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造个系统做金融 > 033 中期验收的危机:模型的漏洞

033 中期验收的危机:模型的漏洞

  033 中期验收的危机:模型的漏洞 (第1/2页)
  
  陈帆的手指还停在键盘上,屏幕里的爬虫日志刚归档完毕,测试环境的数据库连接状态显示为“空闲”。他正准备重启本地服务,手机震动起来。来电显示是市科委项目办。
  
  “陈帆,验收会提前了。”对方语气急促,“专家组明天上午九点到,材料必须今晚提交。”
  
  他没问原因。这类临时变动在政府项目里并不罕见,但来得这么紧,显然是冲着施压来的。他看了眼时间,晚上七点四十二分。距离截止不到三个小时。
  
  他迅速打包最新版系统演示包,将核心模块压缩加密,拷入U盘。服务器还在运行日常任务,他顺手点了关机序列,等风扇彻底停转,拔下电源线,把笔记本夹在腋下出了门。设备外壳还带着余温,贴着手臂微微发烫。
  
  会议室已经坐了人。
  
  长桌一侧坐着三位专家,对面是项目组预留的两个座位。林悦已经在场,见他进来,轻轻点头。她面前摊开的是数据采集流程图,笔尖停在某个节点上,像是刚写完备注。
  
  会议准时开始。
  
  专家组组长翻开文件:“我们今天主要看风险评估模块的实际表现。你这个系统号称能预测市场波动,那就要经得起推敲。”
  
  陈帆打开笔记本,接入投影。界面加载出风险模型的主控面板,曲线图实时跳动。
  
  “目前模型基于1995到1997年的历史数据训练,”他简明陈述,“采用移动平均和波动率加权算法,对政策滞后效应做了平滑处理。”
  
  专家A翻了两页报告,抬头:“1998年一季度央行降准一个百分点,财政部增发特别国债三千亿。你的模型有没有把这些纳入?”
  
  陈帆顿了一下:“当前版本尚未动态接入政策变量。”
  
  “那就是没纳进去。”专家A合上文件,“用三年前的数据预测现在的市场,等于拿旧地图走新路。这不叫预测,叫推测。”
  
  会议室安静了一瞬。
  
  专家B接过话:“更严重的是杠杆问题。”他指着屏幕上的一段回测结果,“你计算个股风险敞口时,只用了价格标准差。可现在券商已经开始试点融资业务,资金放大效应明显。忽略杠杆,相当于低估实际波动至少三成。”
  
  “比如这只股票。”专家B点出案例,“你在三月十八号判定其风险等级为中等,但实际上当天融资买入占比已达百分之二十二。真实波动比你算的高出四十七个百分点。这种偏差,一旦用于实盘决策,后果是什么?”
  
  没人回答。
  
  陈帆盯着那条被标红的曲线,手指无意识地在触控板边缘划动。他知道问题在哪——模型太依赖静态统计,而现实正在加速变化。政策频出,工具创新,市场结构已经不同。
  
  林悦忽然动了。
  
  她没说话,只是从笔记本上撕下一页纸,快速写下四个字:加入政策变量。然后轻轻举起,朝他方向递过去。
  
  纸页不大,字迹清晰。
  
  陈帆眼神一凝。
  
  他当即切换窗口,打开代码编辑器。光标在“RiskFactorPool.cs”文件中定位到权重数组。新建两个浮点型参数:
  
  `fiscal_stimulus_index`
  
  `monetary_looseness_index`
  
  下面一行行敲入初始化逻辑。财政刺激强度以国债发行量、基建投资增速为基础打分;货币宽松程度则参考准备金率调整幅度、公开市场操作频率,做归一化处理。
  
  “你现在做什么?”专家A皱眉。
  
  “重构模型因子。”陈帆头也没抬,“从现在开始计入政策影响。”
  
  “现场改代码?你知道这有多不专业吗?”
  
  “我知道。”陈帆敲下回车,“但我更知道,一个不能进化的模型,根本不配叫系统。”
  
  他调出央行和财政部近三个月的公开数据,手动录入初始值。然后修改回测引擎,让新参数参与风险评分计算。编译通过后,重新加载四月份全部样本数据。
  
  进度条缓缓推进。
  
  所有人盯着屏幕。
  
  二十秒后,结果刷新。
  
  原模型对四月市场异常波动的捕捉率为78%。新版上升至85.3%,尤其在政策发布后的三个交易日内,预警准确率提升明显。
  
  专家B凑近了些:“你这个指数……是怎么赋权的?”
  
  “按政策落地节奏分阶段加权。”陈帆调出计算过程,“比如降准,不是一次性计入,而是模拟资金逐步释放的过程,影响周期设为六周。”
  
  专家A沉默片刻:“那你之前为什么不这么做?”
  
  “因为数据源没打通。”陈帆如实答,“我们刚完成多源采集系统的部署,政策文本的结构化提取模块还在开发。目前靠人工录入,更新频率有限。”
  
  “但这说明系统有扩展能力。”林悦第一次开口,“它不是死的模型,而是可以随着环境变化不断加载新规则。”
  
  专家组交换了一个眼神。
  
  组长低头看了看表:“还有十分钟。我问最后一个问题——你说能提升到85%,那最终目标是多少?”
  
  “90%以上。”陈帆合上代码窗口,调出系统架构图,“下一步我会把政策文本解析自动化,加入语义识别,让系统自己判断调控力度。同时补全杠杆监测模块,接入融资融券试点数据。”
  
  “也就是说,现在还不完整?”
  
  “所有系统都有起点。”他说,“但它已经在进化。”
  
  会议室再次安静。
  
  良久,组长合上记录本:“今天的评审结论——中期验收,有条件通过。最终验收时,风险模块准确率必须达到90%,并且实现全流程自动更新。做不到,项目终止。”
  
  “明白。”陈帆点头。
  
  散会后,其他人陆续离开。陈帆没动。他把修改后的参数导出备份,保存到U盘。桌面便签上多了条待办事项:“政策变量需每日更新”。
  
  林悦走过来,递给他一杯水。杯壁温热,应该是刚泡好不久。
  
  “他们差点就毙了项目。”她说。
  
  “差一点。”他接过杯子,指尖碰到杯沿,“但也只是差一点。”
  
  窗外天色已暗,楼下的路灯一盏盏亮起。实验室所在的教学楼还亮着几扇窗,其中一间属于他们的机房。
  
  他站起身,收拾电脑。走廊传来脚步声,是清洁工在拖地。水痕在瓷砖上反着光,一直延伸到电梯口。
  
  林悦跟着走出来,两人并肩下了楼。夜风吹散白天的闷热,街上车流如常。
  
  走到校门口,陈帆停下,回头望了一眼。
  
  那栋楼静静立着,灯光稀疏,却有一扇窗始终亮着——那是服务器机柜的应急照明,二十四小时不断电。
  
  他知道,只要电没断,系统就在运转。
  
  就在他转身的瞬间,笔记本突然震动了一下。
  
  是后台报警。
  
  他打开一看,是刚上线的政策数据监听模块报错:无法连接市政府信息公开接口。
  
  提示信息只有一行字:“访问频率超限,请降低请求间隔。”陈帆盯着屏幕右下角的时间,二十三点四十七分。最后一次爬虫请求失败后,系统已停止响应三分钟。他没有重启服务,而是将日志文件另存为副本,拖进加密文件夹。键盘敲击声停了下来,房间里只剩下服务器风扇低沉的嗡鸣。
  
  手机震动起来,来电显示是市科委办公室。他接起电话,那边只说了一句话:“明天上午九点,中期验收,地点不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