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雷霆手段 (第2/2页)
又有人提议让药厂来接管,太平市的十几家药厂效益确实不错,有能力办这事儿。报到上边,领导头摇得像个拨浪鼓,立马就否定了:“药厂那股味道儿,十里地外都能闻得见。上级领导来视察,外地客商来谈判,还没进市委市政府的门,就熏个半死,那像什么话?太影响太平市的形象了!”
方案一个个被否决,市领导们也急得团团转。
就在这时候,太平市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南方的螳螂集团想在北方建厂。
螳螂集团是国内冰箱行业的大佬,牌子响,技术先进。要是能引进到太平,不光能带来大笔投资,还能拉动上下游产业链,关键是能直接或间接创造出上万个就业岗位。这对正在转型的太平市来说,简直是场及时雨。
主管工业的王学兵副市长,为这事儿费尽了心血。他知道,这不光是城市发展的机会,更是他个人事业前途的关键一步。为了招待螳螂集团老总李云,他亲自作陪,酒桌上真刀真枪地喝,一杯接一杯干,喝到跑去洗手间呕吐,就为留个好印象,把螳螂集团拉到太平市投资兴业。
可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塑料厂的职工又上街了,把市政府大门堵了个严严实实。
市长李和平这天早晨一进办公室,脸就沉了下来。他猛地一拍桌子,对秘书吼道:“通知王副市长和各相关部门,十分钟后开会!”
齐秘书心里一紧,本来想说“是不是时间太紧”,可一看市长那张铁青的脸,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赶紧打电话通知各部门。
十分钟后,会议室里只坐了一半不到的局长。王学兵副市长刚到,李和平就冷着脸说:“开会,不等了。现在比通知时间晚了五分钟,再来的人站着听。”
他环视全场,语气急促:“今天有两个事。一是工作状态问题,现在是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候,要是市里的局长连按时开会都做不到,”他指着左边墙上的标语,“还谈什么‘夙夜为公,勤政为民’?又指右边,“更别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了。”
会议室里静悄悄的,所有人都低着头,知道市长没好气,谁都不敢吭声。
李和平左手指着塑料厂方向,接着说:“第二个事,塑料厂的问题,不能再拖了。必须在螳螂集团考察团来之前,彻底解决。要不然,影响的不是一个厂,而是整个太平市的未来发展!”
王学兵副市长坐在旁边,脸都吓白了。他知道,要是这事儿办不好,螳螂集团的投资项目很可能就黄了,他的仕途也就到此为止了。
市府大门被堵,这事儿确实让人心烦意乱的,让人心里堵得慌。轻工局作为塑料厂的主管单位,张局长第一个发言,简单介绍了塑料厂现在的状况和已经采取的措施。他的声音低沉而疲惫:“截至上个月底,塑料厂已经连续十一个月拖欠职工工资,负债总额达到五百多万元,产品库存积压三百多万元,设备闲置率超过百分之九十。职工上访十三次,其中两次造成交通瘫痪,社会影响特别坏。”
王学兵副市长主管工业,接过张局长的话说:“我看,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个效益好的单位把它兼并了,这事儿不能再拖了。”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螳螂集团的考察团很快就要来了,要是塑料厂的问题解决不好,太平市的招商引资大局可就全毁了。
城建局办公室王主任,手里拿着笔记本,脚步匆匆迈进了会议室。他正四下张望,打算找个座位坐下,这时,李和平市长威严的目光直直射了过来,盯着他问道:“你们局长呢?”
王主任赶忙回答:“局长们都外出办事了,派我来参会。”
“迟到了半个小时,你就站着听会吧。”
“我……”办公室主任刚想开口解释。
“我不听解释。接着开会!”李和平市长毫不留情,挥手打断了他的话。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好像空气都凝固了。王主任涨红了脸,默默站到墙边,他低着头,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他知道,市长的火气,不光是因为有人迟到,更是因为太平市的尊严,正被塑料厂事件一次次打脸。
张局长满脸无奈地叹口气,接着说:“这段时间,我们也联系过几个单位,刚一接触,人家要么不敢,要么不愿意接手。不是我们不努力,是塑料厂这摊子,实在太烂了。”
这几年,像塑料厂这样的情况没少发生。事实证明,对这类企业不管不问,任由它们破产关门,负面影响太大,留下的后遗症太多,职工失业、家庭破碎、社会动荡。大家发现企业承包这条路走不通后,眼下似乎也只有兼并这一条路可走了。于是,参加会议的人都表态,一致支持找个效益好的单位来兼并塑料厂。
会议快结束时,李和平市长总结说:“按会上讨论的意见,一是尽快拟出一个整顿机关作风、严格工作纪律的通知,发到全市各个单位。搞一次专项检查,加强纪律考核,彻底改变政府机关散漫不作为的现象。二是相关部门要继续加大力度,多联系相关单位,看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企业接手塑料厂。市政府可以给些优惠政策,全力支持这件事。十天内,这事儿必须有个眉目,不能再拖了。我们要站在政治高度,赶快解决问题,绝不能影响太平市改革开放的大局,绝不能影响经济发展的大局。另外,今天早上我从卷烟厂路过,心里突然有个想法,烟厂效益一直不错,能不能让烟厂出面来兼并塑料厂呢?学兵市长,你们再仔细研究一下,要是觉得可行,就赶紧去联系落实。”