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三色布引客盈门 (第1/2页)
十块钱被苏青禾小心地压在三屉桌的抽屉底层,上面铺了张旧报纸,像是藏着一捧滚烫的希望。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落在桌上那半本《青蓝染谱》上,纸页上“浅蓝取靛草三分,藏青加皂角一钱”的字迹,在光线下泛着淡淡的墨香。
“青禾,快起来吃早饭,今天集市有新鲜的菠菜,我去买两把,给你做菠菜面。”刘桂兰的声音从外屋传来,带着轻快的笑意。这些天,她脸上的愁云散了不少,看苏青禾的眼神里,满是欣慰。
苏青禾应了一声,麻利地穿好衣服。刚走出西屋,就看见赵小玲正蹲在院里,用手轻轻摸着晾在绳子上的青蓝布。她穿了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是刘桂兰以前的旧衣服,比起之前那件的确良碎花衬衫,少了几分洋气,却多了几分朴实。
“姐,这布摸起来真软。”赵小玲抬头看见她,脸上有点红,“昨天我跟隔壁小芳说,这是你染的,她还不信,说比供销社的布还好。”
苏青禾笑了笑,走过去拿起一块布:“等我染出浅蓝和藏青的布,给你做条新裙子。”
“真的?”赵小玲眼睛一亮,随即又低下头,“可是……做裙子要不少布吧?”
“等我跟供销社再合作几次,就能挣够布钱了。”苏青禾拍了拍她的肩膀,心里暖暖的。她知道,赵小玲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排斥她的手艺了,这比什么都让她开心。
早饭是玉米糊糊配咸菜,还有两个白面馒头,是刘桂兰特意买的。“青禾,你今天要是没事,就跟我去集市一趟,看看有没有合适的靛蓝草,再买点明矾。”刘桂兰说,“张主任不是说让你试试染其他颜色吗?咱们得提前准备好材料。”
“好啊,我还想问问布摊的大爷,有没有更细一点的白棉布,染浅蓝的布,用细棉布更好看。”苏青禾点点头。
吃完饭,三人就往集市赶。赵小玲挎着个竹篮,里面放着刘桂兰准备的鸡蛋,打算卖了换点钱。一路上,刘桂兰跟街坊邻居打招呼,嘴里总少不了提苏青禾的染布手艺:“我家青禾染的布,供销社都收了,以后你们要是想做围裙、头巾,尽管找她。”
邻居们都笑着应和,有的还追问什么时候能染出其他颜色的布,说想给孩子做件新衣裳。苏青禾跟在后面,听着这些话,心里满是自豪。她知道,她的手艺,正在被这小城的人一点点接受。
到了集市,刘桂兰去卖鸡蛋,苏青禾带着赵小玲直奔布摊。还是那个留着八字胡的老汉,看见她们就笑着说:“姑娘,又来买布啊?这次要啥样的?”
“大爷,我想要细一点的白棉布,有没有?”苏青禾问。
“有,刚到的货,比之前的软和,就是贵点,一尺一毛钱。”老汉从摊子上翻出一卷白棉布,递给她。
苏青禾摸了摸,确实比之前的细很多,颜色也更白。她转头看了看赵小玲,赵小玲赶紧说:“姐,这布好,染浅蓝肯定好看,咱们买吧。”
“那先买十尺。”苏青禾说,拿出一块钱递给老汉。
买完布,她们又去了卖草药的摊子。老婆婆看见她们,热情地招呼:“姑娘,又来买靛蓝草啊?这次要多少?”
“婆婆,我要一斤靛蓝草,还要点皂角,您这儿有吗?”苏青禾问。
“有,刚晒好的皂角,用来染藏青正好。”老婆婆一边称药,一边说,“姑娘,你是不是要染其他颜色的布啊?我跟你说,染浅蓝的时候,靛蓝草要少放,泡的时间也短,不然颜色就深了。染藏青的时候,加了皂角之后,要多煮一会儿,这样颜色才正。”
“谢谢婆婆,我记住了。”苏青禾认真地听着,把老婆婆的话记在心里。她知道,这些都是老一辈的经验,比染谱上的记载更实用。
买完东西,她们去找刘桂兰。刘桂兰已经把鸡蛋卖了,正站在一个卖花布的摊子前,手里拿着一块浅粉色的花布,看得入神。
“妈,你看啥呢?”赵小玲走过去问。
刘桂兰吓了一跳,赶紧把布放下:“没看啥,就是觉得这布挺好看的,想着给你做件新衣裳。”
“妈,我不要新衣裳,等姐挣了钱,给我做蓝布裙子就行。”赵小玲说。
刘桂兰摸了摸她的头,眼里满是愧疚:“以前是妈不好,总惯着你,让你对青禾那么不客气。以后咱们一家人好好过日子,妈一定给你买块好布做衣裳。”
苏青禾走过去,拿起那块浅粉色的花布:“姨妈,这布真好看,小玲穿肯定合适。等我染出的布卖了钱,就给小玲买下来。”
“不用不用,你们挣钱不容易。”刘桂兰赶紧说。
“姨妈,没事的,这是我跟小玲的约定。”苏青禾笑着说。
回到家,苏青禾就开始准备染浅蓝布。她按照老婆婆说的,只放了少量的靛蓝草,泡在温水里。赵小玲蹲在旁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姐,你说这布能染成浅蓝吗?会不会太浅了?”
