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 分析部的橄榄枝:系统的价值 (第2/2页)
没人接话。陈帆坐在后排,低头看着自己的笔记本,没抬头,也没反驳。
午休时间,他打开本地模拟平台,新建了一个虚拟账户,输入“宝钢股份”,设定买入价和观察周期,然后把操作记录截图发到部门内部群,附言:“目标已建仓,欢迎监督。”
没人回复。但当天下午,至少有四个人悄悄点开了那份匿名报告。
周五上午,市场平静。钢铁股毫无动静。那个戴眼镜的分析师路过时冷笑了一声:“看来我们的‘预言家’今天失灵了。”
临近收盘前十五分钟,情况突变。
大屏上,宝钢股份成交量陡然放大,买单层层堆叠,股价从平盘一路冲高,最终收涨5.3%。紧随其后,武钢、鞍钢相继拉升,整个板块集体躁动。
办公室瞬间安静下来。
陈帆没动。他等了几分钟,才当着几个人的面调出系统日志,展示原始文件的创建时间:**周四晚21:47**。又打开另一份文档,是今日各大券商发布的晨报汇总,搜索“钢铁”关键词,结果为空。
主管这时候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一杯速溶咖啡,递给他。“喝吗?”
陈帆摇头。
“明天跟我去分行一趟。”主管靠着桌子站定,“林副行长早上开会时提了一嘴,说想看看你做的这个……叫什么来着?”
“数据分析模型。”
“对,就是这个。”主管顿了顿,“他说,最近在找能做前瞻判断的工具。”
陈帆终于抬眼。
他知道是谁。
上周交接时,主管曾在闲聊中提起一句:“林副行长很看重技术革新,早年还带过金融科技试点。”当时他没应声,只是记下了这个名字。后来翻通讯录,找到了一张旧名片——那是母亲同事的儿子在银行工作,几年前塞给他的,上面印着:**林国栋,海通证券江城分行,副行长**。
原来早就埋下了线头。
下班前,他回到座位,把System Node-01的硬盘拆下来,接入另一台备用机做完整备份。U盘拷贝了最新版本的脚本和数据集,放进书包夹层。他又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在“林国栋”三个字旁边画了一个星号,笔尖压得很重,纸页微微凹陷。
收拾完桌面,他起身准备离开。走廊灯光有些暗,走到电梯口时碰见主管正从茶水间出来。
“对了,”主管忽然开口,“林行长不是随便见人的。你准备一下,别光拿个Access表格糊弄。”
“我不打算糊弄。”
“那你打算拿什么?”
“拿一个能回答问题的东西。”
主管看了他一会儿,点点头,按下了下行键。
电梯门缓缓滑开,陈帆走进去,按下1。金属门即将闭合的瞬间,他忽然想起什么,伸手挡了一下,探身出去,问值班的前台:“明天分行几点开门?”
“八点半签到,九点例会。”
他收回手,站在角落,看着数字一层层跳下去。
走出大楼时天已经黑透。街边商铺亮着灯,对面银行外墙的电子屏正在刷新数据,红绿交替的数字滚动着,映在他脸上。他停下脚步看了一会儿,没有掏出手机查余额,也没有回头再看一眼办公楼。
公交站牌下站着几个等车的人。一辆夜班车驶近,减速靠站,车门打开。
他往前迈了一步,右手伸进口袋,指尖触到那张折叠整齐的行程单——主管亲手写的,写着“分行会议室,九点三十分,林副行长”。
司机喊了一声:“上不上?”
他没答,只把手抽了出来,握紧了书包带,站在原地没动。
车门关闭,车辆启动,尾灯划破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