西边、北边是黄土高原,东边是黄河和潼关,交通不便,朝廷这么多人在这里,从东南运送物资的物流成本很高。长安偏居一隅,周边的人口太少,难以形成大的辐射作用,不利于带动全国经济的发展,吐蕃占领陇右以后,时常威胁西部边境,也不利于朝廷稳定。
  
  教育改革的事,李纯自然首先和新的礼部尚书权德舆商议,没想到权德舆不赞同。权德舆认为,千年的儒家经典,岂能轻易改去,官员一直是读圣人来学习治国之道的,数理之类都是雕虫小计,怎能登大雅之堂?
  
  李纯又找李吉甫、裴垍商议,他们还算能理解李纯的一些意思,但是也只是支持进行适当的局部改制,不赞成全面的改革。
  
  为了推进科举制度改革,李纯决定搞一次大规模的征求意见,看人们是否支持在科举中增加数理和经济的内容。
  
  少数大臣看到新的火器在作战中具有很大的威力,觉得增加新的内容有利于提高科学认识,因而赞成科举改革。
  
  但是大部分官员和权德舆一样,认为圣人之道不能轻易改弦易辙,那些雕虫小技上不了台面,反对科举改革。
  
  在士子当中,更是强烈反对科举改革,他们认为自己多年努力学习儒家经典,突然改弦易辙,自己的付出都白费了,强烈反对科举的全面改革。
  
  普通百姓的思想更是普遍比较落后,无法理解科技的重要性,也没人支持科举的全面改革,李纯都有点无语了。
  
  为了稳妥起见,李纯决定结合现状进行局部改革,他对当时的科举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唐朝除了进士科以外,还有明法科、明算科、明经科、明字科等考试,分别考的是法律、数学、经书、文字的内容,只是这四科规模小,只是个别部门选拔人才时才用。
  
  经过分析后,李纯认为经书和文字就算了,法律和数学可以适当合并到进士科。
  
  经过考虑后,李纯要求礼部对科举取士进行了优化,保留原来的诗赋、策论部分,增加司法、经济和数学三个内容。
  
  权德舆看到李纯的方案只是局部改革,也不好反对,但是要求三年后再按新法进行科举考试。李纯觉得,权德舆这个要求还算合理,总要让人学习一段再考试才行。
  
  李纯在下旨时,干脆趁热打铁,在国子监办一个补习班,还要求每个道办一个补习班,聘请专门人员教授举子们司法、经济和数学知识,帮他们补一下短板。
  
  当然开始学的都是一些基础知识,易学易懂的先教,以后再逐年增加难度。
  
  当时,懂法律的人还有些,但是懂数学和经济的人才奇缺,这些人成了香饽饽,稍微有点知识的人,就被各道的官学请去当老师。
  
  很多想通过科举出人头地的学子觉得,虽然考试的内容变了,但是科举取士的制度没变,依然可以通过科举做官,急忙恶补司法、经济和数学知识,忙的不亦乐乎。
  
  看到教育改革有了进展,李纯在宣政殿召见工部尚书柳晟,商讨迁都和发明大会的事宜。
  
  李纯首先问道:“你知道为什么在上次的吏治整顿中,朕没有深究你和李巽的责任吗?”
  
  柳晟连忙说:“微臣有愧,未能严格遵守律法,犯了错误,一直以来都感恩陛下从轻发落。”
  
  李纯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们都是能做事的人,为朝廷做出不少贡献,所犯错误不算很大,以后决不能再犯。在我的视野里,工部很重要,未来要做的事很多,不愿换一个不懂的人来做尚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