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八十年代福星17 (第1/2页)
一般临海的地方就会有船厂,此处也不例外,市里有着全省最大的船厂,同时也对公对私出售船只,可若是私人想要订购那种可以出远洋的大型船只,还是需要一定的门路才能拿下。
因为有宋沛年这个吉祥物随着出海,已经攒下了一笔不菲的存款,若是再加上那几颗珍珠,不说能够买下一只大渔船,至少能先付一个定金。
宋沛年已经接连几次收到奖金和锦旗了,而且一次金额比一次的金额高,他都觉得自己可以凭借着钓声纳发家致富了。
不过宋沛年现在不是很渴望奖金了,他更渴望部队能帮着牵线搭桥买一艘大渔船。
大渔船是每个渔夫心中的白月光,更是一家子赖以生存的底气,宋父和宋大哥也自然不例外,每天早出晚归不单单是为了养家糊口,更是为了能够早日存够钱买上一只大渔船。
此刻,宋父和宋大哥目光灼灼看向军官,渴望的目光怎么都藏不住。
军官感受到那炙热的目光,微微转移视线,握拳放在自己的鼻子下,假意咳嗽了几声。
这才恋恋不舍将眼睛从那声纳中移开,一连捞了五个出来,他觉得现在满海的声纳已经被这‘奇人’给全部钓上来了。
不过让牵线搭桥买一艘大渔船也不是不行。
但也没有给一个准话,而是似是而非道,“可以,我回去向领导汇报一下。”
话音刚落,立刻收到了宋父还有宋大哥的热情感谢。
因为前面有一个差不多能摸得着的大渔船吊着,宋父和宋大哥的出海热情更高了,每天都像是打了鸡血一样,恨不得二十四小时都能出海,最好吃喝拉撒都在海上。
但这可苦了宋沛年,因为之前宋沛年也不是每天都跟着一起出海的,有时候他想要偷懒就会反锁门,那么宋大哥推不开他房门就会知道他今天不想出海,那么就不会强迫他出海。
可是现在前面有一艘大渔船在对父子二人挥手,有了大渔船他们宋家就会是全村最靓的仔,宋沛年一天懒都没有偷成功了,每天都会被带着出海。
出海的唯一好处那便是宋沛年发觉家里的伙食再次升级,色香味俱全,差不多能和大饭馆的媲美了。
大馋小子为了这一口,宋沛年决定忍了,毕竟海上的日出日落是真的很好看。
与此同时,宋沛年也被宋父强制要求不能再进行海钓了,宋父真的怕海里的全都钓完了,勾引部队的‘胡萝卜’他们不吃了。
不能海钓,宋沛年又找到了新的娱乐项目。
他用奖金外加从宋父那儿薅了一笔钱买了一台相机,每天对着家人、小渔村、大海、海鸥、鱼群、鲸鱼、日出日落...,用相机给他眼里所有一切美好的景象拍照。
闲暇之余,宋沛年还选了不少的相片洗了出来,然后给杂志社投稿。
至于能不能被选中,他也不知道。
-
在宋家全家被大渔船吊了大约一个月左右,终于等来了好消息部队的好消息。
特意打电话告诉他们市里的渔厂正好有一艘被外商没有选中的渔船,若是有兴趣的话可以拿下,没有兴趣的话可以现在就给船厂付定金,等待两年后提船。
一家子还是希望现在就提船的,得到消息之后就往船厂去。
那没有被选中的渔船没有任何问题,只是其中几个配件没有用D国生产的配件,而是选择了国产的配件。
宋沛年听着厂里的领导介绍这渔船,这船大大小小所有零件配件都是华夏制造。
“这些配件虽然是国产的,但是无论是坚硬度、适配度、韧度那是丝毫不差,甚至在韧度方面我们做得更好。”
介绍人说着就长长叹了一口气,“可是那些外商啊,就是对我们的技术不相信,一听我们没有用D国的配件,用的是自家的配件,一下子就否决了订购的想法。”
说到这,介绍人眉间带了几丝愁绪,还有几分大义凛然,“可是若我们不用自家的配件,那以后哪个技术人员还会继续研发?我们不给我们自家的东西机会,谁又给它们机会?说得再长远一点,那不是以后我们的技术永远被外面的人压着打?”
最后,介绍人看向宋父,十分诚恳道,“老哥,你是退伍军人,你应该比我更懂。”
一句话说得宋父激情澎湃,红着脸点头,“你说的对!”
然后一锤定音,“这船我们要了!”
甚至没问价格,也全然忘记了讲价的意思。
介绍人脸上立刻挂起了笑容,好听的话不要钱的往外蹦,将宋父这个退伍军人直接捧成了开国元勋。
宋沛年看得好笑,这介绍人不愧是做销售的,上下嘴皮子一碰就是‘拿捏’。
对面的宋父和宋大哥已经恨不得立刻提船出海,证明华夏制造不比外国佬的东西差,一样的牛,甚至更牛!
不过现在还有一个更关键的问题,摆在他们的面前,那就是这渔船的价格。
五万。
堪称天价。
宋家现在加上之前卖珍珠的钱,才堪堪凑齐了两万三千块钱。
宋沛年其实是不在乎将那金砖给卖了的,毕竟那金砖于他而言其实没有多大的意义,但是宋父和宋大哥完全就没有往那金砖上面想。
宋大哥这时也从刚刚的情绪中缓过来了,直接替宋父开口道,“我们不讲价,但是你们能不能通融我们分期付款。”
宋父也接过话头,“我们给利息。”
介绍人眉头微微一蹙,面上的笑意不变,“不知道老哥你现在能拿出多少?”
“两万!”
家里总要留点钱,万一有个急用啥的。
介绍人一听两万就觉得有戏,若是几千的话,他都觉得没有继续交谈下去的可能了。
于是脸上的笑容加深,“那老哥你们在这里等我一会儿,我去和领导申请申请。”
不过二十分钟那介绍人就一脸喜庆地回来了,“你们是上面介绍给我们的,我们领导也信的过你们,就先付两万的首款,剩下的三万你们是钟意按月支付还是按年支付?”
“按月。”
约定好尾款如何支付之后,很快就签好合同,然后等待渔船三天后被渔厂运到码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