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 分析部的橄榄枝:系统的价值 (第1/2页)
陈帆把手机从裤兜里掏出来,屏幕上的短信还停留在那行数字上。他盯着看了两秒,抬脚上了公交。车门在他身后合拢,引擎低吼着启动。他坐在靠窗的位置,手指在屏幕上滑动,重新读了一遍银行通知——支出一千八百五十元。这笔钱是买扫描仪时刷的卡,设备今天早上已经送到学校宿舍楼下。
他把手机收好,闭上眼。脑子里过的是昨夜最后一次调试系统时的画面:命令行窗口跳出“数据校正完成”,硬盘灯闪了十几下才停下。他知道,从现在起,每一步都不能出错。
第二天一早,他背着包走进分析部所在的楼层。前台看了他一眼,没说话,只点了点头。走廊比录入组那边安静,脚步声被地毯吸得干净。他在自己的工位前坐下,主机已经接好,显示器亮着待机画面。
主管十点才来。路过他桌前时脚步顿了一下,“东西带来了?”
“在家备份过了。”陈帆打开陈帆把手机从裤兜里拿出来,屏幕上的短信还亮着。他盯着那行字又看了一遍:账户余额变动通知:支出 1,850 元。这笔钱是买扫描仪时刷的卡,设备昨天才送到楼下,他扛着箱子爬了六层楼。钥匙插进锁孔的时候手还在抖,不是累的,是知道这一步跨出去就再也退不回来了。
第二天一早,他拎着包走进海通证券大楼,门卫看了他一眼,没拦。电梯上升的过程中,他摸了摸书包里的U盘,里面存着昨晚跑完的最后一版数据模型。System Node-01已经连上电源,在桌角安静地运转了一整夜,硬盘灯规律地闪烁,像某种沉默的回应。
分析部在七楼东侧,比录入组宽敞许多,墙上贴着几份过期的行业研报,办公桌上堆着打印出来的K线图和财务报表。主管站在靠窗的位置接电话,看见他进来,只点了下头,指了指角落的一张空桌:“先用这台机子,权限下午批。”
陈帆放下包,打开电脑。系统还没给他开通内网账号,行情终端打不开,数据库也访问不了。他早有准备,从包里取出一个牛皮纸信封,抽出几张复印资料——这是前几天去市图书馆翻《中国经济导报》时抄录的数据,加上自己整理的财政支出摘要和钢铁行业产量月报。
中午饭都没吃,他坐在位置上敲代码。Access界面被拆分成三个窗口:左边是原始数据表,中间是清洗脚本,右边是趋势匹配模块。键盘敲击声不大,但持续不断。旁边几个分析师偶尔瞄他一眼,有人低声说:“新来的?搞什么名堂?”没人回答。
下午三点,主管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份刚打印出来的报告。“你交上来的这个东西,”他把纸放在桌上,“我看不懂那些公式,但标题写的是‘钢铁板块周度异动预警’?”
“是。”陈帆点头。
“宝钢股份列为重点观察标的?”
“根据历史波动率、政策节点重合度和资金流向模拟结果,未来五天存在向上突破可能。”
主管皱眉:“没有实时数据支撑,你怎么算?”
“用过去三周的手工采集数据建模,误差控制在可接受范围。”
主管盯着他看了几秒,转身走了。
第二天晨会,气氛变了。
“听说了吗?楼上那个新人写了份预测报告,说钢铁要涨。”
“谁写的?有没有署名?”
“匿名贴在公告栏,署了个代号‘Node-01’。”
“呵,现在连小孩都学会装神弄鬼了?”
“关键是,人家把时间、标的、逻辑链条全列出来了,还附了回测记录。”
会议室里哄笑一片。一个戴眼镜的老分析师站起来,故意提高声音:“我说小同志,你要真这么神,不如预测一下下周二会不会下雨?咱们打个赌,要是准了,我请你吃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