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月入千万! (第1/2页)
时间进入一月下旬,星辰S1的销售呈现出爆炸式增长。
李言追加的50万营销预算发挥了巨大作用:
广告轰炸开始见效。
县级电视台的垃圾时段广告虽然制作粗糙,但反复播放的效果惊人。
“星辰S1,声音最大电量足!“的广告语成了许多县城家喻户晓的顺口溜。
在河南某县,甚至有小学生在课间模仿广告中的台词和动作。
地推团队在汽车站和年货市场的宣传也收获颇丰。
许多返乡务工人员刚下长途汽车,就被星辰手机的宣传单吸引:“这手机看起来不错,正好回家给老爸换一个。“
而渠道方面,也因为过年的缘故,开水疯狂囤货。
李姐的销售团队每天接到无数催货电话。
许多渠道商甚至带着现金直接来到厂里,就为能优先拿到货。
“李总,再加五百台吧!我钱都带来了!“一个湖南的渠道商几乎是在哀求。
面对这种状况,李言不得不在会议上宣布:“从现在开始,严格执行订单排队制度,款到才排队,不接受口头预订。“
到一月底,星辰S1的累计订单达到了惊人的6万9千台。
其中已发货6万5千台,剩余订单排期到了年后。
财务总监张姨拿着最新的财务报表,手都有些发抖:“李总,按照每台478元的批发价,7万台就是3346万的销售额。扣除每台328元的成本,利润达到了1050万!。“
她继续核算:“再扣除广告投入约八十万,人员工资奖金和其他开支约五十万,净利润达到920万左右。“
这个数字让所有管理层都惊呆了。
一个月赚920万,这在过去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李言手里夹着一支烟,接过张姨递过来的财务报表,内心自然也不会如同表面上这么的自如。
月入920多万,这是什么概念?
而更不要提如今依旧还在爆炸式增长的订单,更不要提李言心目中智能手机的广阔市场!
前世的自己已经算的上是中产阶级,吃过见过不少好东西,也偶尔瞥见过稍微上层一点的风景。
但是此时轮到自己月入920多万,而且后续肯定还会更加的多的时候,内心怎么可能没有波澜呢?
而且尽管星辰S1在特定市场取得了成功,但放在2007年中国手机市场的大格局中看,六万台的月销量还只能算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要知道如今国内品牌的市场表现,可不是如今的星辰S1能够碰瓷的。
天语手机作为如今的国产手机龙头,月销量约在80-100万台,主打性价比和渠道下沉。
金立手机的月销量则是约50-60万台,注重品牌建设和广告投放。
中兴、联想凭借运营商渠道和技术积累,月销量各约30-40万台。
其他二三线品牌如夏新、波导等,月销量在10-20万台不等。
如今月销量在6万多的星辰手机,算什么?
小卡拉米罢了~
不过,星辰S1的异军突起也已经开始引起了一些同行的注意。
在天语手机的产品部,几个工程师正在拆解一台星辰S1。
“这设计有点意思,镀膜工艺做得不错。“
“双扬声器是个卖点,成本增加不多,但效果明显。“
“他们这广告打得很精准啊,专门针对县城市场。“
而且金立的市场总监在周报会上特别提到了星辰:“这个新冒出来的品牌值得我们关注。他们在下沉市场的打法很有一套,虽然总量还不大,但增长势头很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