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寻找心中那份痛(一) (第2/2页)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青溪村的每一个角落,给这个宁静的小村庄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林风站在溪边,望着远方的群山,心中的痛渐渐被一种温暖的情感所取代。他知道,母亲虽然离开了,但她的爱和精神,会一直陪伴着他,指引着他前行的方向。青溪村,这个母亲魂牵梦萦的地方,从此也成了林风心中最珍贵的回忆之地。他会把这里的一切,都深深地刻在心里,带着母亲的期望,好好地生活下去,不辜负母亲对他的爱和付出。
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隐没在远山之后,青溪村渐渐被暮色笼罩,只有零星的灯火在黑暗中闪烁,像是母亲温柔的目光,静静注视着归来的林风。王奶奶热情地留他在家中住宿,林风没有拒绝,他想在这个承载了母亲太多回忆的村庄里,多待一会儿,多感受一些母亲曾经呼吸过的空气,多触碰一些与母亲相关的痕迹。
王奶奶的家是一座整洁的砖瓦房,院子里种着几棵果树,墙角还摆着几盆精心养护的花草。晚饭时,王奶奶的老伴李爷爷也从镇上回来了,得知林风是苏秀兰的儿子,李爷爷格外热情,不停地给林风夹菜,还拿出了自家酿的米酒。“秀兰这孩子,当年可是我们村的骄傲啊!” 李爷爷喝了一口米酒,眼神中满是感慨,“那时候村里条件差,能读书的女孩子不多,秀兰不仅读书好,还特别懂事,放学回家就帮着家里干活,农忙的时候更是起早贪黑,从不叫苦。”
林风捧着温热的米酒,听着李爷爷讲述母亲的往事,心中泛起阵阵涟漪。他从未从别人口中听到过这样的母亲,在他的印象里,母亲是一个为了生活奔波劳碌、总是把最好的都留给自己的人,却不知道母亲在年少时,还有着这样坚韧、优秀的一面。“李爷爷,您知道我母亲当年在村里读书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特别难忘的事情吗?” 林风忍不住问道,他渴望了解更多关于母亲的故事,哪怕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李爷爷放下酒杯,思索了片刻,说道:“难忘的事情啊…… 我记得有一次,村里的小学要举办作文比赛,秀兰写的作文《我的梦想》得了第一名。她在作文里说,她的梦想是走出大山,去外面的世界看看,然后把学到的知识带回家乡,让村里的孩子们都能有书读,让乡亲们都能过上好日子。那时候我们都觉得这孩子有志气,将来肯定有出息。” 听到这里,林风的眼眶又一次湿润了。他没想到,母亲年轻时竟有这样伟大的梦想,而她后来虽然没有回到家乡教书育人,却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生活,默默承担起家庭的责任,给了他最好的成长环境。
晚饭后,王奶奶给林风收拾好了房间。房间不大,却很干净,墙上还贴着几张旧报纸,角落里放着一个老旧的木柜。“这房间以前是我家小子住的,他现在在城里工作,很少回来。” 王奶奶笑着说,“你要是缺什么,就跟我说,别客气。” 林风点点头,向王奶奶道了谢。
躺在床上,林风却毫无睡意。窗外传来阵阵虫鸣,还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这些声音陌生而又熟悉,让他想起了小时候母亲给他讲故事的夜晚。他翻来覆去,脑海里不断浮现出母亲的身影,还有今天在青溪村看到的一切。他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心中的痛又一次涌上心头。母亲的梦想,母亲的挣扎,母亲的坚强,像一幅幅画面在他眼前展开,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母亲的不易,也更加痛恨自己以前对母亲的不理解。
第二天一大早,林风就被院子里的鸡叫声吵醒了。他起床洗漱后,看到王奶奶已经在院子里忙活了,李爷爷则坐在门口的石凳上抽着旱烟。“林风,你醒啦?” 王奶奶笑着打招呼,“早饭马上就好,是我自己做的馒头和稀饭,你尝尝。” 林风走到王奶奶身边,帮她递了一把柴火,说道:“王奶奶,谢谢您,给您添麻烦了。”“不麻烦,不麻烦,” 王奶奶摆摆手,“秀兰这孩子小时候经常来我家玩,我看着她长大的,你就跟我的亲孙子一样。”
吃过早饭,王奶奶提议带林风去村里的小学看看,她说那是母亲当年读书的地方。林风欣然同意,他迫切地想看看母亲曾经学习过的地方,想感受一下母亲当年在这里求知的氛围。村里的小学离王奶奶家不远,步行大概十分钟就能到。学校不大,只有几间低矮的平房,操场上长满了杂草,看起来有些破旧。“以前这学校可不是这样的,” 王奶奶指着教学楼说,“那时候虽然条件差,但教室里总是干干净净的,孩子们读书的声音能传遍整个村子。秀兰那时候坐在第一排,上课特别认真,老师经常表扬她。”
林风走进一间空荡荡的教室,阳光透过破旧的窗户洒在地上,形成一道道光斑。他走到第一排的一个座位前,轻轻抚摸着布满灰尘的桌面,仿佛能看到母亲当年坐在这里,认真听讲、奋笔疾书的样子。他想象着母亲在这里朗读课文、和同学们讨论问题的场景,心中充满了感慨。就在这时,他在桌子的抽屉里发现了一张泛黄的纸条,纸条上用稚嫩的笔迹写着:“苏秀兰,你一定要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梦想!” 字迹虽然有些潦草,却充满了坚定的信念。林风小心翼翼地拿起纸条,仿佛握住了母亲当年的决心和勇气,泪水再一次模糊了他的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