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 结构化产品试水 (第1/2页)
中青宝的K线图还挂在主屏右侧,状态标识由W转为D的提示刚过去不到两小时。李阳的手指悬在回测窗口上,还没来得及关闭模拟进程。
“这个模型不能只跑在测试环境。”陈帆的声音从背后传来,语气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它得进产品。”
张远抬起头,正要开口,却被周婷抢先:“你是说,拿真金白银去试?”
“不是试。”陈帆走到主控台前,调出资金账户总览页面,“是落地。我们已经验证了状态转移的有效性,也扛住了DDoS攻击,系统稳定运行超过七十二小时。现在缺的,是一套能让外部资金安全进入的机制。”
李阳皱眉:“可这毕竟是学生团队,没人会把钱交给一群没牌照的年轻人。”
“那就先小规模起步。”陈帆打开一个新文档,标题打了四个字:结构化产品。“不公开募集,不打广告,只面向了解我们操作逻辑的人开放认购。首期三百万,优先级和劣后级分层设计。”
张远眼睛一亮:“你是想让别人出钱保本,我们来博收益?”
“反了。”陈帆摇头,“优先级拿固定回报,风险最低;劣后级承担亏损,但也享有超额分成。一旦净值跌破止损线,系统自动清仓,优先级本金优先退出。”
周婷盯着屏幕上的架构图,眉头微蹙:“你设的是0.85预警、0.8强制平仓?”
“对。”陈帆点头,“过去三年最大回撤是27%,按初始净值1元算,跌到0.73。我们留出缓冲,提前在0.8就砍掉,确保不碰到底层资金安全。”
“可万一市场暴跌,流动性枯竭呢?”李阳追问,“就像2008年那种情况,指令发出去也没人接盘。”
“所以必须压缩执行链路。”陈帆转向他,“你要做的不是预测极端行情,而是保证系统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动作。哪怕只能成交一部分,也要启动分批强平机制,优先处理高波动品种。”
李阳沉默片刻,起身走向副控台:“我重新优化交易接口,加一道本地缓存校验,确保断网时也能按最新状态执行指令。”
“还有清算流程。”周婷翻开笔记本,“托管账户、份额登记、收益分配规则都得写清楚。投资者不是慈善家,他们要看合同条款是否严密。”
“说明书我来起草。”陈帆说着,已开始输入产品名称:趋势守护一号。
接下来两天,办公室里键盘声不断。李阳在后台重构风控模块,加入三层熔断逻辑;张远整理历史业绩数据,剔除早期手工操作记录,只保留近十八个月自动化运行结果;周婷则反复推敲路演话术,把“马尔可夫状态机”换成更易懂的表述——“基于市场行为规律的趋势判断系统”。
第三天下午,内部评审会召开。
投影幕布上显示着产品结构图。陈帆站在前方,简述核心机制:“优先级出资200万,年化预期6%;劣后级出资100万,承担全部浮动亏损,若收益超过8%,超出部分按三七分成。”
“为什么是三七?”张远问。
“我们拿三成。”陈帆答得干脆,“这不是暴利模式,是建立信任。初期少赚点,但要把‘守信履约’刻进品牌里。”
周婷补充:“所有交易决策均由系统生成,日志全程留痕。投资者可以随时申请查阅操作记录,确认无人工干预。”
“那如果系统错了呢?”张远直视她,“模型失效,净值狂跌,你拿什么说服人家继续相信这套东西?”
房间里安静了一瞬。
“我们不说服。”陈帆平静回应,“我们履约。亏了就是亏了,按规则止损退出。真正的信用不在涨多少,而在跌的时候有没有守住底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