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堂前考试(上):送分题 (第2/2页)
不少守旧学子涨红了脸,想反驳却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句。
林闲无视下方的骚动,声音愈发清朗,如同玉磬敲响:“格物至此,由表及里由器入道,方为致知——知民生之多艰,知经济之脉络,知技艺之可为!得此真知灼见,方能谈致用!”
他言辞陡然变得犀利,直指当下士林空谈之弊:“若只知背诵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却不知如何让民富足、社稷稳固。只空谈轻徭薄赋,却不懂如何开源节流、发展生产、充盈府库。此等致用不过是纸上谈兵自欺欺人,于国于民,可有半分益处?!”
这一问如重锤,敲在不少只读圣贤书的学子心上。
既让他们面红耳赤,也让周学政和吴御史眼中精光一闪。
最后林闲做总结,声音恢弘道:“故格物须务实,不尚空谈。致知要求真,明辨是非。致用要利民,知行合一。三者环环相扣,犹如江河之行源流相继,不可偏废!”
他再次看向周学政和吴御史,语气转为平和却更显自信:“如学生不才,研制香皂、防晒霜诸物。看似微末小道,却亦是格物之实践,致知之途径。若能便利民生创造价值,助安远繁荣,便是经世致用之发端。此为学生一点浅见,望两位大人指正。”
一番论述,如行云流水起承转合。
既有理论高度,又紧密贴合实际,更巧妙地为自己所有的“离经叛道”之行进行了理直气壮的正名!
林闲不仅回答了问题,更展现了一种迥异于常人的视野和深刻的洞察力。
整个明伦堂前,寂静无声。
所有人都被这番别开生面、振聋发聩的言论所震撼。
周学政脸上难以抑制地露出激赏之色,他原本还担心林闲在巨大压力下会拘谨,没想到此子竟能超常发挥,将一次考核变成了个人思想的精彩宣讲!他抚须的手都因激动而微微颤抖,转头看向吴御史,声音带着欣慰:“吴大人,你看此题……”
一直面无表情的吴御史,此刻深邃的眼眸中也掠过一丝惊异。他深深看了林闲一眼,似乎要重新审视这个年轻的士子。片刻后,他缓缓开口,声音依旧平淡,却掷地有声:
“不循章句,却直指内核。言之有物,自圆其说,更有……破旧立新之气魄。此关,通过。”
“轰!”
台下顿时爆发出更大的声浪!惊叹声、佩服声、议论声交织一片。
“过了!真的过了!”
“厉害!这番见解,闻所未闻,却让人无从反驳!”
“吴大人竟给出了‘破旧立新’的评价!这可是极高的赞誉啊!”
第一关,林闲不仅轻松通过,在思想层面给了所有潜在质疑者一记响亮的耳光!
那份从容自信和真知灼见,瞬间征服了在场许多学子。
众人的目光,很快再次聚焦于钦差御史吴大人身上。
第一题是周学政所出,总是被人联想带有回护之意。
这接下来的第二题,由吴大人亲出,恐怕就绝不会是“送分题”那么简单了。
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