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破局之客 (第1/2页)
张涛的建议像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瞬间照亮了蓝溪漫长而混沌的寻亲之路。她没有丝毫犹豫,第二天一早就通过张涛提供联系方式,预约了那位退休的公安系统模拟画像专家——陈老师的会面。
陈老师的工作室隐匿在城市老区一栋不起眼的居民楼里,楼道里弥漫着淡淡的墨水和旧纸张的气息。当蓝溪忐忑不安地叩响门铃时,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开了门。他约莫六十多岁,头发花白但梳理得一丝不苟,那双透过老花镜片的眼睛锐利而温和,仿佛能看透人心最深的角落。
工作室不大,但整洁有序。墙上挂满了各种人物素描和荣誉证书,书架上排列着厚厚的案卷资料和美术书籍。最引人注目的是靠窗的工作台,上面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型号的铅笔、橡皮擦和专业画纸,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
“请坐,“陈老师的声音平静而沉稳,“张涛已经大致跟我说了你的情况。失去记忆的人寻找过去,就像在黑暗中摸索拼图。我的工作就是帮你找到那些关键的碎片。“
第一次画像会话在一个周三的下午进行。阳光透过百叶窗,在画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工作室里异常安静,只有铅笔在纸上的沙沙声和蓝溪时而清晰时而犹豫的描述声。
“我们先从你记忆中的母亲开始,“陈老师拿起一支HB铅笔,目光专注而温和,“闭上眼睛,放松,让那个形象自然浮现。不要强迫自己,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哪怕是零碎的印象。“
蓝溪深吸一口气,努力让思绪沉入那些模糊的梦境碎片:“她......脸型比较瘦长,不是标准的鹅蛋脸或圆脸,颧骨有点高,显得有些锋利......眼睛......总是带着疲惫,眼角有细纹,像是经常皱眉或哭泣......眼皮微微下垂,但眼睛本身不小......“
陈老师的手在画纸上快速移动,线条流畅而准确:“眉毛呢?什么形状?浓密还是稀疏?“
“眉毛......“蓝溪皱起眉头,努力回忆,“不算浓密,有点稀疏,眉形比较平直,没有明显的弧度......眉头总是微微蹙着,即使没有表情的时候也这样......“
随着对话的深入,一些细节逐渐清晰起来:“她的左眉上方好像有一道浅浅的疤痕,不长,但仔细看能看出来......鼻子挺直,鼻头稍微有点尖......嘴唇偏薄,经常抿着,像在忍耐什么......嘴角微微下垂,不常笑......“
陈老师不时地展示初步草图:“是这样的感觉吗?需要调整哪里?“
整个过程持续了近三个小时,期间蓝溪多次因为情绪激动而不得不暂停。回忆这些细节像是在挖掘一个被深深埋葬的坟墓,每挖一铲都让她心痛不已。有一刻,当她描述到母亲耳垂上一颗小小的痣时,突然涌上的强烈既视感让她几乎窒息——那个细节太过具体,太过真实,不可能是凭空想象的。
陈老师极其耐心,给她时间平复情绪,递上温水,用平静的语气继续引导:“记忆就像深埋的种子,需要适当的环境才能发芽。不要着急,我们有的是时间。“
当最终的素描完成时,陈老师轻轻将画板转向蓝溪。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
画中的女性约莫三十五岁左右,面容憔悴但轮廓清秀,眼神中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疲惫、忧虑、坚韧,还有一丝几乎被磨灭的温柔。尽管是黑白素描,但每一个特征都栩栩如生,仿佛随时会从纸上走出来。最令人震撼的是那双眼睛,仿佛承载了太多说不尽的故事和情感。
蓝溪的呼吸骤然停止,泪水不受控制地涌出。那张脸——虽然模糊却无比熟悉,深深刺痛着她的心。她几乎能感觉到画中人眼神中的温度和呼吸的节奏,一种强烈的血缘共鸣让她浑身颤抖。这就是那个在梦中出现的女人,那个她应该称之为母亲的人。
“这就是她......“蓝溪哽咽着,手指轻轻抚过画纸,仿佛怕惊动了纸上的人,“这就是我记忆中的母亲。“
陈老师默默递过纸巾,给予她时间平复情绪。等蓝溪稍微平静后,他轻声问:“准备好开始下一个了吗?你弟弟的画像。“
蓝溪深吸一口气,点点头。相比母亲的形象,弟弟小远的容貌在记忆中更加模糊,总是以背影或侧脸出现,笼罩在一种朦胧的氛围中。
“他的脸型应该比较小,下巴尖尖的,“蓝溪努力回忆,“眼睛比较大,但总是低垂着,不敢直视别人......眼神里有一种怯懦和不安,像是受惊的小动物......“
陈老师换了一张新纸,开始勾勒基本轮廓:“鼻子呢?嘴巴呢?有什么特别的特征吗?“
“鼻子小巧,鼻梁不算高......嘴唇薄薄的,颜色较淡,经常微微张开,像是要说什么却又不敢说......脸色有些苍白,不像一般孩子那样红润...“蓝溪闭上眼睛,让梦境中的画面浮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