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农村女孩心思强(二) (第1/2页)
晓燕拖着行李箱站在村口老槐树下时,正是初秋的清晨。晨雾还未散尽,将远处的稻田染成一片朦胧的绿,空气中飘着成熟稻谷特有的清甜。她抬头望着树干上那道熟悉的刻痕 —— 那是十二岁那年,她和林风一起量身高时留下的,如今刻痕已被岁月磨得浅淡,却仍清晰地印在她心底。
“晓燕?真是你啊!” 村口杂货店的张婶掀开布帘探出头,看到晓燕的瞬间,脸上堆满了惊喜,“这才刚开学没多久,你咋回来了?”
晓燕放下行李箱,笑着迎上去:“张婶,我申请了休学,想回来帮村里做点事。”
“休学?” 张婶愣了愣,随即压低声音,“你这孩子,是不是在城里受委屈了?那大学多金贵啊,咋能说休学就休学?”
晓燕知道张婶的心思,村里人本就觉得她能考上重点大学是 “飞出山沟的金凤凰”,如今突然回来,难免会有闲话。她没有多解释,只是笑着递过从城里带回来的水果糖:“您放心,我是真的想回来。对了,我爸妈最近还好吗?”
正说着,远处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晓燕回头,看到父亲扛着锄头朝这边走来,母亲跟在后面,手里提着一篮刚摘的豆角。看到晓燕,母亲手里的篮子 “咚” 地落在地上,豆角滚了一地,她却顾不上捡,快步跑过来抱住晓燕,声音哽咽:“丫头,你咋回来了?是不是在学校出啥事了?”
晓燕拍着母亲的背,眼眶也有些发红:“妈,我没事,就是想你们了,想回来看看。”
父亲站在一旁,黝黑的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眼神里藏着难掩的担忧:“有啥话,回家说。”
回到家,院子里的石榴树结满了红灯笼似的果子,晓燕想起小时候,林风第一次来家里,还帮她摘过石榴,不小心被树枝划破了手,却笑着说 “这石榴比城里的甜”。她正发愣,母亲端来一碗糖水鸡蛋,絮絮叨叨地问起城里的生活,父亲则坐在门槛上,默默抽着旱烟。
“爸,妈,我这次回来,是想帮村里卖农产品。” 晓燕放下碗,认真地说,“我在学校学了电商运营,咱们村的大米、花生、土鸡蛋都好,就是没销路,我想试试把它们卖到城里去。”
母亲愣了愣:“卖东西?那不是要去镇上赶集?咱们家这点东西,哪够卖啊?”
“不是赶集,是在网上卖。” 晓燕拿出手机,打开购物软件,“您看,城里人都喜欢原生态的农产品,咱们把家里的东西包装好,拍点照片传到网上,他们就能下单,到时候咱们再寄过去。”
父亲放下烟杆,皱着眉头:“网上的东西不靠谱吧?人家把钱打过来了,咱们不给人寄东西咋办?或者咱们寄了东西,人家不给钱咋办?”
晓燕知道父母的顾虑,农村人对网络交易本就陌生,加上之前村里有人被网络诈骗过,大家对 “网上的事” 都带着警惕。她没有急着反驳,只是说:“爸,您放心,我会先找靠谱的平台,还会和买家签合同,保证咱们和买家都不吃亏。而且,我还想找林风大哥帮忙,他在城里有资源,说不定能帮咱们联系到更多客户。”
提到林风,父亲的脸色缓和了些。这些年,林风每年都会来村里几趟,给晓燕带书,给村里的孩子捐学习用品,还帮着修过村头的小桥,村里人都知道他是个靠谱的人。
“林风这孩子是不错,” 父亲点了点头,“但也不能总麻烦人家。你要是真想做,就先试试,要是遇到难处,再想办法。”
晓燕知道,父亲这是默许了。她心里一阵激动,立刻拿出笔记本,开始规划起来:先统计村里各家各户的农产品产量,再设计包装,然后联系快递公司…… 她越想越有干劲,仿佛已经看到了村里的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的场景。
第二章 林风的助力
林风接到晓燕电话时,正在办公室整理项目资料。看到来电显示 “晓燕”,他立刻放下手里的工作,接起电话:“晓燕,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是不是在学校遇到什么事了?”
