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何为仁义? (第2/2页)
为一句虚无缥缈的诺言永不相负,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至死方休。
三国中的曹魏与孙吴不断拉低下限,唯有蜀汉这群理想主义者,在拼命拔高上限。
如若季汉再兴,不但可以避免后来数百年的山河破碎、神州陆沉。
更重要的是,今后的千百年里,也许人们会更相信坚守正道的力量,而不是迷信阴谋诡诈。
最起码,洛水的名声是不会变臭了。
而且别的都不提,张昀就是想让丞相赢一次!
不想再听见五丈原上那句“悠悠苍天,何薄于我”——虽然这个时候的丞相,貌似还是个小屁孩……
思绪翻涌间,刘备已亲自上前将他扶起,温言道:“允恪言重了,备不过做了些许分内之事。”
其实此刻刘备心里都美的冒泡了。
刚才张昀所言,皆是他出道以来引以为豪的事迹,字字如春风化雨,滴落在心坎上。
这时候的刘备还没遭遇太多现实的毒打,是个理想天真的热血中年,不然也不会头脑一热,就带着几千人来跟曹操的数万虎狼之师硬拼。
能得到“边敬”这种世家子的认可,说明他老刘干的事都被天下人看见了,由不得他不高兴。
这份热血其实贯穿了刘备的一生——毕竟这可是为了给兄弟报仇,连江山社稷都放一边的幽冀游侠儿。
那句“十年饮冰,难凉热血”,便是其最佳注脚。
张昀入帐后这一连串动作言辞,算是结结实实刷了一波好感度。
一番谦逊寒暄后,众人各自落座。
刘备虽然高兴,但也没忘记正事,为了确认张昀的身份,他收敛笑容,沉声问道:
“允恪,我听闻文礼公阖族尽丧于曹操之手,心中痛惜不已。只是不知,你又是如何脱此大难,辗转流落至徐州?”
张昀面色沉肃,拱手应道:“使君明鉴。家父讳谊,乃文礼公族弟,因无意仕途,一直留在族中耕读。家母出身彭城张氏。当日祸起之时,恰逢外祖病重,敬护送母亲返家探望,方侥幸避过灭门惨祸。此后,敬便随母亲暂居于彭城外祖家中。”
“原来如此,”刘备下意识点头,脱口问道:“那不知……”
话刚出口,他猛然反应过来,曹操刚屠了彭城没几天,后边那句未尽的“令堂可还安好”,被他强行咽了回去,脸上掠过一丝尴尬与懊悔。
张昀却似看穿了他的顾虑,顺着话头继续道:“只可惜,敬在徐州只安稳了一年。曹贼便率军侵袭徐州,攻破彭城后,又大肆屠戮……”
他的声音平静,却更显沉重,“母族上下,尽数罹难。敬亦身负重伤,被曹军抛入河中,侥幸被水流冲到下游河滩,才算捡回一条性命。”
军帐中一片寂静。
惨!
实在太惨了!
这是帐内其他三人此刻共同的念头。
“砰!”
关羽听得双目圆睁,猛地一拍案几,杯盏俱震,怒声喝道:“曹操此獠,行事如此狠毒!屠戮百姓,灭绝宗族,实在令人发指!”
刘备也是长叹一声,“昔日诸侯讨董,董卓焚烧洛阳西遁长安,各路诸侯皆观望不前,唯曹孟德愤然引兵追击,亲冒锋镝,以至于损兵折将。彼时观之,真乃世之英豪也。岂料……”
他摇摇头,语气中满是痛惜与不解,“数年之间,竟至于斯!实在令人扼腕。”转而望向张昀,语气更加和缓,“世道多艰,允恪……今后作何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