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深夜中的伊军车队 (第1/2页)
1990年,伊拉克因两伊战争负债800多亿美元,要求沙特和科威特减免债务遭到拒绝。遂指控科威特窃取边境石油并超额产油导致油价暴跌,于8月2日悍然出兵十万占领科威特。
萨达姆的侵略行径,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愤怒,以美国为首的34国联军迅即拉开了“沙漠风暴”行动的大幕,向海湾地区大举增兵。
萨达姆这个中东强人毫不示弱,持续强化在科威特的军事存在,巅峰时达到了54万人兵力,数千辆装甲坦克车和大量防空导弹营,可谓武装到了牙齿。
直到开战前
入侵的伊拉克军队部署调动都没有停止,仅凭借卫星和空中侦察,以美国为首的联军方面无法全面掌控前线的实时军情。
这就需要大量突进前沿的实时侦查,在发现重要军事目标后,立即呼叫空中火力予以打击。
这就是冯建平所在的英军第22特种空勤团分队承担的侦察任务,在这一天夜里,有多达几十支特种分队被派出,主要以英美特种作战分队为主。
三个多小时后
战场前沿
此时,冯建平所在的特战分队,已经深入科威特城西北方向四十余公里,沿途发现一个伊军装甲坦克团,两处后勤基地和几个军事目标,其具体方位参数已经通过军用跳频电台向后方支援小组做了汇报。
随之而来的就是凌空打击,爆炸产生的烈焰映红了半边天际,这就是现代战争C4ISR通信指挥系统的威力,发现即摧毁。
“2号观测点汇报;发现一只不明身份车队抵近,距离约630米,车队由三辆轻型车辆组成,疑为伊军车辆,请指示。”
“继续观察,做好战斗准备。”
“2号观测点明白。”
“1号观测点明白。”
“酋长明白。”
“大山明白。”
……
此时深入敌境,新发现的敌情在特种小队成员的降噪耳机里依次响起,迅速行动起来,对这支深夜驶来的伊军车队形成包围之势。
此时的特种作战小队地处科威特城西南方向,在杰赫拉至艾哈麦迪港的公路边上,沿着荒芜的丘陵地形部署,正准备进一步的深入侦查。
这支深夜一点多钟行驶在郊外公路的伊军车队,立马就引起了比利-盖尔森中尉的兴趣,也引起了冯建平的兴趣。
如今的科威特城正处于伊军严密的军事戒严阶段,别说这深夜时分,就是白天也不允许科威特民众随意上街,只能定点的前往食品商店等少数的几个地方。
平民出城就更不可能了,萨达姆是想将这些科威特人当成肉盾,从而让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投鼠忌器,不能放开手脚来轰炸。
那么这支深夜出城的车队,就有意思了。
透过冯建平头戴的军用夜视仪的视场,能够看到公路是一条清晰的浅白色长条形状,迎面驶来的车队由三个红色斑块组成,意味着三辆汽车。
那红色的斑块就是散发着高热温度的汽车发动机,轮廓正在越来越清晰中……
仅短暂的犹豫
比利-盖尔森中尉就下达了新的作战命令“伙计们,我决定留下这支车队。如果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能抓到有价值的伊军俘虏,愿上帝保佑!”
“大山还有商贩,我要你们用机枪火力压制敌人,清除第一辆和第三辆轻型车辆的伊军士兵,我们的目标在中间第二辆车上。”
“遵命,长官,目标在第二辆车上。”
“酋长,我要你们对任何试图反抗之敌,予以精准清除,确保行动的顺利。”
“遵命,长官,消灭任何试图反抗之敌。”
“孤狼,哑巴,边锋还有乐师,准备和我一起实施突击,重复一遍,目标在第二辆车上。”
“遵命,长官,目标在第二辆车上。”
“刀匠注意观察,我可不希望在我们行动的时候,出现什么意外?我要把你们完整的带回去。”
“遵命,长官。”
特种小队的电台通讯非常便捷,通过对讲机迅速完成了作战部署,就静等着伊军车队落网了。
谁都知道
在战争爆发后的深夜中,这支突然出现的伊军车队非常有价值,大抵上不是传达重要部署命令,就是护送重要的军官前往指挥部,应对当前的实时战况。
若是能抓到一条大鱼,那可比整个特战小队在黑夜中如同盲人摸象般的侦查强的多,危险也小得多。
别看特种小队夜晚的行动相当成功,可这里面蕴藏着巨大风险。
在这视线不良的深夜,万一误入敌军阵线,深陷到伊军的重兵阵地,那就等于上门送菜,几乎是九死一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