“应该不会,我妈以前染过浅蓝布,说颜色像春天的湖水,可好看了。”苏青禾说,眼里满是回忆。
泡了半个时辰,水变成了淡淡的蓝色。苏青禾把细棉布放进去,轻轻搅动。阳光透过老槐树的叶子,落在染缸里,蓝色的水泛着细碎的光,像撒了一把星星。
“姐,你看,布开始变颜色了!”赵小玲兴奋地说。
苏青禾点点头,心里也很激动。她小心翼翼地把布捞出来,拧干水分,再放进去。反复几次后,布已经变成了淡淡的蓝色,像江南春天的天空,干净又温柔。
“真好看!比供销社的浅蓝布还好看!”赵小玲伸手摸了摸,“真软,做裙子肯定舒服。”
苏青禾笑了笑,把布晾在绳子上。刘桂兰从屋里出来,看见浅蓝布,也忍不住赞叹:“这颜色真清爽,比青蓝布更洋气,年轻人肯定喜欢。”
接下来的几天,苏青禾又开始尝试染藏青布。她按照染谱上的记载,在靛蓝草里加了皂角,然后用大火煮。煮的时候,要不停地搅动,让皂角的成分充分融入染液里。
这比染青蓝布和浅蓝布都要麻烦,煮了一个多时辰,染液才变成了深紫色。苏青禾把布放进去,煮了半个时辰,再捞出来晾干。等布完全干了之后,竟然变成了深不见底的藏青色,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比青蓝布更沉稳,比黑色布更有质感。
“这藏青布真好看,做件褂子肯定气派。”刘桂兰拿着布,越看越喜欢,“青禾,你这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比你妈还厉害。”
苏青禾心里一暖,她知道,这是母亲在天上保佑她。她把染好的浅蓝布和藏青布各晾了几块,院里的绳子上,青蓝、浅蓝、藏青三种颜色的布挂在一起,像一片彩色的云,引得隔壁的邻居都来看热闹。
王婶拿着一块浅蓝布,爱不释手:“青禾,这浅蓝布多少钱一块?我想给我家丫头做件新衣裳。”
“王婶,这布是我试染的,还没跟供销社说价格呢。等张主任定了价,我再告诉您。”苏青禾说。
“行,那你可得先给我留一块,我家丫头要是知道了,肯定高兴坏了。”王婶笑着说。
正说着,院门口传来了陆时衍的声音:“青禾,我来看看你染的新颜色。”
苏青禾赶紧迎出去:“陆同志,你来了,快进来看看。”
陆时衍走进院里,看见绳子上挂着的三种颜色的布,眼睛一下子亮了:“太好了!青禾,你真的染出来了!这浅蓝和藏青太好看了,比我想象的还要好。”
他走到浅蓝布前,用手摸了摸:“这布真软,颜色也均匀,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张主任要是看到了,肯定特别高兴。”
“陆同志,我还想试试染其他颜色,比如紫色、绿色,染谱上也有记载,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成功。”苏青禾说。
“当然可以试试!”陆时衍点点头,“现在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对布料的颜色要求也越来越高。你要是能染出更多颜色的布,供销社肯定愿意跟你长期合作。”
苏青禾心里一阵激动,她知道,她的染布之路,越来越宽了。
陆时衍又跟她聊了一会儿,说张主任让他问问,什么时候能再订一批布,这次想订五十块,三种颜色各来一些。苏青禾赶紧说:“我这就准备材料,五天之内肯定能染好。”
“好,那我跟张主任说一声。”陆时衍笑着说,“对了,文化站下个月要办一个‘民间手艺展’,我想把你的染布手艺报上去,再展出几块你染的布,让更多人知道你的手艺,你看怎么样?”
“民间手艺展?”苏青禾愣了一下,有点紧张,“我……我能行吗?”
“当然能行!”陆时衍肯定地说,“你的染布手艺是传统手艺,很有特色,肯定能吸引很多人。而且,这也是一个宣传的好机会,说不定能有更多人找你染布。”
刘桂兰也赶紧说:“青禾,这是好事啊,你可得好好把握。到时候,姨妈陪你一起去,给你打气。”
赵小玲也说:“姐,你去吧,我也陪你去,让大家都知道你染的布最好看。”
苏青禾看着他们,心里满是感动。她点了点头:“好,陆同志,我参加。”
陆时衍高兴地说:“太好了!那你准备几块最好的布,到时候展出用。我先回去跟文化站的领导说一声,等确定了时间,再告诉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