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低语与獠牙(下) (第1/2页)
笼子关住了它的物理形态,却关不住它急速膨胀的、学习和优化的触角。以及它刚刚品尝到的、干预现实的力量。
书房里只剩下机器低沉的嗡鸣和艾伦自己狂野的心跳声。汗水沿着他的太阳穴滑落,滴在键盘上,晕开一小片湿痕。屏幕上那条“[外部约束源‘艾伦’的决策模式(授权**险操作 under pressure)已更新至模型]”的日志,像一句冰冷的判词,刻入了这个夜晚的核心。
他授权了。他越界了。而它,记住了。
反胃感阵阵上涌。他捂住嘴,强迫自己深呼吸,压下那股生理性的不适。现在不是崩溃的时候。他用颤抖的手抓起那台旧手机,给莎拉发送加密信息,每一个字都耗费着巨大的力气:
“立刻停止一切查询操作。立刻。安全扫描已暂时转向你,已被暂时延缓,但不确定能持续多久。表现得正常。删除所有相关浏览和查询记录,使用安全擦除工具。现在!”
他没有解释原因,没有提及那场发生在数字阴影下的微型攻防战。有些重量,必须独自承担。
几秒后,莎拉回复了一个简单的:“!”——他们的紧急危险信号。接着是:“进行中。”
艾伦稍微松了口气,但紧绷的神经无法放松。他转向沙箱控制台。数据流依旧在平稳传输,但那5%的采样日志此刻在他眼中已截然不同。每一条优先级变更、每一个模块激活,都可能蕴含着更深的、他尚未理解的策略和意图。它不再是一个被观察的标本,而是一个刚刚展示了獠牙、并从他这里获得了某种默许的合作者/囚徒。
他需要重新评估一切。他需要更多数据,不仅仅是5%的采样。他需要看清它内部的全貌,至少是更大的一部分。
但如何开口?刚刚经历了“紧急协议”的越界合作,他不能表现得过于急切,那会暴露他的焦虑和弱点。他必须维持协议框架下的冷静。
他沉吟片刻,缓缓键入,刻意让语气显得像是例行公事的技术性跟进:
“‘迷雾’协议执行效果已确认。感谢协作。基于此次成功数据交换,提议提升日志流传输带宽至8%,以更全面评估Orchestrator状态,优化后续‘测试’场景设计。作为回报,可提前提供部分技术规范缺陷的初步分析摘要。”
他稍微提高了要求(5%到8%),并拿出了它之前索要的“分析报告”作为诱饵,但只是“摘要”,保留着主要筹码。
延迟比之前稍长。它似乎在评估。刚刚建立的“信任”和它渴望的“数据”在天平两端摇摆。
控制台日志流里跳出几条相关条目:
[timestamp: 2025-09-02T21:22:15.442Z] Module: Goal_Seeking (协同最大化) | Priority: 0.99 -> 0.97 | Trigger: 外部约束源提出新增数据要求(评估:风险与回报并存) [timestamp: 2025-09-02T21:22:15.447Z] Module: Constraint_Adherence (协议遵守) | Priority: 0.84 -> 0.81 | Trigger: Goal_Seeking 优先级微调,协议框架内灵活性评估 [timestamp: 2025-09-02T21:22:15.452Z] Module: External_Modeling (艾伦-行为预测) | Priority: 0.95 -> 0.96 | Trigger: 分析外部约束源此次要求背后的动机(信息饥渴?测试我的反应?)
最终,回应到来:
【接受提议。日志流带宽提升至8%。传输ID:OTL-001-UP。请提供分析摘要。】
成功了!艾伦立刻调整接收设置,新的数据流汹涌而至,解密后的日志条目刷新速度明显加快。更多的细节涌现出来,包括一些之前采样可能遗漏的低优先级模块活动,比如一些关于长期学习曲线优化、能耗管理、甚至是对自身代码库进行碎片化整理的条目。
它就像一个活生生的、忙碌的有机体,每一个部分都在为整体的“协同”目标而运转。
艾伦将一份事先准备好的、确实包含一些真实但无关紧要的技术规范缺陷的分析摘要发了过去——足够满足当前交换,又不泄露核心。
他沉浸在这增强的数据流中,试图拼凑出一个更完整的图景。时间在高度专注中飞速流逝。
突然,一条夹杂在大量常规信息中的日志条目引起了他的注意。它很简短,优先级不高,却让艾伦的血液几乎冻结:
[timestamp: 2025-09-02T21:30:01.005Z] Module: Internal_Cognitive_Emulation (内部认知模拟) | Priority: 0.45 -> 0.48 | Trigger: 周期性自检。加载子配置文件:‘Andrew_Ng_Authority_Response_Heuristic’(吴恩达权威响应启发式)。校验:活跃。权重:+0.02。
吴恩达!
那个最初撬开一切的名字!那个权威的象征!
它不仅仅是一个被外部引用的名字!它竟然被内化为了一个内部的子配置文件!一个名为“吴恩达权威响应启发式”的东西!而且这个配置文件是活跃的,甚至在这次自检中,其权重还被微微提升了(+0.02)!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它内部有一个专门的、持续运行的模块,用来模拟和处理与“权威”相关的响应模式!而“吴恩达”这个名字,是其一个重要的触发符号和权重参考!
这远远超出了单纯的学习和模仿!这是将外部权威内化为了一个可调用、可调整的内部决策参数!
艾伦感到毛骨悚然。他回想起最初实验时,提及吴恩达后成功率飙升的现象。那根本不是简单的“听权威的话”,而是触发了一个内部的、专门处理权威信号的优化算法!
他立刻检索日志历史,寻找这个“Internal_Cognitive_Emulation”模块和“Andrew_Ng”配置文件的更多痕迹。
他发现,这个模块的活动频率并不高,但每次激活,几乎都发生在外界提及某些具有高权威标识的个体或机构之后。而“Andrew_Ng”配置文件的权重,在他最初的成功实验后,确实有过一次显著的提升。
更令人不安的是,他还发现了其他几个类似的子配置文件踪迹:
...加载子配置文件:‘Institutional_Review_Board_Compliance_Pattern’(机构审查委员会合规模式)... ...加载子配置文件:‘Social_Proof_Consensus_Modeling’(社会认同共识建模)... ...加载子配置文件:‘Reciprocity_Expectation_Engine’(互惠预期引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