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重回冷宫 (第1/2页)
皇帝虽然用他的权威暂时压住了朝堂上的公开指责,但那种藏在表面下的不满和猜疑并没有消失。
南诏王那边的人换了打法,开始用要遵守老祖宗的规矩,得防着后宫女人插手朝政这类理由,拐着弯儿地继续施压。
就在局面再次陷入微妙僵持之际,一个温和却极具分量的声音,自大殿侧后方传来:
“皇帝,此事纷扰许久,哀家也听了一二。”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太后在宫人的搀扶下,缓缓步入金銮殿。
她身着朝服,神色平静,目光扫过殿内百官,最终落在御座之上的皇帝身上。
太后的突然出现,让所有人心头一凛。
这位深居简出的后宫至尊,她的态度往往能左右最终的局面。
君泽起身相迎:“母后怎么来了?此事儿臣自会处理,不敢劳烦母后。”
太后摆了摆手,在特意为她准备的凤椅上坐下,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哀家虽久居深宫,但也知此事关乎朝廷体统、后宫清誉,不得不来听一听,说几句。”
她先看向那些之前情绪激动的言官,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反驳的威严:“各位大人关心国家,敢于直话直说,这份心意是好的。”
“但是,妖女祸…国殃民这种说法,关系到女子的名声和性命,更关系到皇家的脸面,需要有实实在在的证据才行,怎么能光靠一些天象异常和流言蜚语就随便下结论?”
“要是轻易就把人杀了,万一以后发现是冤枉的,岂不是让天下人笑话我们大雍朝廷糊涂?”
这番话,既肯定了言官谏言的权力,又点明了轻信流言的风险,站在了维护朝廷声誉的高度,让言官们无法反驳。
接着,太后话锋一转,看向了殿中垂首而立的宁婕:“至于宁氏……哀家看来,她的一些做法,确实不太合规矩。在冷宫里种菜,也确实不太成体统,这是她的错处。”
宁婕的心一下子揪紧了。
但太后紧接着道:“然,其所种之物,司农寺查验,于农桑有益,此为其一功。”
“粮仓案中,间接提供线索,助朝廷揪出蠹虫,此为其二功,功过相较,功大于过。且哀家听闻,其在冷宫之中,近日倒也安分。”
她将宁婕的功过摆在明面上,评价相对客观,最后定性为功大于过,近日安分。
这是从后宫之主的层面,为宁婕的行为做了背书。
最后,太后总结道:“故而,哀家以为,所谓‘妖女’之说,证据不足,不可采信。”
“宁氏毕竟还是个有罪的身份,也不能因为有点功劳就随便赦免。不如这样,她种的那些新奇作物,交给司农寺继续仔细验证,如果真的对国家百姓有好处,到时候再奖赏也不迟。”
“至于她本人,还是先住在冷宫里,好好反省自己的过错,看看以后的表现皇帝,你以为如何?”
太后的这番表态,堪称老辣。
她既否定了最致命的“妖女”指控,平息了最激烈的争议,又没有完全偏袒宁婕,保留了对其的约束和观察期,显得公正持重,让各方都难以挑剔。
皇帝立刻顺势道:“母后圣明!儿臣亦作此想。便依母后之意。”
连太后都出面定调,态度中立偏于维护,那些还想借题发挥的南诏王党羽,顿时哑火。
太后的威望,足以压倒绝大多数异议。
一场席卷朝堂针对后宫的风波,终于在皇帝的强硬态度和太后的调解下,暂时平息了下来。
宁婕跪地谢恩,心中五味杂陈。
她没想到,最终帮她度过这场生死危机的,竟然是这个曾经扇过她耳光的太后。
退朝后,宁婕回到冷宫,感觉像做了一场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