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冬桃园林遇色飘(三) (第2/2页)
在冬桃美食制作大赛现场,选手们各显神通,用冬桃制作出了各种各样的美食,有冬桃蛋糕、冬桃果酱、冬桃沙拉、冬桃酒等。评委们根据口感、外观、创意等方面进行打分,最终评选出了一、二、三等奖。获奖选手还现场分享了自己的制作心得,让游客们学到了不少制作冬桃美食的技巧。
摄影展也吸引了很多游客的关注。林风拍摄的照片生动地展现了冬桃园林的美景和冬桃培育的过程,让游客们对曾市冬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很多游客在照片前驻足观看,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一些参与摄影征集活动的摄影师也来到了现场,和林风交流摄影心得,探讨冬桃园林的拍摄技巧。
傍晚时分,冬桃文化节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圆满落幕。据统计,这次文化节共吸引了上万名游客前来参与,带动了当地的旅游收入和冬桃销量。很多游客在离开的时候,都购买了大量的冬桃和冬桃衍生品,还表示明年还要来参加冬桃文化节。
苏晓棠看着游客们满意的笑容,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她走到林风身边,轻声说:“林风,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我肯定办不成这次文化节。”
林风笑着说:“不用谢,这是我们一起努力的结果。看到冬桃园林能发展得这么好,我也很开心。”
张教授也走了过来,欣慰地说:“晓棠,林风,你们做得很好。曾市冬桃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水果,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我相信,在你们的努力下,曾市冬桃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夜色渐浓,冬桃园林里的灯光渐渐亮起,映照着枝头的冬桃,显得格外美丽。苏晓棠、林风、张教授和村民们坐在小木屋里,喝着热茶,聊着文化节上的趣事,规划着冬桃园林的未来。他们知道,冬桃园林的故事还在继续,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在等待着他们,但他们有信心,一起携手,把曾市冬桃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这片冬桃园林在岁月的洗礼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秋末的曾市带着几分凉意,冬桃园林里的桃树却已开始酝酿来年的生机。林风背着相机站在观景台时,正看见苏晓棠蹲在老桃树下,小心翼翼地给树干刷着白色的防虫涂料。鹅黄色羽绒服换成了浅咖色的冲锋衣,头发用一根简单的皮筋束在脑后,几缕碎发被风吹到脸颊旁,她却浑然不觉,只专注地用刷子把涂料涂得均匀平整。
“刷到第几棵了?” 林风走过去,把手里的热奶茶递到她面前。杯壁还带着温度,苏晓棠接过时指尖颤了颤,抬头冲他笑:“才第八棵呢,这几棵老树得仔细些,不然明年春天容易招虫。” 她喝了口奶茶,暖意在喉咙里散开,“你怎么突然回来了?不是说要去南方拍银杏吗?”
“临时改了行程,想回来看看你和桃树。” 林风的目光落在她沾了白涂料的指尖上,忍不住伸手帮她拂掉,“再说,上次你说的研学基地的事,我也想帮你一起琢磨琢磨。”
这话让苏晓棠眼睛亮了起来。上个月市里教育局来人考察,提议把冬桃园林打造成 “中小学生农业研学基地”,让城里的孩子来体验种桃、摘桃,了解农产品的生长过程。苏晓棠当时又激动又忐忑,激动的是园林能有新的发展方向,忐忑的是自己没做过研学策划,怕搞砸了。林风知道后,当即说要帮她一起准备。
接下来的半个月,两人几乎天天泡在园子里。林风负责设计研学路线的拍摄方案,他用相机把桃林划分成 “育苗区”“结果区”“非遗农具展示区”,还特意在小木屋里布置了一面 “冬桃成长墙”,贴上从开花到结果的照片;苏晓棠则忙着整理农业知识手册,她翻出父亲留下的老账本,把冬桃的种植技巧、节气对应的养护方法一一记下来,还跟着镇上的老木匠学做桃木小摆件,准备当成研学纪念品。
