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门票必须要降 (第1/2页)
江昭宁的声音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80块钱!对有钱人来来说,可能不及一餐饭钱的零头。”
“但对于清凉山脚下那些靠着几亩薄田、几棵果树生活的农民呢?”
“对于那些从更偏远地方,省吃俭用攒下路费的信徒呢?”
“这道门槛,会不会太高了?”
“高到把真正需要它的人,挡在了外面?”
“高到让佛祖菩萨的金身,只能隔着高价门票,冷冷地看着那些能够轻松跨过门槛的游客?”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平复情绪,也似乎在给林方政思考的时间。
“你说要分成,要养人,要开销,这些我都认。”
“但办法总比困难多!”
“开源节流,优化管理,争取更多专项资金支持,甚至探索其他可持续的运营模式。”
“比如限定高票价时段、增加公益性免费开放日、开发深度文化体验项目创收……这些都是可以研究的方向。”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所有运营压力,都转嫁到那道小小的门票上,更不能让这道门槛,寒了老百姓的心,背离了我们修缮它的初心!”
江昭宁的目光紧紧锁住林方政,问出了一个直指灵魂的问题:“林局,我们花大力气修缮寺庙,是为了让它更亲民,更开放,更好地服务于民,还是为了筑起一道更高的墙,让清净佛门之地,也变得铜臭熏天?”
“这道门槛,定多高,不仅关乎钱,更关乎人心,关乎我们政府的形象和温度!”
最后这句话,带着一丝深沉的叹息,重重地落在了林方政的心上。
他看着江昭宁深邃而忧虑的目光。
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远不止是完成一项工程那么简单。
清凉寺的门槛,该如何定?
这确实是一个需要反复权衡、深刻反思的问题。
“书记,我……”沉默了半晌的林方政说话了,只是他的声音像被砂纸磨过,干涩暗哑。
他又吸一口气,勉强挤出笑容,试图以行政逻辑铸成防线:“工资要发,社保要缴,办公场地租金水电,日常活动经费…”
“书记,这不是一锤子买卖,是一个庞大、复杂、每天一睁眼就要不断支出运转的机构!”
“每降一块钱门票,意味着全年就要少掉多少的进项,这个窟窿,怎么填?拿什么去填平?”他语无伦次,声音抖得不成调子,像是在寒风中断裂的枯枝。
“庙修得再漂亮,总不能让靠这门票吃饭的员工先饿着肚子吧?稳定是第一位的,您三令五申过的!”
他的话越说越快,如同崩塌堤岸后汹涌泻出的激流。
他终于抬起眼,迎上江昭宁的目光,带着三分申辩七分被误解的委屈。
江昭宁抬起头,目光越过林方政剧烈颤抖的肩头。
他的声音重新变得低沉、冷静,带着金属锻造后的冷硬质感,每一个字都像是冰冷的钢印,清晰、沉重地砸在空旷寂静的办公室中央:
“方政,我们的初心是什么?”
这称呼,不再是冰冷的“林局”,剥去了行政的外壳。
“门票…必须要降。”
他的目光灼灼地盯着地图上那个小小的、标记着清凉寺的图标,像焊死了目标:“清凉寺是千年文化积淀下来,该让万民能轻易接触的根基!”
他的声音不高,却层层递进,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决心,“用80块钱就把人拦在外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