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冬桃园林遇色飘(三) (第1/2页)
就在张教授的育种实验顺利推进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病害打破了园林的平静。这天早上,苏晓棠像往常一样去桃林查看,发现好几棵中年桃树的叶子开始发黄枯萎,有的叶子上还出现了褐色的斑点。她心里一紧,赶紧跑去告诉张教授和林风。
张教授赶到桃林,仔细查看了发病的桃树,脸色变得凝重起来:“这是桃褐腐病,传染性很强,如果不及时控制,整片桃林都会受影响。” 他立刻从公文包里拿出药品,指导苏晓棠和村民们给桃树喷洒农药,同时把发病严重的枝条剪下来,集中烧毁,防止病害扩散。
林风则拿着相机,记录下防治病害的每一个环节。他看到苏晓棠背着沉重的药桶,在桃林里穿梭,汗水浸湿了她的衣服,却始终没有停下脚步;看到张教授不顾年迈,蹲在地上仔细检查每一棵桃树,耐心地给村民们讲解防治知识;看到村民们齐心协力,有的剪枝,有的喷药,有的挖坑烧毁病枝,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焦急和坚定。
连续几天,大家都在桃林里忙碌到深夜。苏晓棠的眼睛熬红了,手上也磨出了水泡,却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林风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主动承担起了夜间巡逻的任务,让苏晓棠能多休息一会儿,还每天早上提前做好早饭,送到桃林里给大家吃。
经过大家的努力,桃褐腐病终于得到了控制,没有进一步扩散。可看着那些因为病害枯萎的桃树,苏晓棠还是忍不住红了眼眶:“要是这些树能挺过来就好了,它们都结了好几年的果子了。”
张教授拍了拍她的肩膀,安慰道:“别难过,病害也是对桃树的一次考验。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次机会,筛选出抗病性强的桃树作为母本,为后续的品种改良打下更好的基础。” 林风也拿出相机,翻出之前拍摄的桃树开花的照片:“晓棠,你看,这些树曾经那么美,我们一定能培育出更好的桃树,让园林恢复往日的生机。”
苏晓棠看着照片,又看了看身边的林风和张教授,渐渐露出了笑容:“对,我们一定可以的。”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桃林里的桃子开始慢慢成熟。今年因为有了张教授的指导,桃子的甜度比往年更高,产量也有所增加。苏晓棠原本打算继续通过直播的方式卖桃,可就在这时,一家大型电商平台主动联系了她,希望能和她签订长期合**议,把曾市冬桃推广到全国。
这突如其来的机遇让苏晓棠又惊又喜,却也有些犹豫。她担心电商平台的要求太高,自己无法满足,而且一旦签订长期协议,就意味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林风看出了她的顾虑,陪她一起分析合作的利弊:“电商平台虽然要求严格,但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订单和曝光度,这对冬桃园林的长远发展是有利的。而且我们有张教授改良的品种做支撑,只要保证桃子的品质,肯定能达到他们的要求。”
张教授也鼓励苏晓棠:“年轻人就要敢闯敢拼,你们的冬桃品质很好,值得让更多人知道。如果遇到技术上的问题,随时可以找我。”
在林风和张教授的鼓励下,苏晓棠终于下定决心,和电商平台签订了合**议。可合作刚开始,挑战就来了。电商平台要求桃子必须统一规格,每个桃子的重量要在一百五十克到两百克之间,而且表皮不能有任何斑点。这对苏晓棠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为之前采摘桃子都是凭经验,从来没有这么严格的标准。
为了达到要求,苏晓棠和林风带领村民们一起学习挑选桃子的技巧。他们买来了电子秤,每个桃子都要称重、检查表皮,合格的才能装箱。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很不适应,经常出错,一天下来也挑不出多少合格的桃子。苏晓棠急得嘴上起了水泡,林风则一边安慰她,一边想办法改进挑选流程。
他根据桃子的生长位置,把桃林分成了几个区域,每个区域安排专人负责采摘和挑选,还制作了详细的挑选标准手册,发放给每个村民。同时,他还利用自己的摄影技术,拍摄了桃子挑选的教学视频,让村民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在林风的帮助下,村民们的挑选效率越来越高,桃子的合格率也慢慢提升。电商平台的负责人来考察时,看到整齐划一的桃箱和优质的桃子,不禁对苏晓棠和林风竖起了大拇指:“没想到你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达到我们的要求,真是太厉害了!”
