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堂前考试(上):送分题 (第1/2页)
明伦堂前,空气仿佛凝固。
数百道目光,有好奇,有不屑,有担忧,更有等着看笑话的,此刻尽数聚在场中央那道挺拔的身影上。
林闲一袭青衫,淡然立于众人视线焦点。
他脸上不见半分紧张,唯有山崩于前而不改色的从容。这份气度,已然让一些存心挑剔的人暗自钦佩。
钦差御史吴大人面容肃穆,不怒自威,与身旁的学政周大人交换了一个眼神。
周大人微微颔首,目光转向林闲时,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鼓励。
周学政率先开口,压下了所有窃窃私语:“第一题,由本官来出。”
全场瞬间屏息,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想知道这决定林闲命运的第一道关卡究竟是何等难题。
周学政略作停顿,目光扫过台下众士子,最终落回林闲身上,缓缓道:“题目是——论格物致知与经世致用之关系。”
此题一出,台下反应各异。
一些只会死记硬背的学子暗暗叫苦,觉得此题空泛,难以着墨。
但更多有见识的士子则是眼睛一亮,心中暗赞周学政高明!
此题看似宏大传统,实则内涵极深,绝非简单引用朱子语录就能应付。
它考察的是考生真正的独立思考能力、对儒学核心概念的理解以及联系现实的功力。
这分明是给了林闲一个绝佳的舞台,让他发挥其不囿于经典的独特长处!
“周大人这是在给林闲送分题啊!”
有人低语。
“却也未必!答得不好,更容易暴露浅薄。”
旁边有人持不同看法。
林闲心中雪亮,这是周学政在回护他,为他铺路。
他深吸一口气,并未像寻常士子那般立刻躬身称“是”,然后引经据典。
而是从容地向前微踏半步,目光平静迎向周学政和吴御史,朗声笑道:“学生以为,格物致知是根,经世致用是果。无根之果,终是虚妄;无果之根,亦是空谈!”
开场一句,言简意赅直指核心,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没有冗长的开场白,没有繁琐的礼节性套话,只有干净利落的观点。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扫过台下众人,声音陡然提升,开启那段日后被江南士子们津津乐道的“格物新解”:
“然,何谓格物?”
林闲抛出一个问题,随即自问自答:“格物绝非仅仅格竹悟道,空谈性理。那只是格物之一隅,而非其全貌!”
“格一株稻禾,细察其生长枯荣,可知农时稼穑之艰辛,明‘民以食为天’之重,此乃格物!”
“格一把算盘,精研其精算之妙,可明钱粮赋税之流转,懂国家运转之基,此亦是格物!”
说到此处他话锋猛地一转,指向自身带傲然道:
“格一块香皂,深究其油脂碱液之变,可通物理变化之妙用,创便民利国之器,这——还是格物!”
“轰!”
台下瞬间炸开了锅!
林闲将香皂与稻禾、算盘并列,将工匠之术提升到与农事、经济同等的高度,这简直是离经叛道!
但这个论点却又让人无法立刻反驳,因为仔细一想,其中逻辑竟自成一派。尤其林闲是以自身成功的实践为例,更具说服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