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7 GPU集群启用 (第1/2页)
服务器风扇的嗡鸣声还在持续,但节奏变了,像是被什么力量拉扯着,逐渐脱离原有的频率。陈帆的手指停在键盘上方,没有继续敲击,而是转向右侧机柜面板,按下物理重启键。一排指示灯短暂熄灭,随即逐个亮起,绿色光点沿着金属边框爬升。
“开始吧。”他说。
李阳立刻从抽屉里取出防静电袋,撕开封口,将四块黑色电路板逐一取出。显卡边缘有细微划痕,是运输途中留下的,不影响接口导通。他低头核对主板插槽间距,确认无误后,双手平稳下压,听到清脆的卡扣闭合声。
“第一块,Tesla K20c,PCIe 3.0 x16,接驳成功。”他报出型号和状态,顺手把电源线接到独立供电模块上。
张远蹲在机柜底部,拧开螺丝,替换掉原装250瓦电源,换上新采购的850瓦工业级模组。金属外壳刚合拢,一股热风就从缝隙里涌出来。他没起身,直接打开随身背包,拿出三台USB风扇,用扎带固定在机箱侧板通风口,形成前吸后吹的气流通道。
“临时风道搭好了。”他抹了把额头的汗,“现在就看系统能不能认到设备。”
陈帆已经在终端输入检测指令。屏幕滚动刷新,几秒后跳出一行信息:检测到四块NVIDIA GPU,驱动版本兼容,CUDA核心可用。
“能跑。”他说。
李阳立即调出自己编写的加速程序框架。这是他花了两周时间重构的蒙特卡洛模拟器,专为并行计算优化。传统CPU处理百万条随机路径需要近三小时,而GPU理论上能在七分钟内完成。但前提是内存调度合理,数据分块得当。
“先试小规模。”他说着,设置参数为十万路径,单批次加载量设为一千。
程序启动瞬间,显卡核心温度从32℃跳至47℃,功率读数飙升至每块195瓦。监控曲线剧烈抖动,随后趋于平稳。屏幕上,进度条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推进。
“运行正常。”李阳松了口气。
“别松。”陈帆盯着资源占用率,“等全部加载完再说。”
话音未落,警报弹窗突然跳出:显存溢出,进程终止。
日志显示,第987批数据载入时触发阈值,系统自动切断任务以保护硬件。
“分块太粗。”李阳迅速翻看内存分配图,“我们得拆得更细。”
他重新设定批次为一百,同时启用流式加载模式,让程序一边释放已完成的数据块,一边载入新的路径样本。这次不再一次性预载全部内容,而是建立动态缓冲池。
“再试一次。”他说。
陈帆点头,在控制台输入优先级锁定指令,切断所有非必要后台服务。网页监控、日志同步、远程访问端口全部关闭,只为确保GPU独占算力。
第二次运行开始。
显卡风扇转速逐步提升,发出低沉的呼啸。温度曲线缓慢爬升,52℃、55℃、57℃,最终稳定在61℃。进度条匀速前进,每秒钟刷新上千条路径结果。
十分钟整,程序返回完成信号。
屏幕中央跳出性能对比图:CPU模式耗时163分钟,GPU模式仅用4分8秒,加速比达到39.7倍。
“差一点就是四十倍。”张远笑着摇头。
“已经够用了。”李阳调出误差分析表,采样精度与原始模型偏差小**分之三,“接下来可以跑完整压力测试。”
陈帆没说话,他在主控界面勾选“全模型联合推演”选项,将上一章打包好的六组预警日志导入测试队列。系统将模拟未来七十二小时内可能出现的极端行情,包括流动性枯竭、指数闪崩、跨市场传导等场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