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海湾风暴行动 (第2/2页)
作为上个世纪的世界殖民大国,英国在全球都有着广泛的利益存在,也有着许多不为人所知的秘密军事行动,隐藏的很深。
这场震惊世界的沙漠风暴军事行动中,当然少不了英国的身影,作为紧紧追随美国的亲密盟友,英国陆海空三军可谓拿出了家底,派遣的陆军主要以机械化部队,装甲部队和特种兵为主,总规模约万余人。
这已经是自1956年7月的苏伊士运河战争以来,英国陆军在海外最大规模的军事集结了。
哪怕是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国陆军动用的官兵规模,也没有沙漠风暴行动这么大,更没有在海外部署过坦克装甲部队。
所以这次,英国陆军真是拿出了家底配合美军的军事行动。
由AH64武装直升机和黑鹰直升机组成的空中突击编队,在夜幕的掩护下越过沙特和科威特的边境线,从低空接近科威特城周边地区。
夜幕笼罩下的科威特城方向
能够见到一闪一闪的火光炸响,映亮了半边漆黑的天际,剧烈的爆炸声此起彼伏。
那是游弋在波斯湾的多国舰队,从战舰和潜艇上发射战斧巡航导弹,对盘踞在科威特城的伊拉克占领军实施远程火力打击。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对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军队,从1月17日起发动远程战略打击,这个日子被称为“D日”,即D-Day(行动日)。
今天是1月19日,那就是“D+2”日,这是多国联军对入侵的伊拉克军队实施不分昼夜的空中轰炸和来自海面的战略打击时期,预计将持续六天之久。
打击目标是入侵伊军的军事指挥机构,坦克装甲部队,后勤弹药中心,兵营集结地和其他重要军事目标,包括机场和防空导弹阵地,严重削弱伊军的战斗力。
在大规模战略轰炸打击的掩护下,这一支特种作战直升机编队悄悄的突入到科威特城郊,在距离城市约十七八公里的沙漠中悄然落地。
这是一片戈壁石滩,负责护卫的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在周边地区空中警戒,而运输的黑鹰直升机则相继降落。
全副武装的美英特种兵迅速从直升机舱里下来,立马解开黑鹰直升机吊挂的LFV沙漠突击车,士兵们紧张的做着战前准备。
黑鹰直升机不能过于靠近伊军阵地,旋翼机巨大的噪声会暴露目标,从而招致敌军的火力打击,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剩下的道路,需要特种分队搭乘LFV沙漠突击车隐蔽接敌……
完成向前输送任务的黑鹰直升机相继升空返回,旋翼带来强烈的下压洗流吹动的一阵碎石乱飞,当即引来一阵的咒骂声。
“当心飞石!”
提醒的还是有些晚了,这其中还夹杂着惨叫的声音。
冯建平大声喊叫着,用力拽了一把“边锋”埃德森,两人非常机敏的低头躲在LFV沙漠突击车的侧后,立马听到一连串“砰砰砰”碎石砸在车体上的声音,随即不远处黑鹰直升机腾空而起……
也就是短短二三分钟时间,当七架黑鹰直升机相继升空后,戈壁滩上已经躺倒了五六个士兵,全都是被飞溅的碎石砸伤。
黑鹰直升机带起的强烈下洗气流,在戈壁滩上能够卷起拳头大的碎石块,砸在身上可不好消受,“大山”托德也被不幸的命中倒地。
好在他皮糙肉厚,缓了缓以后还是咬牙站了起来,嘴里面忍不住开始问候那些美国佬的家人。
“见鬼,我就知道那些美国佬都是一群白痴,为什么要把降落点选在该死的戈壁滩上?难道一块平坦些的沙漠地形也找不到吗?”
“好了,伙计,他们自己也不好受。”
“我就知道,和这些美国佬一起行动准没好事儿。”
“Ok,那我们更应该注意点。”
冯建平脸上带着大号的防风镜,嘴里嚼着口香糖,他伸手用力的将大山托德拽起来,顺便安慰了一句。
比利-盖尔森中尉在和几名美国特种兵军官商量过后,大步的走了过来,招呼自己的队友上车,准备执行任务。
“上车,伙计们,该干活儿了。”
“遵命,长官。”
“大山,你怎么样?受的伤会不会影响行动?”
“放心吧头儿,我现在能干爆伊拉克人的T-72,一点问题都没有,你们需要我的火力支援。”
“上车,行动。”
比利-盖尔森中尉也不多废话,他钻进了冯建平这台车的副驾驶座位上,用力拍了拍粗壮的防撞梁,下达了出击的命令。
冯建平开着车一脚油门,LFV突击车85马力的柴油增压发动机嘶吼起来,在这夜幕笼罩下的沙漠里疾驰,向着科威特城的方向而去。
两辆LFV突击车一前一后,载着9名英国第22特别空勤团官兵在夜色的笼罩下,悄悄地摸向伊军阵地。
同一时刻
其他三只特战分队也各自选取一个方向,搭乘着LFV突击车前进,很快隐没在浓重的夜色中。
后方留下一个支援组,通过军用跳频电台保持联络,他们携带的短波电台可以随时呼叫联军空中战机编队,起到中继通信和支援的作用。
当前正处于战略轰炸阶段,除了卫星和空中侦察标记出的军事目标,还需要特种部队前出,对发现的伊军重要军事目标实时标记,进而予以空中打击。
此次英美联合侦查行动,承担的就是这样重要的前沿侦察任务,危险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