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三国从颍川开始逐鹿九州 > 第四十七章 败袁绍

第四十七章 败袁绍

  第四十七章 败袁绍 (第2/2页)
  
  袁绍身边,仅存的谋士审配面色惨白如纸,毫无血色,身体因为恐惧和寒冷而微微颤抖,他凑近袁绍,用带着哭腔的声音颤巍巍地劝道:“主公……主公!事已至此,人力难回天啊!不如……不如暂且忍辱负重,俯首请降,或可……或可保全有用之身,以待……以待天时啊……”他的声音越来越低,到最后几乎微不可闻,连他自己似乎都不相信这苍白无力的说辞。
  
  “住口!”袁绍如同被踩到尾巴的猛虎,猛地转过头,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瞪向审配,眼中闪过一丝疯狂与歇斯底里的光芒,他厉声打断,声音尖锐刺耳,“我袁本初!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名满天下,门生故吏遍及四海!岂能……岂能向刘湛那织席贩履之徒出身的小儿屈膝投降!辱没祖宗,贻笑万年!今日……今日唯有以死明志,保全名节!有死而已!”他用尽全身力气,猛地拔出腰间那柄装饰华丽的佩剑,尽管手臂因为虚弱和激动而控制不住地微微颤抖,却依旧强撑着,将剑尖指向对面的敌军,试图维持他生命中最后的一丝尊严与体面。
  
  张辽在阵前,冷眼看着袁绍这困兽犹斗的姿态,知道劝降已然无望,他缓缓举起手,正要下令麾下骑兵发起最后的、毁灭性的进攻,彻底结束这场追逐。
  
  然而,异变陡生!
  
  或许是连日奔逃耗尽了他的心力,或许是急怒攻心引动了早已潜伏的旧疾,又或许是这最后时刻的绝望与不甘彻底摧毁了他本就摇摇欲坠的身体。只见袁绍猛地身体剧烈一晃,脸色瞬间由灰败转为一种极不正常的、妖异的潮红,他张口欲言,却发不出任何声音,取而代之的是一口滚烫的、带着腥气的鲜血,“噗”地一声,如同红色的箭矢般,从他口中狂喷而出,将他胸前本就污秽的衣襟染得一片狼藉,触目惊心!他手中那柄象征着权力和身份的佩剑,“当啷”一声,无力地掉落在战车的木板之上,发出一声清脆而绝望的鸣响。随即,他整个人如同被抽去了所有骨头的口袋,眼睛向上一翻,身体软软地、毫无生气地向后倒去。
  
  “主公!”
  
  “父亲!”
  
  身边的亲兵和恰好在这支最后队伍中的袁绍幼子顿时发出一片惊恐的哭喊,慌忙涌上前,七手八脚地扶住袁绍瘫软的身体。只见袁绍面如金纸,双目紧闭,气若游丝,嘴角还在不断溢出紫黑色的血沫,显然是在这连番致命打击下,急火攻心,旧疾如山洪般彻底爆发,已然到了油尽灯枯、回天乏术的地步。
  
  “回……回……邺城……告诉……告诉谭儿、尚儿……替……替我……报……仇……”袁绍用尽最后一丝残存的意识,断断续续地,从喉咙深处挤出几个模糊不清的音节,话语未尽,头颅猛地向旁一歪,便彻底没了声息。一双曾经睥睨天下的眼睛,此刻依旧圆睁着,空洞地望向灰蒙蒙、压抑无比的天空,充满了未尽的野心、滔天的悔恨以及彻底的不甘——死不瞑目。
  
  曾经雄踞河北,虎视天下,一度被视为最有可能问鼎神器的诸侯霸主,袁绍,袁本初,竟以此种方式,如此潦草、如此不堪地,在荒凉的洹水河畔,结束了他充满矛盾与悲剧色彩的一生。
  