随着第一批冬桃通过电商平台发往全国各地,好评如潮。很多消费者在收到桃子后,都在网上晒出了照片,称赞曾市冬桃口感好、品质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曾市冬桃,园林的订单也越来越多。
苏晓棠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充满了感激。她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林风的帮助,离不开张教授的指导,更离不开村民们的支持。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曾市冬桃做得更好,让更多人知道这片冬桃园林的故事。
随着曾市冬桃的名气越来越大,镇上的领导找到苏晓棠,希望她能牵头举办一场冬桃文化节,进一步推广曾市的冬桃文化,带动当地的旅游业发展。
苏晓棠既兴奋又紧张,她从来没有举办过这样的活动,不知道该从何下手。林风看出了她的不安,主动提出帮她一起筹备:“别担心,我们可以一步一步来。首先要确定文化节的主题和流程,然后再联系商家、布置场地,肯定能把文化节办得很成功。”
张教授也给了苏晓棠很多建议:“可以在文化节上设置冬桃品种展示区、采摘体验区、美食区,让游客不仅能品尝到冬桃,还能了解冬桃的种植历史和培育过程。”
在大家的帮助下,苏晓棠很快制定出了冬桃文化节的筹备方案。文化节的主题定为 “雪桃映冬韵,果香满曾市”,时间定在冬桃成熟的高峰期。流程主要包括开幕式、冬桃品种展示、采摘体验、冬桃美食制作大赛、摄影展等环节。
接下来的日子里,苏晓棠和林风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先是联系了周边的商家,邀请他们来文化节上摆摊,有卖冬桃衍生品的,有卖当地特色小吃的,还有提供旅游服务的。然后,他们又开始布置场地,在园林里搭建了展示棚、舞台、休息区,还在园区门口制作了大型的宣传海报。
林风则负责摄影展的筹备工作。他整理了自己这几年在冬桃园林拍摄的照片,有雪景中的冬桃,有苏晓棠和村民们忙碌的身影,还有张教授进行育种实验的场景。同时,他还在网上发起了摄影征集活动,邀请全国各地的摄影师来曾市冬桃园林拍摄照片,参与摄影展。
为了让文化节更有吸引力,苏晓棠还邀请了当地的文艺团体来开幕式上表演节目,有舞蹈、歌曲、戏曲等。她还联系了媒体,邀请他们来文化节进行报道,扩大文化节的影响力。
在筹备文化节的过程中,村民们也纷纷伸出了援手。有的村民帮忙搭建场地,有的村民帮忙制作冬桃美食,有的村民则主动报名当志愿者,负责引导游客、维护秩序。大家齐心协力,都希望能把冬桃文化节办得圆满成功。
然而,就在文化节即将举办的时候,天公不作美,天气预报说文化节期间会有大雨。这可急坏了苏晓棠,要是真的下大雨,文化节的很多户外活动都无法正常进行,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
林风看着焦虑的苏晓棠,安慰道:“别着急,我们可以提前准备防雨措施。我们可以在舞台和展示区搭建雨棚,在采摘区铺设防滑垫,确保游客的安全和活动的正常进行。”
张教授也说:“下雨虽然会带来一些不便,但说不定也能营造出不一样的氛围。雨中的冬桃园林也有独特的美感,说不定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赏。”
在大家的安慰和鼓励下,苏晓棠重新振作起来,带领大家一起准备防雨措施。他们购买了大量的雨棚、雨衣、防滑垫,还制定了应急预案,确保文化节能顺利举办。
冬桃文化节举办的那天,天虽然阴沉沉的,但并没有下雨,仿佛连上天都在眷顾着这场盛会。一大早,园林里就挤满了游客,大家有的在展示区参观冬桃品种,有的在采摘区体验采摘的乐趣,有的则在美食区品尝冬桃制作的各种美食,场面十分热闹。
开幕式上,镇上的领导发表了讲话,对曾市冬桃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冬桃文化节的举办表示祝贺。苏晓棠也上台发言,她感谢了所有支持和帮助过冬桃园林的人,讲述了曾市冬桃的发展历程,希望通过这次文化节,让更多人了解曾市冬桃,爱上曾市冬桃。
开幕式结束后,文艺表演正式开始。精彩的舞蹈、动听的歌曲、幽默的小品,赢得了游客们的阵阵掌声。林风则拿着相机,在人群中穿梭,记录下这热闹的场景。他看到孩子们在采摘区里开心地摘着桃子,脸上洋溢着天真的笑容;看到老人们在休息区里悠闲地聊着天,品尝着冬桃;看到情侣们在桃树下拍照留念,享受着浪漫的时光。这些画面,都让他感到无比的温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