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8 自建服务器农场 (第1/2页)
陈帆的手指还停在回车键上,屏幕右下角的结算提示尚未消退。他没有动,也没有说话,只是盯着那串数字多看了两秒。三百万到账了,不是模拟,不是测试,是真金白银的信任。
下一秒,他抬手关掉弹窗,调出本地资源监控面板。CPU使用率已经逼近阈值,内存占用持续攀升,网络请求队列开始堆积。系统运行平稳,但负载压力比预想来得更快。
“不能再等了。”他开口,声音不高,却让李阳和张远同时抬头。
李阳刚完成风控脚本的最后一次校验,听见这话立刻明白过来:“你是说机房的事?”
“就是现在。”陈帆起身,拿起桌上的合同副本,“大学实验室的设备撑不住两只产品并行,更别说后续扩容。我们得有自己的服务器农场。”
张远站起身,揉了揉发酸的眼睛:“IDC那边联系好了?”
“订了两个42U机柜,独立IP段,分期付款。”陈帆将文件递给张远,“明天首批设备进场,我们必须连夜部署。”
李阳立刻打开笔记本,调出架构图:“我建议用KVM做虚拟化层,单台物理机能跑二十个实例,资源利用率能提到七成以上。行情采集、数据清洗、风险监控这些模块可以完全隔离运行。”
“电力和散热呢?”张远翻着合同条款,“二手服务器便宜,但功耗不低,UPS必须到位,不然断电一次,全盘重来。”
“我已经联系王教授那边,借一台淘汰的DELL 2950应急。”李阳说着已经开始写配置清单,“风扇组我自己组装,工业级静音款,温控探头接主板,实时反馈温度数据。”
陈帆点头:“布线按双回路设计,所有服务器分两组供电,避免单点故障。光纤接入由IDC负责,但我们自己做验收。”
三人连夜赶往城东的数据中心。凌晨一点,第一批五台服务器运抵机房。开箱清点时,问题来了——其中一台主板烧毁,无法点亮。
“备用件还没到货。”搬运工人摊手。
李阳蹲下身,迅速拆开机箱,取出硬盘:“用PXE网络启动,把系统镜像推到测试机上,临时顶替节点功能。”
“可测试机不在现场。”张远皱眉。
“在。”李阳抬头,“王教授答应借的那台DELL,两个小时后送到。”
张远立刻拨通电话,协调运输路线。陈帆则开始检查机柜位置,确认电源接口和光纤端口无误。他亲自接过网线,一根根理顺,贴上标签,按预定拓扑结构接入交换机。
两小时后,替换设备送达。李阳迅速安装系统镜像,配置网络参数。张远带着人把七台服务器依次上架,固定导轨,连接电源线和散热风扇。陈帆站在一旁监督,每台机器通电前都亲自核对电路分配。
凌晨四点,最后一台服务器完成上架。陈帆按下总闸开关,机房内瞬间响起整齐的风扇声。指示灯逐一亮起,红绿交错,像是被唤醒的生命体征。
“供电正常。”张远看着电流表读数,“电压稳定,温度初始值二十三度。”
“网络通了。”李阳敲击键盘,ping通了远程管理地址,“SSH可以登录,但Web控制台打不开。”
陈帆接过键盘,尝试访问虚拟化平台界面,页面加载失败。
“可能是防火墙策略。”李阳调出日志,“让我看看iptables规则。”
几分钟后,他找到了问题:“SSH端口被误封了,应该是镜像模板的安全策略没改。”
张远立刻修正规则,重建连接隧道。陈帆重新登录,终于看到了KVM管理界面。
“创建第一个虚拟机。”他说。
李阳输入指令,选择资源配置:2核CPU、8GB内存、100GB磁盘。系统开始初始化。
几秒后,状态栏显示“Running”。
“成功了。”李阳松了口气。
接下来三个小时,他们陆续创建了二十个轻量级实例。每个实例对应一个子系统模块:行情采集、数据清洗、模型运算、风险监控、交易执行、日志归档……
“现在就算主控台炸了,其他节点也能自动接管。”李阳靠在椅背上,盯着满屏的运行状态,“这不再是依赖单一设备的系统,而是一个集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