  主帅既死,剩余的袁军残部本就紧绷到极限的神经彻底崩溃,最后一点抵抗意志也烟消云散,纷纷丢下手中武器,跪地乞降,哭声一片。
  
  徐晃、张辽一边指挥部队收拢俘虏,清点残敌,一边不敢怠慢,立刻命人将袁绍的遗体小心收敛,装入临时找来的棺木之中,并派遣最快的流星马,将这一决定性的消息,火速报与后方的刘湛。
  
  当袁绍的死讯传到刘湛大营时,他正在自己的帅帐之内,与郭嘉、贾诩二人对着巨大的河北地图,商议着进军路线、接收郡县以及如何安抚地方豪强的具体方略。闻听此讯,帐内出现了短暂的、落针可闻的寂静。炭盆中跳跃的火光,映照在三人神色各异的脸上。
  
  郭嘉率先打破了这沉重的寂静,他习惯性地咂了咂嘴,脸上那惯有的玩世不恭收敛了许多,语气变得有些复杂难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唏嘘:“啧啧……袁本初……就这么……没了?好歹也是称雄一方、与主公和曹孟德共列天下英雄的人物,纵横半生,最终却落得如此仓惶狼狈、呕血而亡的下场……真是……时也?命也?运也?”他虽平日里没少嘲讽袁绍的优柔寡断和刚愎自用,但当真听到这位老对手以如此凄惨的方式落幕,心中也不免生出一股英雄相惜的悲凉。
  
  贾诩则显得更为冷静,甚至可以说是淡漠,他轻轻捋了捋颌下稀疏的胡须,眼神如同古井深潭,不起丝毫波澜,声音平稳地分析道:“其势大时,不能用人;其谋多时,不能决断;其位尊时,不能明察。刚而犯上,愎而拒谏,色厉内荏,外宽内忌。听谗言而远忠良,慕虚名而处实祸。其败亡之兆,早已深种,非一日之寒。今日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不过是循其本性,得其所终,亦不足为奇。”他的话语,如同一位冷静的史官,为袁绍的一生做出了冷酷而精准的盖棺定论。
  
  刘湛沉默良久,手指无意识地在地图上邺城的位置轻轻敲击着。他与袁绍,虽为生死敌手,双方为了争夺中原霸权,投入了数十万兵力,杀得尸山血海,但此刻听到其死讯,心中并无多少想象中的畅快淋漓,反而涌起一股复杂难言的情绪。那并非同情,更像是一种兔死狐悲的苍凉感,是对乱世争霸残酷本质的深刻认知,是对命运翻云覆雨、英雄亦如草芥的无常感慨。袁绍的失败,固然是其性格缺陷种下的恶果,但也如同一面冰冷的镜子,映照出在这煌煌大世之中,一步踏错,便是身死族灭、基业成空的万丈深渊。这让他更加警醒,未来的道路,必须如履薄冰,步步为营。
  
  “传令,”刘湛最终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打破了帐内的沉寂,“以诸侯之礼,厚葬袁本初。其灵柩,务必要妥善保管,派得力人手,护送还邺城,交予其子袁谭、袁尚。同时,以此为由,再发一道措辞更为严厉却也留有余地的檄文,敦促袁氏兄弟及其麾下文武,认清形势,早日归降。我可承诺,保其身家性命无恙,亦可全其父身后哀荣,使其不至曝尸荒野,魂无所依。”
  
  他此举,可谓一举数得。既是展现胜利者的恢弘气度与“仁德”,以此收揽河北士民之心,瓦解残敌的抵抗意志;也是将袁绍之死和其灵柩作为一个巨大的政治筹码和烫手山芋,精准地抛还给本就矛盾重重的袁氏兄弟,从内部加速其分裂。
  
  郭嘉眼睛瞬间一亮,抚掌笑道:“主公英明!此计大善!厚葬袁绍,显我仁德,可安河北士民之心,让那些还在观望的墙头草看看,跟着主公,即便曾是敌酋,亦可得体面。将这烫手山芋……哦不,是将袁公的灵柩送还邺城,更是神来之笔!袁谭那小子占据青州,自以为长子;袁尚那厮被审配、逢纪等人捧着,以嫡子自居。为了争夺这继承权和主持丧事的‘名分’,还有这代表袁氏正统的灵柩,嘿嘿……”他发出一阵意味深长的、带着看好戏意味的低笑,“说不定都不用咱们再动刀兵,他们自己就会先为了这口棺材和那名头,打破脑袋!咱们正好可以稳坐钓鱼台,坐收渔翁之利!”
  
