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 市科委的帮助:实验室的雏形 (第1/2页)
陈帆把主机和显示器搬上三轮车时,天还没完全亮。风从巷口灌进来,吹得他额前的头发贴在皮肤上。他坐在车斗里,手一直搭在机箱边缘,生怕颠簸让刚装好的硬件松动。车子拐过两个街区,停在一所老学校的铁门前。门卫看了眼通知单,抬杆放行。
教学楼外墙斑驳,台阶边缘裂了缝。他背着设备走上三楼,走廊尽头那间教室门牌写着“307”。钥匙插进锁孔转不动,他用力一拧,门“咔”地弹开,一股陈年粉尘的味道扑面而来。
屋里空荡,几张破桌歪斜地堆在墙角。讲台积着灰,上面摞着几本发黄的教案。他放下东西,目光落在靠窗角落——一台机柜模样的金属箱盖着白布,布面落满灰尘,边角已经发霉。
这就是市科委答应给的服务器。
他走过去掀开布,露出黑色机箱,侧面贴着标签:Pentium Pro 200MHz,128MB RAM。电源线耷拉在地上,接口氧化发黑。他蹲下检查后板,网口、串口都在,但电源模块鼓了个包。
门外传来脚步声。一个穿灰夹克的***在门口,拎着一把新锁。“我是科委的,负责对接。”他声音不高,“市长批了这间房给你用,每月五百块水电补贴,走科技孵化项目列支。钥匙留你这儿,有问题打纸条上的电话。”
他说完放下一张便签,转身走了,没问设备情况,也没多看一眼。
陈帆没追出去道谢,而是立刻打开背包,取出万用表和工具包。他拆开服务器侧板,主板上的电容明显鼓胀,尤其是靠近电源接口的几个。他试了试原装电源,输出电压只有4.7伏,不稳。
不能再等。
他把自家主机的稳压电源卸下来,接上服务器主板供电口。线头缠了电工胶布,固定在机箱边缘。按下开机键,风扇转得吃力,转了几圈才顺畅。硬盘灯闪了一下,接着是自检提示音。
成功了。
他赶紧把自己的笔记本连上网口,发现服务器网卡没反应。重启进入BIOS,确认网卡启用了,但系统还是无法识别。他意识到可能是驱动问题。
从背包里掏出一张软盘,上面手写着“NT4 Server 驱动补丁”。这是他前几天托人从一家倒闭的系统集成公司搞来的,里面存了老版本网卡驱动。他插入软驱,在命令行输入加载指令,一行行代码滚过屏幕。
“Driver loaded successfully.”
网卡状态灯亮了。
他马上配置IP地址,将笔记本设为终端,远程登录服务器系统。界面跳出Windows NT Server 4.0的登录框,他输入预设账号,进入桌面。硬盘分区显示有四个G空间,C盘剩不到一G,D盘空着。
他把D盘格式化成NTFS,新建文件夹“DATA_POOL”,设置共享权限。然后回到自己电脑,通过网络映射驱动器,连上服务器共享目录。
连接成功。
他打开本地数据库,选中过去三个月采集的全部数据包——共两千三百余条,包含个股行情、政策摘要、行业动态。压缩打包后开始上传。
进度条缓慢爬升。每秒传输速率不到二十KB。传到一半,网络断了一次。他重新拨号,调整TCP/IP参数,关闭防火墙,再连上。
又试了三次,终于完整传完。
刷新服务器目录,文件赫然在列。他双击打开,字段结构完整,时间戳清晰。这一刻,他的系统不再只运行在一台家用电脑上。它有了独立的存储节点,能脱离个人操作持续运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