有天傍晚,两人在值班室整理资料,窗外忽然下起了小雨。雨点打在桃树叶上,发出沙沙的声响,苏晓棠忽然想起去年冬天,林风帮她抓偷桃贼的事,忍不住笑出声:“你还记得吗?上次王老三他们被抓时,慌得连篮子都掉了,里面的桃子滚了一地。”
林风也笑了,他拿出手机翻出当时拍的照片 —— 雪地里的桃林一片狼藉,却有个小小的身影护着一棵老桃树,正是苏晓棠。“那时候我就觉得,你像这片桃林的守护神。” 他看着苏晓棠的眼睛,语气认真,“不管是抓偷桃贼,还是办研学基地,你都在拼尽全力保护它。”
苏晓棠的脸颊忽然红了,她低下头,手指轻轻摩挲着笔记本的边缘:“其实我也怕,怕做不好让大家失望。但每次看到你在,我就觉得有底气了。”
雨声渐大,两人之间的空气忽然变得温柔。林风伸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她的指尖有些凉,却很柔软。“我会一直陪着你,” 他轻声说,“不管是研学基地,还是以后更多的事。”
研学基地试运营的那天,来了三十个小学生。孩子们穿着统一的蓝色校服,像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鸟,一进园就被枝头的冬桃吸引住了。苏晓棠带着他们去育苗区,教他们怎么分辨桃树的品种;林风则拿着相机,跟在后面抓拍孩子们的笑脸 —— 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蹲在育苗盆前,小心翼翼地摸了摸桃树苗的叶子,眼里满是好奇;还有个小男孩,在非遗农具展示区里,非要试着推老水车,结果溅了自己一身水,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中午吃饭时,孩子们围坐在小木屋里,吃着苏晓棠做的冬桃粥、桃干饼。有个孩子问:“苏老师,冬桃为什么冬天才结果呀?是不是它不怕冷?” 苏晓棠刚要回答,林风却先开口了:“因为冬桃有一颗‘勇敢的心’呀,它想在冬天给大家带来甜美的果实。” 孩子们听得眼睛都亮了,苏晓棠看着林风,眼里满是笑意。
试运营结束后,教育局的领导对这次活动赞不绝口,说这是 “最有温度的研学基地”。苏晓棠拿着反馈表,激动得手都在抖,林风从背后轻轻抱住她,在她耳边说:“你看,你做到了。”
那天晚上,两人在观景台看星星。秋夜的天空格外清澈,星星像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钻。苏晓棠靠在林风肩上,轻声说:“明年春天,我们再种些新的桃树苗吧,就种在育苗区旁边,让孩子们看着它们长大。”
林风点头,他拿出手机,打开一个文件夹,里面全是这段时间拍的照片 —— 有苏晓棠刷防虫涂料的样子,有孩子们在园子里欢笑的场景,还有两人一起布置 “冬桃成长墙” 的背影。“我想把这些照片做成一本画册,” 他说,“名字就叫《冬桃林里的时光》。”
苏晓棠抬头,看着他眼里的星光,忽然觉得,这片桃林不仅给了她生活的底气,还让她遇见了最好的人。她想起第一次见林风时,他背着相机站在桃树下,阳光洒在他身上,像一幅画。如今,这幅画里,多了她的身影,多了孩子们的笑声,多了属于他们的故事。
雨点又开始落下,这次却很轻柔。林风把外套脱下来,披在苏晓棠身上,两人并肩站在观景台,看着雨雾中的桃林。远处的雪山隐约可见,近处的桃树在雨中更显翠绿,枝头的冬桃裹着一层薄薄的水珠,像一颗颗晶莹的宝石。
“林风,” 苏晓棠轻声说,“谢谢你来到曾市,来到我的桃林。”
林风低头,在她额头轻轻印下一个吻,温柔得像这片秋夜的雨:“该说谢谢的是我,是你让我找到了想要停留的地方。”
夜色渐深,小木屋里的灯光亮着,映照着窗外的桃林。桌上的画册还摊开着,最新的一页贴着一张照片 —— 雨雾中的观景台,两个人并肩站着,身后是成片的冬桃林,远处的雪山在夜色中勾勒出温柔的轮廓。照片下方,写着一行小字:“冬桃会结果,时光会说话,而我会一直陪着你。”
来年春天,当第一朵桃花绽放时,林风的画册出版了。扉页上,是苏晓棠在桃树下微笑的样子,旁边写着:“献给曾市的冬桃,献给我生命里的光。” 而研学基地的育苗区里,新种的桃树苗已经冒出了嫩绿的芽,像一个个小小的希望,在春风里,等待着长大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