  贾诩也微微颔首,枯瘦的脸上难得地露出一丝极淡的、表示赞同的神色,补充道:“主公此策,攻心为上。河北可传檄而定矣。”
  
  事情的发展,果然如同郭嘉所预料的那般。当袁绍的灵柩被一支打着白幡、气氛肃穆的刘湛军小队“郑重”护送回邺城,以及刘湛那封看似宽厚、实则暗藏机锋的劝降檄文随之抵达后,本就因父亲败亡惨死而惊惶不安、内部暗流汹涌的袁谭、袁尚兄弟,非但没有团结一致,共御外侮,反而因为由谁主导治丧、由谁继承袁绍的政治和军事遗产、甚至由谁率先迎接灵柩入城等“名分”问题,爆发了激烈的、近乎公开的争吵和内讧。审配、郭图等谋士也各拥其主,互相攻讦,拼命在对方身上泼脏水,将官渡之败的责任推卸给对方。邺城乃至整个河北袁氏残余势力控制区,瞬间陷入了一片混乱和分裂之中,人心离散,士气低迷到了极点。
  
  刘湛大军则趁此千载良机,在河北几乎没有遇到任何像样抵抗的情况下,以泰山压顶之势,一路高歌猛进,所向披靡,兵锋直指那座象征着河北核心的坚城——邺城。沿途郡县,望风归附者络绎不绝,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亦不在少数。
  
  站在洹水之畔,这片见证了袁绍生命最后时刻的土地上,刘湛看着士兵们之前收敛袁绍遗体的地方,如今只剩下一片被踩踏过的凌乱痕迹,心中亦是感慨万千,如同这深秋的洹水,表面平静,内里却暗流涌动。官渡之战,这场决定中原命运的战略决战,最终以这样一种方式,彻底落下了帷幕。一个旧的时代霸主,如同被秋风扫落的枯叶,轰然倒塌,化为历史的尘埃;而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属于他刘湛的时代,正伴随着河北的朔风,带着血腥与机遇,等待着他去全力开拓,去精心塑造。
  
  “奉孝,文和,”他转过身,对紧随身旁的两位最重要的谋士说道,声音中带着一种开启新篇章的决断与期待,“河北膏腴之地,已是我囊中之物。接下来,首要之务,是彻底扫清袁氏余孽,平定各州郡,将此四州之地,牢牢掌控在手。然后,便是如何经营、消化这片辽阔土地,使其成为我等争夺天下的坚实根基的时候了。”
  
  郭嘉笑嘻嘻地凑近一些,搓了搓手,脸上又恢复了那副惫懒而精明的神态:“主公,宏图大业自然要一步步来。不过嘛,眼前还有件小事,您可别忘了处理。”他促狭地朝着东南方向努了努嘴,“旁边可还蹲着曹阿瞒那头喂不饱的饿狼呢,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盯着咱们锅里的肉。这‘分赃’……咳咳,是战利品的‘公平分配’问题,可得好好跟他算算清楚,免得他背后嚼舌头,说主公您不够‘大方’。”
  
  刘湛顺着郭嘉示意的方向,望向东南,那是曹军营寨的大致方位,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冰冷而锐利的光芒,如同出鞘的宝剑反射的寒光。
  
  “放心,”刘湛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和深沉的算计,“曹孟德的那一份……该给他的,我自会‘慷慨’予之。至于不该他拿的,一粒米,他也休想多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