“林风大哥,我回村里了!” 电话里传来晓燕清脆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我申请了休学,想帮村里卖农产品,做电商,想请你帮个忙。”
林风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休学?你怎么突然决定回村里了?是不是有什么难处?”
“没有难处,我是真心想回来。” 晓燕连忙解释,“咱们村的农产品那么好,却卖不出去,我学了电商,想试试帮大家打开销路。我知道你在城里有很多资源,能不能帮我联系一些超市或者电商平台,帮咱们村的农产品做推广?”
林风听着晓燕坚定的语气,心里既欣慰又有些担忧。他知道晓燕心思强,决定的事就不会轻易放弃,但农村电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涉及到供应链、物流、包装等很多问题,以晓燕一个人的力量,恐怕很难做好。
“晓燕,你有这个想法很好,但农村电商没那么简单。” 林风耐心地说,“你先别急着做,我这周末过去一趟,咱们一起看看村里的情况,再制定详细的计划,好不好?”
“真的吗?那太好了!” 晓燕的声音里充满了喜悦,“林风大哥,我等你过来!”
挂了电话,林风立刻开始整理资料,他从网上找了很多农村电商成功案例,又联系了几个做电商平台的朋友,询问他们对农产品推广的建议。周末一大早,他就开车带着满满一后备箱的东西出发了 —— 有给晓燕父母的营养品,有给村里孩子的文具,还有一些电商运营的书籍。
车子刚到村口,就看到晓燕站在老槐树下等他。她穿着一件简单的白色 T 恤和牛仔裤,头发扎成马尾,脸上带着笑容,看起来比在城里时多了几分干练。
“林风大哥!” 看到林风,晓燕快步跑过来,帮他搬东西,“你怎么带这么多东西啊?”
“给叔叔阿姨和村里的孩子带的。” 林风笑着说,“对了,你统计好村里的农产品产量了吗?”
“统计好了!” 晓燕拿出笔记本,“我这几天跑了村里二十多户人家,统计了大米、花生、土鸡蛋、蜂蜜的产量,还拍了照片。您看,这是咱们村的大米,颗粒饱满,煮出来的饭特别香;这是土鸡蛋,都是散养的鸡下的,蛋黄特别黄……”
林风看着晓燕认真的样子,心里暗暗佩服。才几天时间,她就把村里的情况摸得这么清楚,还做了详细的记录,这份细心和毅力,比很多城里的年轻人都强。
“做得很好。” 林风点点头,“不过,光有这些还不够。咱们还得解决物流和包装的问题。农村物流不方便,运费高,要是包装不好,东西运到城里就坏了,会影响口碑。”
晓燕皱了皱眉头:“我也想到了这个问题。物流方面,我问过镇上的快递公司,他们说如果量大的话,可以给咱们优惠,但咱们现在还没多少订单,他们不愿意降价。包装方面,我想自己设计,用咱们村里的竹子或者芦苇做包装,既环保又有特色,但不知道怎么操作。”
林风想了想:“物流的事,我来帮你联系。我认识一个快递公司的老板,他之前做过农村电商的物流,说不定能给咱们优惠。包装的事,咱们可以找村里的手艺人帮忙,比如李大爷,他编竹篮很厉害,咱们可以请他帮忙编一些竹篮,用来装鸡蛋或者蜂蜜。另外,我还可以帮你设计一个品牌 logo,用咱们村的名字‘青禾村’命名,突出原生态的特点。”
晓燕眼睛一亮:“真的吗?那太谢谢你了,林风大哥!有你帮忙,我觉得这事一定能成。”
“不用谢我,” 林风笑着说,“我也是真心想帮咱们村做点事。对了,咱们还得给农产品做检测,确保质量安全,这样才能让城里的消费者放心。我认识一个农产品检测机构的朋友,我可以帮你联系,让他们过来给咱们的农产品做检测。”
接下来的几天,林风陪着晓燕跑遍了村里的各个角落。他们一起去李大爷家,商量编竹篮的事;一起去镇上的快递公司,谈物流优惠;一起去农产品检测机构,送样品检测。晓燕的父母看到林风这么帮忙,心里很感激,每天都做很多好吃的招待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