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7 张远独立建模 (第2/2页)
【三因子模型信号激活】
标的:浦发银行(600000)
当前评分:8.3/10
触发原因:估值位于历史低位(23%分位),动量斜率由负转正持续两日,机构持仓集中度环比上升4.7个百分点
“这只股最近很安静。”李阳盯着K线图,“一个月没大涨,也没消息。”
“正因为安静。”张远指着资金流向图,“北向资金连续三天净买入,昨天券商席位挂出大买单,但股价没动。说明有人在吸筹。”
“可财报还没出。”李阳坚持,“现在买等于赌业绩。”
“不是赌。”张远摇头,“是概率博弈。模型不保证一定涨,但告诉我们现在这个位置,上涨的可能性大于下跌。”
陈帆沉默片刻,点了头:“按计划执行。全程监控,七日内若未启动则清零信号。”
账户权限开放后,虚拟组合立即生成。系统将5%资金划入独立单元,锁定浦发银行为唯一持仓目标,等待最佳买入时机。
当天下午两点十八分,盘口出现变化。卖一档挂单量骤减,买二、买三迅速补位,形成阶梯式托单结构。同时成交量温和放大,换手率从0.3%升至0.6%。
“量价配合不错。”张远调出委托队列,“不像砸盘出货。”
“像有人在接。”李阳补充,“但规模不大,可能是自营盘。”
就在此时,系统自动标记:“晨星形态确认”。这是K线组合中常见的底部反转信号,通常出现在下跌末端,由一根长阴线、一根低开十字星和一根阳线构成。模型将其纳入辅助验证条件,一旦匹配,立即提升优先级。
倒计时三分钟后,买入指令发出。虚拟仓位完成建仓,成本价12.47元。
接下来两天,股价小幅震荡上行。第五日开盘,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提示函,提及多家银行即将披露季度财报。午后,财经媒体传出风声,称部分股份制银行业绩超预期。
收盘前半小时,浦发银行突然放量拉升,一笔三千手的大单直接扫掉上方所有卖单。股价冲上涨停板,封单坚决。
龙虎榜尚未公布,但所有人都明白发生了什么。
“净利润同比增17%。”张远看着新闻快讯,“今天刚审计完,明天正式公告。”
李阳盯着屏幕上的收益曲线,缓缓吐出一口气:“提前三个交易日抓到,这不算运气了。”
陈帆打开模型文档,一页页翻阅张远提交的技术说明。从因子选取依据,到权重分配逻辑,再到异常值处理方案,条理清晰,可追溯性强。最关键的是,整个架构留有扩展接口,未来能接入更多维度。
他合上文档,转向张远:“你出师了。”
然后调出资金管理界面,在权限列表中新增一条记录:张远,账户级别A,操作限额30%,风控规则同步生效。
张远没说话。他重新打开了回测程序,把测试周期延长到三年,加入了2008年四季度和2015年股灾阶段的数据段。光标停留在参数调节栏,手指微动,一点点调整动量因子的衰减系数。
李阳站到他身后,看着副屏上滚动的输出结果。“你准备加入波动率修正吗?”他问。
“已经在写了。”张远回,“如果市场整体波动超过阈值,动量信号应该降权。”
李阳点点头,转身走向自己的终端。“那我把这部分代码结构调整一下,提高运算效率。”
陈帆坐在主控台前,目光扫过三个屏幕。左侧是国债期货的基差监控,中间是情绪因子模块的实时评分,右侧则是刚刚生成的“三因子上证50”全样本回测报告。
服务器风扇稳定运转,指示灯绿光流转,行情数据流持续刷新。
张远敲下回车,新一版模型开始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